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探索

2023-03-22 02:46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龙信幼儿园陆宇婕
新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游戏幼儿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龙信幼儿园 陆宇婕

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应寓教于乐,在课程中引入精心设计的幼儿游戏,或优化完善以往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活动体验及学习内容,实现幼儿的快乐学习与成长。

一、学习新鲜思想,寻求先进理念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游戏作用。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任务,健康成长是他们现阶段的目标。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就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 “以游戏为本”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教育幼儿反而成为一项次要任务。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学前教育中的教学部分有增加趋势,因此部分幼儿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重视游戏的意义与作用。

2.转变角色定位,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课程游戏化需要幼儿教师在策划和设计游戏时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去优化游戏活动。其中,教师可以尝试转变自身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多鼓励幼儿发挥自身主动性。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相较于教师而言,他们在游戏上有更多的天赋和奇思妙想。在部分合适的游戏中,教师可把主导权交给幼儿,鼓励他们自己安排角色、编排故事、沟通交流,也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优化游戏课程,细化游戏设计

1.培养游戏精神,创设游戏氛围。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让幼儿初步养成健康体魄、拥有健全人格是课程设计的更高标准,所以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必不可少。游戏精神拥有丰富内涵。首先,是指尊重游戏,不仅指尊重游戏本身,还包括游戏中的其他参与者。其次,是指信守承诺,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在游戏结束后认可结果。幼儿对游戏的认识还不全面,所以更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和耐心引导。同时,需要教师尽可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多变、有趣且温馨的游戏氛围,一是符合幼儿天性,二是更易代入角色。游戏氛围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参与游戏中的各个角色。

例如很多幼儿游戏涉及分组和竞争元素,或者游戏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师就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如在游戏“抱团”中,幼儿首先聚集在一处平坦安全的空地上,根据教师发出的数字指令找到伙伴,并相互抱住组成对应数字人数的小团体,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组团的或者人数错误的小组被判定为游戏失败。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尊重规则,坦然面对输赢的结果,也可以多次开展游戏,给游戏失败的小朋友提供再次上场的机会,一是抚慰幼儿心灵,二是引导幼儿以正确态度面对游戏的输赢。在涉及分组竞争的游戏中,更需要教师主导分组过程,并且根据平时上课观察和对孩子们的了解合理搭配分组,不断尝试新的分组,构建一个良好的游戏氛围,也有利于幼儿认识新的小伙伴。

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正是幼儿展现学习天赋、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差的时期,也是幼儿了解和认识所处世界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建立规则意识等对幼儿而言非常重要,需要教师更加耐心地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为了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达到预期效果,游戏前的环境准备和游戏中的适当引导也必不可少。

2.丰富游戏形式,保证幼儿全面发展。游戏化课程相较于传统课程更加开放,增加了活动的实施难度和教师的引导难度。在幼儿课堂中结合需要进行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比如音乐游戏、绘画游戏等艺术类游戏,以及观察自然游戏、动手制作游戏等,有利于幼儿多方面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现阶段幼儿拥有更多从小开始全面发展的机会,所以,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和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动手能力、体育素质和科研兴趣等。

以幼儿音乐课堂为例,传统的音乐课堂,一般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演唱童谣,并以“幼儿听歌——教师教唱——幼儿跟唱”的形式为主。如果加入创新元素,比如采用节奏式音乐课堂,即教师先从简单的节奏教起,引入节奏音乐游戏,同时用拍手的方式帮助幼儿寻找、记忆节奏,将会给课堂增加更多趣味。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即时反馈,逐渐增加节奏难度,或者加入拍手变换形式,等到幼儿全部掌握之后,再逐句引入童谣。这样做不仅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通过节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从小就多方位地激发幼儿兴趣,有利于发现幼儿的天赋和爱好。而幼儿天生喜欢新鲜感,常玩一种游戏容易让幼儿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类型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保证幼儿在知识层面和实践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游戏体系,按需灵活调整

1.深入了解游戏,完善课程体系。幼儿游戏看似简单,实则拥有复杂内涵。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游戏化教学之前,要深入学习幼儿游戏相关内容,包括幼儿游戏的本质与特点、幼儿游戏和学前教育的关系等。另外,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将幼儿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类,在幼儿不同的认知阶段,四类游戏的占比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最好选择从不同游戏类别入手,根据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完善,由此汇总成一个囊括各类型游戏的“数据库”,同时积极更新和调整“数据库”,与时俱进。

以结构游戏这种综合活动为例,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材料或玩具构造想象中的物体形象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它注重反映和考察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美术欣赏能力等。幼儿在生活中热衷于玩沙、玩水和玩雪,这些就是最简单的结构游戏,此外还有积木游戏、拼图游戏等。所以教师在设计结构游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解决游戏目标和游戏材料的问题。针对小班幼儿,可以提供形状简单、色彩较少、体积较大的玩具;针对大班幼儿,可以提供复杂精细、更有难度的玩具。其次,指导幼儿做好玩游戏的前期准备,包括认识基础的物体和建筑物、掌握基本的结构造型知识、学会操作玩具材料等。最后,引导幼儿自己设计构思,使幼儿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构造活动。随着时代发展,结构游戏的材料在变化,但培育作用和情绪价值没有改变。所以,教师也要考虑使用新颖的游戏材料。

可见,只有深入学习了幼儿游戏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幼儿需要的游戏。同时,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既要考虑游戏、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不断学习了解幼儿游戏领域的发展情况,以求增强课程游戏化的专业性。

2.建立游戏分级,调整游戏难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更改、调整游戏,使其更加适合自己班级的幼儿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从共性而言,幼儿普遍在晨间精力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此时更适宜进行体力游戏和集体游戏。午休过后,教师可以选择室内的绘本故事阅读等节奏舒缓的活动。另外,由于不同年龄幼儿具有不同特点,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年龄进行游戏分级,并且根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整活动规则。比如一些游戏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增加设计更加复杂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口令,更多样化的合作和分工安排。

例如,在反应类游戏“库克船长”中,教师可以考虑根据口令难度将游戏分为三级甚至四级,在实际开展活动时观察幼儿的适应情况和年龄情况进行变化调整。针对年龄最小的班级,从最简单的一个口令即一级开始进行游戏,随着游戏时间增多,幼儿逐渐熟悉口令后,可以开始升级,逐渐加入更多复杂的口令和动作。年龄较大的班级,可以直接从二级开始进行游戏,同样根据孩子们的掌握情况逐渐升级。如此一来,同一个游戏能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另外在升高游戏难度时,将规则设定的权力交给幼儿,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如果以此为思路设计其他游戏,将会构成一个多元的、立体的、适应性强的游戏体系,也非常有助于课程游戏化的建构。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不如亲身实践。如果教师能根据宝贵的实践经验完善和总结已有游戏,同时建立一套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调整方案,将不断优化课程游戏化体系,不仅有利于后续教学,也方便其他幼儿教师学习和借鉴,让更多的幼儿从中受益。

总而言之,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学中值得长期研究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教师应当转变思维方式,更加注重游戏作用;转变角色定位,让幼儿拥有更多游戏自主权,在课堂中引入更多有用的创新游戏;并结合自身条件和幼儿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形成一套系统的课程游戏化实用经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从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