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对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影响

2023-03-22 07:28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环孢素眼表泪膜

蔡 萍

(钟祥市中医院,湖北 荆门 431900)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疾病,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生[1]。干眼症发病主要原因为患者泪液的分泌量、性质异常,或泪液动力学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眼表面损伤。研究发现,年龄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是干眼症的重要诱因[2]。目前,临床治疗干眼症以应用人工泪液、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3]。环孢素A 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此药可抑制免疫,并可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起到阻断作用。玻璃酸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人工泪液,常用于治疗干眼症[4]。研究发现,联用上述两种药物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泪膜、角膜功能[5]。本文选取2020 年8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10 例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环孢素A 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对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0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10 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比组,每组各55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32 例;年龄32 ~58 岁;病程1 ~4 年,平均病程(2.89±0.14)年;入院时临床症状分布情况:存在眼痒、眼干、眼涩者分别有23 例、21 例、15例。对比组: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31 例;年龄33 ~59 岁;病程2 ~5 年,平均病程(2.99±0.32)年;入院时临床症状分布情况:存在眼痒、眼干、眼涩者分别有26 例、18 例、19 例。两组的以上资料相比,P>0.05。

1.2 病例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临床关于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存在眼痒、眼干、眼涩等症状。2)Schermier试验结果≤5 mm 或BUT ≤5 s。3)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4)治疗依从性良好。5)不存在其他类型眼科疾病。6)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眼科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合并严重角膜、泪膜感染。4)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5)临床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研究。6)有本研究中所用药物的过敏史[6]。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 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环孢素A 滴眼液(生产企业: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06,规格:3 mL:30 mg)的用法:每眼每次1 滴,每日6 次,治疗1 个月。玻璃酸钠滴眼液(生产企业: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352,规格:7 mL:7 mg)的用法:每眼每次1 滴,每日6 次,治疗1 个月。两药用药遵循先玻璃酸钠滴眼液后环孢素A 滴眼液的顺序,每次用药时间隔10 min。对比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同时指导患者科学用眼,规律作息,清淡饮食。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眼部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治疗后,患者眼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患者眼部功能未改善,临床症状未消失,治疗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部功能,检查指标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用于评估泪膜功能)、泪液分泌试验(SIT,用于评估泪腺功能)、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用于评估角膜功能)[7]。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评估,评估工具应用OSDI(眼表疾病指数量表)[8]。此表常用于诊断干眼症及评估此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共12 项内容,对应评分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计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总分48 分。得分高,表示临床症状严重。4)统计两组眼睑瘙痒、结膜充血、眼周皮炎、过敏症、角膜上皮点状病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总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样本数据直方图,采用正态性检验,资料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4.55%)高于对比组(85.45%),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功能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相比,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比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泪液分泌量大于对比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功能的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功能的对比(± s)

组别 泪膜破裂时间(s) t 值 P 值泪液分泌试验(mm/5 min) t 值 P 值 角膜荧光染色(分)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比组(n=55) 4.02±0.23 5.03±0.03 32.293 0.000 5.45±0.85 6.98±0.21 -12.960 0.000 2.95±0.36 2.57±0.14 7.296 0.000观察组(n=55) 4.03±0.25 5.42±0.14 35.977 0.000 5.46±0.81 7.99±0.36 21.168 0.000 2.96±0.38 2.14±0.11 15.372 0.000 t 值 0.218 20.201 0.063 17.972 0.142 17.911 P 值 0.808 0.000 0.950 0.000 0.888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OSDI 评分相比,P>0.05。治疗前与治疗1 个月后两组的OSDI 评分相比,P<0.05。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的OSDI 评分〔(18.25±2.58)分〕低于对比组的OSDI 评分〔(26.31±2.47)分〕,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前OSDI评分治疗1 个月后OSDI 评分 t 值 P 值对比组(n=55)36.25±2.58 26.31±2.47 20.639 0.000观察组(n=55)36.20±2.60 18.25±2.58 36.344 0.000 t 值 0.101 16.735 P 值 0.925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下:观察组:眼睑瘙痒1 例(1.82%),结膜充血1 例(1.82%),眼周皮 炎1 例(1.82%), 过 敏 症0 例(0.00%), 角 膜上皮点状病变0 例(0.00%),总发生率5.45%(3例)。对比组:眼睑瘙痒4 例(7.27%),结膜充血2例(3.64%),眼周皮炎2 例(3.64%),过敏症1 例(1.82%),角膜上皮点状病变1 例(1.82%),总发生率18.18%(10 例)。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χ²=4.274,P=0.039。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眼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以干眼症较为常见,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9]。干眼症又叫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类眼病的总称,主要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泪膜不稳定。此病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较为明显,同时可引发眼表组织(泪膜、角膜)病变。干眼症的诱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免疫因素、激素因素、相关细胞因子等因素有关[10]。在免疫因素方面,相关研究发现,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干眼症都存在相关免疫炎症反应(主要发生于泪腺及眼表)。泪腺及眼表的炎症反应可引起泪腺功能受损、眼表上皮细胞凋亡,使泪液总量及性质出现异常改变。在激素因素方面,相关研究发现,激素水平异常是干眼症发生的重要诱因[11]。激素对分泌眼泪腺体和睑板腺的功能可起到调控作用。在人眼部组织中,有雌激素、孕激素等多种激素受体广泛存在。研究发现,在确诊泪液分泌量减少的患者中,绝经期女性占比较高,原因在于此类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12]。可见,干眼症与激素水平异常改变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者在泪腺、睑板腺中检测到雌激素,因此认为雌激素可影响泪腺、睑板腺功能,若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引发眼表炎症反应加重,增加干眼症发病风险[13]。在相关细胞因子因素方面,相关研究证实,由相关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不断加重是干眼症的重要诱因。多数细胞因子都可参与炎症反应、免疫激活、创伤修复等生理、病理过程[14]。参与干眼症发生、发展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白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相关研究显示,在健康人泪液中存在一定量的表皮生长因子,此物质在干眼症患者泪液中含量明显降低[15]。有研究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干眼症患者泪液中白介素-6 的浓度,发现相较于健康人,此病患者泪液中白介素-6的浓度明显升高。细胞间黏附分子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此物质可提呈抗原,对淋巴细胞活化、迁移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释放炎症因子。故在干眼症患者泪液中可检测到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人[16]。

环孢素A 和玻璃酸钠是临床治疗干眼症常用的药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P<0.05。说明相较于玻璃酸钠单独用药治疗干眼症,联用环孢素A 和玻璃酸钠治疗此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干眼症患者眼表存在炎症反应,单纯给予人工泪液补充治疗无法减轻此处炎症反应。环孢素A 滴眼液对眼表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促使泪液分泌量增多,从而改善干眼症状[17]。治疗后观察组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比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泪液分泌量大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表明上述联合用药方案可减少由免疫因素引起病情发展的风险,明显提高患者泪膜、角膜等眼表组织的功能。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的OSDI 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OSDI 评分是临床用于诊断干眼症病情,评估其严重程度的常用标准。此结果充分表明环孢素A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可明显减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其预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环孢素A 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泪膜、角膜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环孢素眼表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眼表抗新生血管治疗眼红、眼干和眼涩立竿见影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眼表热化学烧伤后重度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