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综艺的发展与“破局”之道

2023-03-22 23:36吴哲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赛制破局综艺

□吴哲/文

自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推出《同一首歌》起,音乐类综艺节目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内综艺市场日渐成熟,综艺类型包罗万象,而音乐综艺始终凭借其包容性和大众对其的高喜爱度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只是在百花齐放的音综市场,却鲜有节目能在时代的更迭中始终不遇困境或青山不老。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千变万化的娱乐界中没有常青树,有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站在音乐综艺发展的立场上,以不同节目的内核及功能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旧音乐综艺停播的原因、新音乐综艺的兴起,以期为同类研究和相关产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探索音乐综艺的“破局”之道。

1 内核与外衣,音乐综艺的困境

1.1 内核的“红利”过犹不及

音乐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石磬、骨哨、骨笛等原始乐器标志着音乐的起源与形成[1]。我国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孕育出了独特的音乐类型,如宋代的词、元代的曲等,虽然随着时代更迭,很多音乐类型的曲谱都已经遗失,但也有昆曲、京剧等音乐类型延续至今,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代代中国人,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海纳百川”是对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的包容性的最为贴切的评价,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不同的音乐类型会得到不同听众的青睐,人们都能从音乐中得到感官上的满足、精神的抚慰、心灵的平静。纵使很难有某种音乐类型能得到所有人的欣赏与喜爱,但也鲜有人不被任何音乐表达所牵动。

国内音乐综艺有过鼎盛时期,早期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挖掘了不少如今的歌坛领路人;后一阶段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推出的优质的音乐作品也值得人反复欣赏与聆听;更有很多原创音乐作品,在以上音乐节目中一炮而红,传唱于大街小巷,如《有没有曾告诉你》《狮子座》等。而当音乐综艺的黄金时代落幕后,市场上优质的音乐作品也越来越难见。

音乐综艺自策划至结束录制,通常历时四至六个月,而这四至六个月内将产出十至十二期节目,每期节目包含数首甚至数十首音乐作品[2]。在如此紧凑的制作时间内,优质作品的容错率极低,前期的选角选曲、磨棚合乐、现场的发挥录制、后期的剪辑等缺一不可。“重产量轻质量”的模式将音乐综艺一步步推向困境,此种“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必不能长久。业内一众乐评人也纷纷表示:“国内的音乐综艺该放慢制作脚步,短期内紧密地挖掘绝非长远之计。”

此外,制作团队通常投入最大的精力和时间打造首期节目或首个作品,却因档期紧凑无法持续投入如此大的精力,保证每期节目和节目中的作品如首期节目中的特定作品的质量一样好。因此不少音乐综艺节目都面临“虎头蛇尾”的窘境,可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受众对其“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影视行业的快产快销的固有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1.2 外衣铸就饱和的产业链与审美

综艺是集多种艺术形式和成分于一体的节目,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感受,以其娱乐性获得观众的喜爱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3]。音乐综艺本质上是披着综艺“外衣”的音乐,制作团队致力于将音乐与综艺融合以实现“1+1>2”,节目能否细水长流往往取决于这件“外衣”是否引人注目。

《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之所以出圈,不仅得益于唱功了得的歌手们,还得益于当时尚未饱和的综艺市场。音乐与选秀的结合、音乐与竞技的结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模式,在电视机时代如同一件华丽的时尚单品,让观众眼前一亮,使节目发挥出了“1+1>2”的效果。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当时万人空巷的高收视率节目,涵盖男女老少各种观众类型,宣告了“选秀元年”的开启,后面陆陆续续推出的音乐选秀综艺都有《超级女声》的影子在。在没有类似先例的音乐综艺市场,《超级女声》是教父般的存在,不仅受到观众的追捧与后继节目的效仿,更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音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影视作品的录制与发行也随之对传播媒介等相关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综艺的沃土还孕育出音乐经纪公司、唱片公司等子产业,规范了音乐制作与音乐教育的市场[4]。只是各大音乐综艺为吸引观众眼球还是不可避免地逐渐模糊了音乐的内核,“唱得好”不再是音乐综艺选拔歌手的唯一标准,形象、背景、人脉等诸多复杂因素都影响着选角。而且有些音乐选拔综艺更是随意炒作,通过剪辑打造“人设”,唱得不怎么好的歌手反而能获得更高的人气,这样下去,曾经透明利落的节目也可能会滋生出腐败[5]。

2 旧音乐综艺停播的原因分析

2.1 电视时代发展空间受限

音乐综艺是综艺的一大分支,根本上难逃综艺的“寿命”问题。《快乐大本营》作为综艺界的鼻祖,自1997年开播后,“统治”了综艺界20余年之久,可在2021年12月28日还是被一档名为《你好星期六》的新综艺取代。音乐综艺中最“长寿”的《中国好声音》也于2023年停播,在其首播后的第12个年头与观众不告而别。《我是歌手》曾连续举办8年,却也于2020年在导演洪涛的一句“不做了”中与观众暂时作别。这些都显示了千变万化的综艺界中,没有万年不倒的常青树,有的只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人使用电子产品,节目资源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广,相关音乐应用与节目相辅相成,互联网音乐综艺在如此趋势下作为一个新事物如鱼得水,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6]。

因为旧音乐综艺的内核是音乐作品,本质上是在电视上播放的一档娱乐性质的综艺。为了获得最佳的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观众倾向于前往节目录制现场、音乐节、演唱会,而非居家看电视。在快节奏时代中,比起多年来“换汤不换药”、没有“创新点”和“吸引力”的旧音乐综艺[7],短视频中片段式的热门歌曲虽被诟病“口水歌”,却在满足大众对日常音乐摄取需求量的同时,更有力地占据着互联网音乐的地位。

