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情感隐喻与颜色词的语义关联

2023-03-22 23:36马菡谦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隐喻语义颜色

□马菡谦/文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隐喻和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是一种比喻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来表达意义。近年来,概念隐喻认知学派逐渐兴起,而颜色领域则被认为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1]。颜色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人们所感受到的特殊刺激之一,颜色与人们的情绪表达密切相关,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人不同的反应,如红色往往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而紫色则让人感到庄严和尊贵,这种颜色与情绪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在对颜色的体验上会受到成长环境、社会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隐喻[2]。本文研究情感隐喻与颜色词的语义关联,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词的情感表达意义,深入了解语言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1 情感隐喻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但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或观点。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更是人类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工具。它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理解、感受另一类事物。隐喻无处不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抽象概念、感受和情感。情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通过运用情感和情绪相关的词语或形象,来表达和传达情感状态和情绪体验。情感隐喻可以帮助人们更生动地理解和描述情感,使情感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情感隐喻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使用。作家利用情感隐喻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和情绪体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感。例如,经典小说《红与黑》中,作者用“黑色”来隐喻主人公的悲伤和孤独,通过这种情感隐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3]。

2 颜色影响情绪理论机制

2.1 颜色的概念隐喻理论

颜色的概念隐喻理论是一种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颜色域和情感域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人们通过将情感域的概念映射到颜色域上,从而理解和反窥自己的情感。具体来说,颜色词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通过将情感域的概念映射到颜色域上,从而形成对颜色词的隐喻意义的理解和使用,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个人经验、社会风俗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语义冲突以及心理相似性是颜色隐喻的基本要求。例如,红色时常会使人们联想到太阳、火,感受到朝气蓬勃的状态,继而形成颜色隐喻,促使人们在认知与交流时联想到一个生动化的形象。

2.2 颜色情境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颜色不仅仅是物体的特征,还可以通过其所传达的情感、文化和社会背景来传递一种隐喻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颜色与情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联想。颜色情境理论还指出颜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文化对颜色的解读和使用存在着差异,了解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颜色情境理论认为,颜色对心理功能的改变是自动发生的,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颜色进行认知加工,同时颜色知觉能够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相互作用,不完全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3 情感隐喻与颜色词的语义关联

3.1 情感隐喻和颜色词具备语义相似性

情感隐喻是语言中一种将情感映射到非情感词汇上的现象,人们可以用非情感词汇来表达情感。颜色词是用来描述事物颜色的词汇,通过颜色词人们可以传达有关事物的特定含义。二者相似性反映出人类对情感和颜色的认知过程,运用情感隐喻和颜色词,人们可以更富有表现力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事物的感知,为人们理解情感和颜色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例如,英语中的“红”(red)释义为“具有血液或火焰的颜色”(having the color of blood or fire)。汉语中的“红”释义也是“血或火一样的颜色”。这一颜色词从认知语言的角度来看,属于颜色域,在隐喻结构中,人类的认知领域会产生相似的联想。通过将两种事物的感知交融进行解释和评价,人们可以表达出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结合“红色”在始源域中与火、光、热有相似性,能够给人带来温暖感的特征,在英汉语境中,都与兴奋和欢乐的情感相联系。比如,在英语的语境中,直译为“将这小镇涂红”的“to paint the town red”表示狂欢痛饮;而直译为“为某人卷起这红色绒毯”的“roll the red carpet for sb.”表示热烈欢迎某人。在汉语的语境中,红色隐喻表达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在过节、开业、婚庆等场合中,所布置的灯笼、凤冠霞帔、剪彩等都是红色主调,给人以喜庆和温暖的感受。通过情感隐喻和颜色词的运用,人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感知,并且为人们理解情感和颜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4]。

3.2 情感隐喻和颜色词具备语义相互影响

3.2.1 文化背景的影响

情感隐喻和颜色词的语义关联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情感和颜色的认知差异所导致的。以白色为例,在不同文化中,白色所代表的意义和情感截然不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丧葬文化紧密相连。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在丧事期间穿着白色的衣服,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此外,白色还与一些负面情感联系在一起,比如“白色恐怖”表示极度的恐惧和不安,“白脸”则用来形容阴险、狡猾的人。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则象征着圣洁、纯洁和幸福。在西方婚礼上,新娘通常穿着白色的婚纱,象征着纯洁和幸福。此外,白色也常常出现在一些庆祝活动中,比如圣诞节的白色圣诞树、万圣节的幽灵白衣服等,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白色也常常被用来描绘纯洁、高尚的形象,比如白雪公主、白马王子等。这是西方文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在基督教文化中,白色是象征神圣的恩典之光。

