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3-03-21 20:52杨瑞霞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杨瑞霞 (1.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处于信息时代,多元信息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作用不可替代。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用好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领域需要破解的新课题。把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思政课教学重要功能与特殊价值的必然选择。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1]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并适应学生发展变化,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和亲和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新技术,进而改善教学效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求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工具力量”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与吸引力,运用各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载体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呈现力和思想引领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一、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通识课、原理课,而且是一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大课程,关乎我们的国民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大问题。把信息技术切实融入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使信息技术全方位服务教学,让信息技术辅助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呈现,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既是教学认知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特点的内在要求。

(一)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教学认知规律的必然要求

依据认知规律,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人的视觉,视觉信息更容易让人记忆深刻并启发思考。因此对图片、影像等可视化信息的偏爱是人类对视觉认知的天然依赖的体现,对青年大学生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源于视觉的就占83%,听觉占11%,剩余6%来自其他感觉。[2]相对于静态的视觉信息,动态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关注,而要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适应人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枯燥且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融为一体的视觉形式表示出来,能够给学生一目了然且真切可感的课堂印象,既能够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更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理解困难,减少认知障碍,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符合教学认知规律,并且将在此基础上丰富课堂形式,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适应视觉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在新媒体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图像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视觉图像已经远远超越文字渗透到了大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每一个层面,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可视性对象显著增多,图像已经不单纯是客观的、被动的视觉客体存在,它本身已成为一种主体性“言说”方式,是一种可视化的话语。这一可视话语的普遍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行为及思维模式,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相对于单一的文字形式,他们更喜欢接受视觉图像特别是视频形式的知识和信息。[3]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变化适应视觉时代的认知要求——图像影像化言说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中文字加教师讲授的单一呈现方式,转变为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针对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选择视频或者图像教学素材,在课堂上以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视频和图像以主体性“言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再结合教师综合讲授,能够给学生以丰富的教学体验并对课程内容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然要求

青年大学生的信息化角色总是最为领先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他们总是接受最快应用最快的群体。以手机为例,已经远远超越通讯工具功能,成为学生的信息资源和生活工具,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浏览信息到日常消费,从社会交往到网络课堂,手机成为随时随地必须关注的对象,因此手机也必须成为课堂生态的重要元素之一。思政课教学必须适应青年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变化,在教学中积极调动他们的信息化技能,让学生应用手机参与课堂,使青年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得以提升。科学有效地调动学生使用信息功能参与课堂可以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利用学习平台或者微信群在课堂教学中实时共享学习资源,共同探索共同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而且信息化的互动能够有效把手机与课堂有机融合,同时帮助学生得到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产生新的教学思考,优化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路径。

二、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面临新的困境

(一)网络信息多元化加大思政课教学难度

在技术革新加快、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各种信息、观点、认识、评论充斥着网络的每一角落,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思政课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根据浏览痕迹和习惯预测个人喜好和需求,并有针对性且频繁地推送网上购物、手机游戏等信息,青年学生对使用手机的自律性相对较弱,有推送就尝试接受和体验,既占据了校园生活的大量时间,也消耗了青年学生的宝贵精力,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着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既有网络新闻的头条热点和朋友亲戚的微信往来,也有购物网站的热情推送和手机网游的鼓励奖赏,所有这些信息集中于手机这一载体成为青年学生时刻关注对象,一些学生即使在上课时间也时刻关注手机,从而使思政课课堂关注度受到巨大挑战。[2]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按照成长规律是主体意识大幅度增强的时期,但由于他们辩证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尚且不足,又往往在价值判断和对社会现象评价的过程中面临矛盾和困惑。开放的网络环境和泛滥的信息碎片导致大学生思想认识更趋于多元和复杂且缺乏稳定性,这也使新时期思政课在教学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