此外,互联网音乐综艺与短视频平台的紧密配合使旧音乐综艺陷入更为不利的境地。当腾讯、爱奇艺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新音乐综艺时,旧音乐综艺的“生存”问题便随之而生[8]。正如唯物辩证法中的哲学发展观所述,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并有生命力和前途,而旧事物发展空间有限而最终被淘汰。

2.2 不相称的内容与形式

音乐综艺的内容通常根据音乐的类型而划分,如今的音乐综艺市场除了曾经融合各种音乐于一体的节目,更是细化出了仅包含单一音乐类型的节目。有关内容的评价趋于主观,纵使表演者的能力良莠不齐,任何一种音乐类型都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不同的节目在内容上仅有小众和大众之分而并无优劣之别。

在综艺市场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节目的形式。以素人为主还是以职业歌手为主直接决定了演绎的水准和作品的质量,竞演的形式或是纯粹表演的形式也影响着节目的风格,节目的受众群体也随之变动。形式上的功夫还不止选角与风格表达,如今大部分的制作团队热衷于通过赛制吸引观众,淘汰赛、复活赛、挑战赛、排位赛等屡见不鲜,不少节目试图通过竞技性获取收视与流量。

运用辩证的哲学观看待内容与形式,两者无疑是一对矛盾,内容与形式的不相称正是不少旧音乐综艺停播的原因。

3 新音乐综艺的“破局”之道

3.1 电视端音乐综艺:传承与共鸣——以《春天花会开》为例

电视端音乐综艺的播出平台为广播电视台和卫视,其中各大卫视放映的节目占据主流。不管是各地广播电视台还是各大卫视,都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下辖的广播电视总局。虽然播放的节目是电视台和卫视自主策划与制作,但每一档节目的播出均需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审核和许可。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致力于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布局的重新规划,“什么类型的音乐综艺能被国家广电总局支持”成为电视端节目制作的核心和“破局”之道。

新事物的“破局”之道在于强大生命力与广大前途,其生命力源于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其前途源于秉承文化精华与创新形式。综上,新时代下的电视端音乐综艺需牢记传承与共鸣的使命,立足于文化历史内涵并使之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意义。

3.2 互联网音乐综艺:还原真实,赋予赛制意义——以《舞台2023》为例

赛制属于节目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新颖程度是互联网音乐综艺在新时代能否“破局”的核心。然而,在各大节目都试图拿出最华丽的“外衣”争奇斗艳时,返璞归真不失为“出圈”的明智之举。新颖的赛制往往不只是比赛规则,而是被赋予了意义以及能够自圆其说的价值体系。

腾讯制作的《舞台2023》称得上2023年音乐综艺的一匹黑马,在互联网平台自开播起,热度就居高不下。其得以“破局”而“出圈”的原因,莫过于真实的舞台和有意义的赛制。

被赋予意义的赛制是《舞台2023》的一大制胜法宝,“选择生存模式”的赛制初看是标签化的,随着节目的推进和参赛选手经历的铺陈,赛制被发现是必不可少的逻辑。“选择无处不在”“要想收获必须接受风险”“一念之差会铸就截然不同的结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以上无一不是每一个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舞台2023》让观众重新审视人生的舞台,激发有关人生选择的思考,试图让观众也在生活的复杂性中找到自我的定位,成为这档节目共创的参与者,它因此取得了成功。

3.3 倘若前行艰难,停止即进步

不论是电视端音乐综艺还是互联网音乐综艺,都会因时代的更迭而置身困境。华灯落幕,有诸多音乐综艺都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但结束并不一定意味着糟糕或被否定,怀旧与接受新事物从来不冲突。

结束的节目是用来怀旧的。它们已于时间的长河中成为历史,但仍然作为养分滋润着后续的音乐综艺市场,成为特定时代中仅属于那部分观众的独特记忆。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是我飞过。

倘若前行艰难,停止即进步。二十余年来,音乐综艺工作者致力于把相关节目制作成艺术,但是有的节目之所以成为独特的艺术典范,正是因为其遵循了“宁缺毋滥”的原则,在最繁华的时间落幕,而非声名狼藉时退场。对于很多已不适合在新时代环境下播放的旧音乐综艺而言,最佳出路绝非吃力地负重前行,而是及时地、郑重地与观众作别,存留在大众的记忆中,而后在未来将原有的音乐内核以“新事物”的形式展现,使往昔优质的音乐综艺节目实现经典回归。■

引用

[1] 张悦.全方位展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与整体水平[N].中国艺术报,2023-06-12(003).

[2] 旻杰.国内音乐选秀综艺节目制作策略研究——以《彭制作101》为例[J].学术评论,2019(1):93-100.

[3] 唐熙,伍嘉慧.媒体融合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迷思与破局[J].视听,2023(7):106-109.

[4] 牛梦笛.音乐类综艺:为培养提供舞台[N].光明日报,2023-06-13(009).

[5] 王伟.我国音乐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艺术,2022(4):37-42.

[6] 刘莹.媒体转型背景下电视综艺音乐节目文化传播[J].新闻战线,2018(12):130-131.

[7] 贾涵.网络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的音乐制作差异[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0):70-71.

[8] 付玉洁.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政策监管与实践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赛制破局综艺
盘点高考概率题中的“赛制”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破局“出货难”
“数”中寻机,借势破局
破局
认清自己 创新破局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