3.2.2 认知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于情感隐喻和颜色词的语义关联是基于经验和认知模式的。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人们对于某些情感和颜色之间的联系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因此,情感隐喻和颜色词的语义关联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6]。例如,在对于悲伤的情绪表达方面,中西方情感表达会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在汉文化中,人们在参加丧礼时有“披麻戴孝”的传统,以表现人们对逝者的哀思。而在西方文化,代表死亡和哀悼含义的颜色则是“黑色”。在“Hudson is in black mood over the death of his dog.”(汉德森因为他狗狗的死亡而沉浸在黑色的心情中)这一例句中,所表达的是汉德森在狗去世后的悲伤情绪。

4 颜色词在情感隐喻中的具体表现

4.1 “黄色”与“yellow”

在中国文化中,黄色或金色常常被视为吉祥、尊贵和丰收的象征。这种文化心理在语言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汉语中有“金榜题名”“黄袍加身”等说法,这些都表达了一种对于金、黄色的向往和崇拜。在英语文化中,“黄色”(yellow)一词除了表示颜色外,还有许多引申含义。例如,形容一个人感到胆怯,英语里可以说“yellow-bellied”,或者认为某事是卑鄙的,在英文里可以说是“yellow-livered”,这些用法都是在情感隐喻中使用黄色来表达象征意义。除了负面含义,黄色在英语中也可以表示胆量、勇气和乐观。例如,“黄绸带”(a yellow ribbon)表示对军人的支持和敬意,因为黄色丝带被用来象征回家的士兵。类似的,“黄玫瑰”(a yellow rose)可以表示友谊和快乐,因为黄玫瑰花被认为是一种友谊的象征。

4.2 “蓝色”与“blue”

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常常指代蓝草,这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染料。例如“筚路蓝缕”,“蓝缕”指蓝草染成的衣服,形容衣服之破旧。筚路蓝缕指创业之艰辛。“白袷蓝衫”是过去士人的服装,可以用来指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更深,因此蓝常常指前人或者老师,如成语“青出于蓝”“青蓝冰水”等。在英语文化中,“blue”一词除了表示颜色外,还有许多引申含义。例如,“蓝色”可以表示高贵的、优雅的,如“蓝血”(blue blood),应翻译为名门望族,这与汉语中蓝色的文化含义相差较大。另外,“蓝色”在英语中还可以表示忧郁的、悲伤的,如“in a blue mood”应翻译为情绪低落的。多样的含义使得英语中的“蓝色”与汉语中蓝色的文化含义有所不同,展示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颜色文化的多样性解读。

5 结语

颜色词在表达情感和情绪时,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情感隐喻在语言中的运用也在进一步加深颜色词和情感之间的关联。通过使用隐喻语言,人们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情绪,使得听者更容易理解和共鸣,也可以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为理解人们的语言和情感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

引用

[1] 刘洋.认知视域下颜色词汇文化隐喻差异性探究——以汉语和西部裕固语颜色词“黑”“白”“红”为例[J].文化学刊,2023(8):174-178.

[2] 邓云华,许群爱.汉英“动用颜色词+宾语”构式主客观感受性倾向的多因素研究[J].语言科学,2023,22(3):282-293.

[3] 孙毅.汉英“血(blood)”隐喻词簇异同及其体认语言学——文化脚本理据阐发[J].外国语文,2023,39(1):31-42.

[4] 李刚.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中“黑”“白”颜色词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141-143.

[5] 赵谦.米兰·昆德拉小说中颜色词的隐喻意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84-89+99.

[6] 刘桂玲.汉语中“红”意象的语言表征及文化认知阐释——以《红楼梦》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11):55-60.

猜你喜欢
隐喻语义颜色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与语义
《活的隐喻》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特殊颜色的水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