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阳理论以温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探讨

2023-03-22 07:28杨燕清兰彩虹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扶阳腰痛阳气

杨燕清,兰彩虹,2★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椎骨或椎间盘、韧带、椎板等软组织病理性增生,侵袭椎管、神经孔及侧隐窝腔,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LSS 患者的常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感觉异常、日常活动受限(如行走能力减弱、大小便障碍等)。LSS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的疗效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创伤较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已不能列为首选方案[2]。2017 年美国医师协会(ACP)指南建议将非手术治疗作为LSS 的首要治疗方式[3]。非手术治疗涵盖针灸、推拿、牵引、中药内服及外敷、骶管注射及神经根阻滞疗法等。温针灸作为保守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达到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愈的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笔者在临证时根据扶阳理论通过温针灸四穴(腰痛点、中渚穴、后溪穴、手三里穴)治疗LSS 患者1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探讨了基于扶阳理论以温针灸治疗LSS 的效果,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扶阳理论

扶阳理论是指运用温热效应使阳气得到宣发及强盛,以达到扶助阳气的目的。扶,在《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左也,从手夫声”。左,即辅佐、帮助之意。清代阮元所著的《经籍纂诂》中“扶”有三种含义[4],一为扶助阳气,二为护卫阳气,三为调理阳气。扶阳的概念就是集扶助阳气、护卫阳气、调理阳气这三种含义于一体的高层次概括[5]。扶阳思想最早见于先秦《周易》卦象学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6]。以乾为阳,坤为阴,寓意阳气是自然界万物起源的驱动力,对万物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中医认为,阳气能促进五脏六腑、形体官窍功能的活跃,从而抑制体内邪气的产生及外邪侵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可知生命在父精与母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人类的“生长壮老已”都伴随着阳气的产生、充盈、消亡过程。张景岳指出:“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故阳惟畏其衰……凡万物之生由乎阳,非阳能死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人体若阳气不足,则身体各项机能就会衰退,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抗病能力逐渐减弱,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机体各项功能失调,出现众多不可预估的疾病。

2 LSS 的病因病机

LSS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病属于中医学中“痹证”“腰痛”的范畴。历代医学典籍中记载,LSS 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两端,内因为肝肾亏虚,阳气不足,筋骨失养,肢节屈伸不利;外因为风、寒、湿三邪侵袭,寒凝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寒湿留滞于筋脉,导致筋脉痹阻,不通则痛[7]。该病多发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的发病率常高于女性。中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阳气逐渐衰弱。《千金翼方》载:“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阳虚可见于诸多脏器组织病变。阳气由精血津液化生,以精血为主要化生之源,故精血大伤,可致阳气化生无源而虚衰,发为虚寒病症。阳虚表现错综复杂,可同时累及多个脏腑,也可同时兼气虚。阳虚主要责之于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阳气不足,脾肾阳虚,则阳气温煦推动功能减弱,经络气血及脏腑功能也随之衰退,故不荣则痛。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代谢,阳虚不能制阴,则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8]。

3 基于“扶阳理论”辨治LSS

LSS 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脊椎滑脱、腰椎骨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从而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此病患者的症状有腰背部、双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LSS 归属于中医学中“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可见风寒湿邪为痹证的主要外在病因。邱新萍[9]指出,阳气温煦不足对痹证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中医经典及后世医家的观点不难看出,阳气是影响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者温之”,治疗以温散为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痹证的证治,对于阳虚证应重在温阳化湿,但阳虚又分为风邪盛、湿邪盛、表里阳气皆虚,可分别用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来治疗[10]。方药在扶助阳气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温针灸对扶阳的作用日渐显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阳经穴位可扶助阳气。通过针灸来扶阳不仅方便, 且无姜附过量中毒之弊,对患者来说更易于接受。艾灸具有预防、调理、保健的作用。艾叶味辛、苦,性温,通行十二经脉,能调节人体阴阳,同时艾叶可温补阳气、行气活血、通浊化晦[11]。有研究证实,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是一种契合人体的物理因子红外线,能够为机体的病态细胞提供能量[12]。针与灸相结合,即温针灸,能达到化瘀、活血、散寒、温经的功效。