(二)课程建设信息化难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也已开始充分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这一载体。把网络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引入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同样遇到不同层面的挑战。一方面在网络教学中,很多高校把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相结合,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组织教师建设各门思政课习题库,并把国内优质资源(包括阅读书目、相关文献以及一流高校知名教授的专题讲座及相关课程内容的详细讲解视频等)置入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虽然各高校在技术、资源等平台建设领域投入很大,平台学习形式和内容也丰富多彩,其中优质资源足以支撑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但是,在实践运作过程中网络教学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网络学习,刷课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信息化题库和信息化考试形式虽然简化了考试程序,但是却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学生的学习专注于题库的整理和复习,却难有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三)课堂管理智能化形式简单、质量欠佳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管理是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适应智能化时代特点和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很多高校在课堂管理环节融入信息技术以加强课堂管理、改善课堂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跟进速度较慢、信息技术载体可利用率较弱等因素,导致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发展较为缓慢,并且融入环节也问题频出。[3]比如很多高校在课堂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应用超星学习通APP 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确实丰富了形式也活跃了课堂,比如签到、抢答、问卷等形式确实是把新技术应用到了课堂上,也把手机这一载体用在了教学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技术漏洞,签到环节代签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一些不诚信、不公正现象,广大师生对此争议颇多,使得这一技术融入课堂的结果又与思想政治教育背道而驰。在整个课堂管理环节,无论以什么方式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大都只停留在学生被动操作手机完成任务这一点上,信息技术仅仅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形式简单且在切实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方面效果依然欠缺。

因此,信息技术无论是在信息元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还是在技术手段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层面,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要求教师既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趋势,也要重新思考信息技术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途径。

三、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持续且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以一支稳定的教学团队集体承担,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方案、分工协作。一是要制定具体整体融入方案。教学团队要依据教学目标、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基于自身平台和条件,对整体课程教学进行设计,研究并制定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切实改善教学效果的融入方案。融入方案的制定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中教学团队要在每一个教学周期中不断创新、总结,针对问题和经验在下一周期继续调整、优化,以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要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库。教学团队要分工配合,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收集相关的信息化资源,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并进行整理,用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包括对资源的筛选和剪切,也包括拍摄和录制。三是要确定具体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案。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专业都不相同,具体教学方案当然不同。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素材选择要尽可能适应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利用现有技术选择呈现方式,迎合学生学习思维习惯;同时要设计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参与环节,不仅要包括简单参与环节的设计,如学习通的问卷调查、词频统计、抢答等功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深度全面参与环节的设计,如课上学生的信息化展示环节;同时还要包括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信息化参与环节。

(二)坚持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过程,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所有教学方案都要坚持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出发点和归宿。[3]信息时代,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信息能力,需要教师积极调动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设计适合他们的对话情境,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梳理自己的知识和信息,深度参与教学,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对应主题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不能脱离其思想性,信息技术的融入环节也要为思想性服务,因此要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展示和启发学生思想的作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容量普遍较大,学生兴趣和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选定主题进行信息收集并组内讨论整理,最后集中讨论,在交流碰撞中教师积极引导启发,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和知识点,为学生设置信息化展示环节,在丰富课堂形式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既能有效提升课堂吸引力,又能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亲身体验,真正学有所获。[4]学生的信息化展示环节要全覆盖、常态化,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种“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具备动态性特征的过程化和规律性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要随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团队要随时交流,细化流程和安排,最后完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信息素养。

(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于理论性、政治性比较强,直接理论知识导向的教学虽然符合课程特点,但其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基于大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和社会问题内涵的思政理论、问题导向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00 后的大学生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长大的,他们能够及时获知国家及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类新闻,同时也关注社会发展及自身未来的成长。但是一定要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信息时代对青年学生的目标要求不仅仅是关注某一信息,更在于意识和思维,即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利用信息和相关技术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应对信息智能时代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首先,要选择一些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素材融入信息化教学方案,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从不同层面挖掘其中的原理和思想,在吸引学生集中关注和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关乎实践、认识现实,同时注意梳理学生关注的层面和角度,并分析背后原因,进而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其次,注意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章节内容相匹配,同时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信息化手段呈现问题,同时以信息化手段开展互动,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讨论或发言,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间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5]再次,教师要充分挖掘一些实时社会热点问题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和观点,利用信息技术,把热点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开展以讨论为主的线上教学,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一方面让青年大学生的活跃思想得以充分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捕捉学生思想动向,进而跟踪并动态化调整实体课堂的教学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把问题与理论相结合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面对热点问题能够冷静思考、理性看待,引导学生增强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积极借鉴、充分利用,不断调整、持续优化,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6]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既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也将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现代化进程。在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设计信息技术融入方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同时必须把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设计在教学方案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必将有新的载体及形式应用于教学中,也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拓新的实践空间和研究领域,需要在教学中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