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及实践要求

2023-03-13 18:01朱晨静谢康琳
桂海论丛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践要求科技创新新时代

朱晨静 谢康琳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球科技变革新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我国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的汲取和赓续,是对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代我国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时代之问的深刻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体现在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道路选择、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关键要素等重要方面。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等,认真学习、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创新;科技强国;实践要求

中圖分类号:A81;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6-0010-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35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引领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不仅需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更需要对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科技创新的内涵实质、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需要对这一论述的思想来源进行准确把握。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事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不同的科技创新问题,各国相继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从国内来看,科技创新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思想来源,可从理论依据、历史来源与现实背景三方面来探讨其生成逻辑。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的汲取和赓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非常重视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虽然并未直接使用“科技创新”这一概念,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有许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论述,使用了“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等概念,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2]的思想。他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3]698。他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表现一定价值从而一定量剩余价值的产品量也会提高。”[3]697恩格斯也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生产方式时指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5]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他充分肯定了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作用。他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大机器工业时代才会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6]他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7]。基于此,他认为苏俄要推进电气化计划,并将这一计划称之为“第二个党纲”。他指出:“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解读,他们的思想观点明确,内容清晰,为我们今天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是汲取和赓续了他们的科技思想。”[9]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10]23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效,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观,并将这些观点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观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刻回答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时代之问。

(二)对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相继对发展科学技术提出过许多重要论断,并大力付诸实践,取得了辉煌成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养料。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科技上落后的现实,毛泽东同志觉察到了发展科技事业的紧迫性。他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11]在毛泽东同志科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最具标志性的是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他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来看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12]他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3]在邓小平同志的推动下,“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技事业迎来了可喜的繁荣,生产力大大提升”[9]12。江泽民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他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14]。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5]他立足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胡锦涛同志立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技思想,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他提出:“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形势新趋势,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并牢牢把握,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切实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6]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科技思想的实践,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科技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是在深入总结我国科技创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实践作出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科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三)对新时代我国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时代之问的深刻回答

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的经济、政治联系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格局的变动和调整与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科技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智能化将为塑造全新的世界格局提供新的动力,不仅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机遇,而且也加剧了各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面对全球科技发展新形势,世界各国都对本国科技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将科技创新放在优先位置。在以往的科技革命中,西方国家積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在一些领域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攀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标志性、划时代性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存在“卡脖子”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国际上科技竞争异常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成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时代之问,顺应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0]7他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10]2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内含着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道路选择、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关键要素等多方面内容,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指引着我国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二十大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10]27科技创新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人民的生活福祉息息相关,我国未来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我们要对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给予充分的认识,要以创新发展为导向,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0]30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8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1]14。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世界产业的转型升级,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的科技创新道路存在着差异,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对于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能走、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出了深入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10]35历史经验表明,在科技创新上完全依靠别国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有自己的制度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通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开展自主创新也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基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10]35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北斗卫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已经证明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科技创新之路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今世界,能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仅仅依靠技术引进,很可能会对外国的技术产生依赖。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我们若想赢得优势和主动,就必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既要顺应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也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17]因此,我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三)坚持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战略目标

纵观世界历史,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世界科技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18]268为实现这一长期的奋斗目标,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应遵循“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时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9]。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结合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近期目标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246科技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下一个阶段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要顺利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行把握。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体现了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紧密关系,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四)坚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自1985年全面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在持续改革中获得不断完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旧问题解决,新问题又会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持续激发各方面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我国科技体制和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短板,反复强调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充分地激发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20]34他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10]6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优化科技治理体系,着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够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其关键原因在于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10]6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紧紧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10]63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1]35。另一方面,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各个学科之间交叉融合、联系紧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在多重维度关联紧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利益主体的行为对改革造成了阻碍,不能很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因此,要探索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基础,激活各种科技创新资源。

(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科技创新的质量、效益和水平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培养和使用创新型人才事关科技发展的全局。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人才资源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要大力培养素质优良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20]195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讲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10]122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10]111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需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坚定人才培养自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我们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好局面。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但是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结构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世界級科技大师比较缺乏,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不足,急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作用,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在科技创新中重要性的有关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为我国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路径,提出了实践要求。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在世界各国发展中都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0]3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切实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更加明确的战略方向应对高水平科技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奋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指导中国实践,领导中国科技事业取得成功。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努力抢占科技发展的先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指导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科技理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1]要通过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党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统筹协调科技资源的优势,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继续创造新的辉煌。通过不断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组织和推动建立完善的科技体制,着力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的新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堅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根本经验。因此,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大批振奋人心的世界级科技成果产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个别西方国家企图对我国进行围堵和打压,我国科技创新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更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尊重科技创新工作规律,精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

(二)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坚定科技创新目标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坚持自力更生到强调自主创新,再到提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征程中,要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配置,努力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让科技创新成果为人民所及、所享、所用。科技现代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要求我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有效应对未来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按照自主创新的思路,我们要把准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紧紧围绕“四个面向”①抓工作推进。“四个面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作出的科技创新战略指引,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20]23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指示,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坚持“四个面向”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18]268在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夯实科技创新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既充分肯定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也对培养和发展人才提出了明确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10]119-120他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10]11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着眼于教育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在职教育,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家国情怀教育,增强他们创新创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1]36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爱才、育才、引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要深入完善政策措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为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对现有科技人才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各类人才能够各尽其责,各展其能。“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22]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努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2]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促进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主动融入科技强国建设。

(四)深入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方面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对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战略支撑的高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统揽科技创新各个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科技竞争新形势,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保障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各个环节职责清晰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着力完善以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以高水平科技智库助力高水平科技决策。“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18]273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加强专利保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集中科技力量攻坚克难,提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為科技创新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切实保护好国家关键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降低成果转化门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注释:

①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9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27.

[6]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4.

[7]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

[8]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4.

[9]曾林,龚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生成的三重逻辑[J].桂海论丛,2023(2).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1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3.

[15]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15.

[1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02.

[17]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85.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6-05-19)[2023-10-22]. https://www. gov. cn / zhengce / 2016-05 / 19 / content_ 5074812.htm.

[20]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22]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1).

责任编辑韦荣锋

猜你喜欢
实践要求科技创新新时代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核心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教育惩罚的合理性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