4 病案分析

4.1 资料介绍

患者老年男性,79 岁,退休人员,初诊日期:2019 年2 月14 日。主诉:反复腰骶部疼痛,伴间歇性跛行2 年余。现病史:2 年多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疼痛向双臀部放射,每行走约600 m左右出现间接性跛行,常久行、久立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患者未重视,未予规范诊疗。1 周前久行、久坐后上述症状复发并加重,疼痛放射至小腿后侧,于某院行腰椎CT(2018 年5 月30 日)示:(1)腰椎退行性变;(2)L5椎体轻度后滑移;(3)L3-S1椎间盘膨出并L5-S1椎间盘局部后突出。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常因劳累后反复发作,多次就诊于我省多个医院,予“中医理疗”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特来就诊。刻下症:腰骶部疼痛,向双侧臀部放射至小腿后侧,以右侧臀部为甚,每行走约300 m 即出现间歇性跛行,无行走踩棉感,无双下肢乏力,无头晕、头痛,无恶寒发热、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腹痛腹泻等症状,精神纳眠尚可,二便正常。病史:急性心肌梗死病史23 年,室性早搏病史、高血压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22 年,陈旧性脑梗死病史7 年,陈旧性视网膜脱落病史6 年,冠心病病史3 年。查体:腰部肌肉僵硬,L5-S1棘突旁两侧约1.5 cm 处压痛,疼痛向双臀部放射至小腿后侧,以右侧臀部为甚,腰部活动受限:前屈30°,后伸10°,左右侧曲20°,左右旋转20°,腰后伸试验(+),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 字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舌暗,苔薄白,脉弦细。辨为腰痛病,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治疗原则:调补肝肾、活血化瘀。患者经普通针刺、中药热奄包、埋针、药棒穴位按摩、康复锻炼等中医特色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后多次间断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常规治疗,治疗后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但病情仍反复发作,患者自诉遗留小腿后侧放射痛,每行走800 m 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此后长期于我科门诊进行治疗。

4.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及LSS 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制定治疗方案为温针灸八穴〔双侧腰痛点(手背上二三指骨间)以及双侧中渚穴、后溪穴、手三里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施针的穴位后,使用0.3 mm×40 mm 的华佗牌针灸针先针刺腰痛点、中渚穴、后溪穴,最后针刺手三里穴,施以提插补法。得气后,选腰痛点、中渚穴、手三里穴,取一根约2 cm 长的纯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进行温针灸。敲击健侧肩中穴后,嘱患者缓慢行走。待艾条燃尽即换下一壮,每次每穴灸2 壮,每周治疗1 次,连续治疗3 周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后,患者诉治疗期间感全身发热,头前出汗,治疗结束后感全身明显轻松,自诉和住院常规治疗相比改善非常明显,已无腰骶部疼痛,拄拐杖可行走至1000 m,休息后可继续行走,腰部肌肉得到松解,腰部活动范围:前屈40°,后伸20°,左右侧曲30°,左右旋转25°。目前患者诉感疼痛部位转移至双侧大腿,腰后伸试验(+)。第二个疗程后,患者诉无腰骶部疼痛,右侧大腿无疼痛,偶感左侧大腿轻度疼痛,自诉基本上不影响日常生活,腰部活动范围:前屈40°,后伸20°,左右侧曲30°,左右旋转25°。拄拐杖可行走至1000 m,休息后可继续行走,腰后伸试验(-)。此后患者间断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治疗。2021 年3 月23 日复查腰椎CT 平扫(全段)示:(1)腰椎退变;(2)L2-L3、L3-L4、L4-L5、L5-S1椎间盘膨出,相应层面双侧椎间孔狭窄。以下分别是2018 年和2021 年患者的腰椎CT 影像图,显示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无加重迹象。

图1 2018 年5 月30 日腰椎CT 影像

图2 2021 年3 月23 日腰椎CT 影像

按语:本例患者腰骶部疼痛,间歇性跛行反复发作,本病不外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痛、瘀”的形成,十之八九与寒有关,因寒而痛、寒则血瘀,皆是阳不化阴,阴邪成形,阳气机能消退,阴气阻滞所致,正所谓水无热不沸、寒无热不祛、冰无热不化、血无热不行、瘀无热不散、痛无热不消、瘤无热不解。因而提出扶阳思想:一为助阳气以达阴阳平衡;二为调畅不通之气,调理受阻之气血,消除难离之邪气;三为温补,使阳气得以固,真火得以藏。腰痛点即威灵穴、精灵穴,为治疗腰痛的经验穴。在经络学“标本根结”理论的指导下,取腰痛点这个“根、本”治疗腰痛这个“结、标”[13],能激发十二经络之阳气,通引督脉阳气,使气血流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腰痛点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活络、缓解疼痛等作用[14]。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难经·三十八难》云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指一身之气的运行皆以三焦为通路,而针刺三焦经的中渚穴,可调畅三焦气机。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又是八脉交会穴,通督脉,诸阳经皆汇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可治疗一切阳气衰弱之病症。手三里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可通调上中下三部疾病。《针灸甲乙经》曰:“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手三里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可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四穴结合,涉及督脉、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并强调针刺穴位的顺序对扶助阳气的作用,一步步促进阳气的上升,可调动一身之阳气,气血同调,相当于开四关,再予以艾灸,可使阳气得温,经络畅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小结

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治疗收集了大量病例,证明基于扶阳理论的温针灸疗法能明显改善LSS 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方法摒弃了传统教材上的配穴,另辟蹊径,选取的穴位涉及督脉、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强调针刺穴位的顺序对扶助阳气的作用,再结合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LSS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情况,避免艾条火星飞溅灼伤患者。以上是笔者基于扶阳理论利用温针灸疗法治疗LSS 的粗浅体会,是否还有更优的方案,临床还需不断总结提高。

猜你喜欢
扶阳腰痛阳气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职业腰痛早防治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