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简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

2023-03-22 23:36刘峰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庐山群众活动

□刘峰/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借助多种活动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大力提倡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大力提倡公共文化服务的大背景,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必要性深入分析,明确其在公共文化利用率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从多种角度出发,提出采用多元化的形式、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强化部门之间沟通、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丰富文化活动内容等方式,深入探索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对策,加快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步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是一种信誉和形象的建设过程,通过品牌的塑造,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可度会整体提高,有助于增强品牌影响力,从而借助影响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期间,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合理设计,加强对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能够让群众获得更加多样、高质量、丰富的文化体验,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积极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可以实现对各个地方独特文化资源、文化传统的充分运用,借助群众文化活动挖掘和展示本地特色。可以举办地方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地方艺术团体演出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强化群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1]。此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可以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彼此之间增进了解,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标识与认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整体角度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真正达到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目标。

1.2 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追求也日益增长。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可以举办诸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民素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观众被动地接受,而是要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体现创新精神。如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组织艺术创作比赛,都要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展示自身才艺。通过参与多元化的活动,人们的创造力会充分激发,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会得到提高,最终有效实现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2]。并且,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而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可以加强群众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他们主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民俗展览等,可以加深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比如,庐山市文化馆于2023年国庆期间开展的“非遗进景区”活动,借助庐山景区节假日期间庞大的人流量,让众多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西河戏,进而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在“戏曲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分别将西河戏送到海会中心小学、白鹿中心小学以及横塘中学,从幼苗抓起,在学生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另外,积极开展非遗对外交流工作,在传播中弘扬,扩大传播力度和影响面。还组织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作品参加了“文旅融合 共享非遗”2023年江西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活动周和“冬日温情”江西省非遗宣传展示、“匡庐天下·秋意赣鄱”“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之秋季‘村’晚”等活动。这类活动,可以让本土文化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1.3 有助于公共文化利用率的提高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背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还可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公共文化利用率的提高。要想落实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可以积极组织和推广各类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借助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有助于公共文化利用率的提升。并且,品牌建设能促进各类文化机构、组织以及社会力量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发展。通过共享资源,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质量与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达到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的效果。同时,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还能建立一套科学且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实施,增强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保证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更为优质。此外,通过品牌的建设,还能凝聚各方力量,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文化形态,确保社会能健康发展。

2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对策

2.1 采用多元化的形式

依托于公共文化服务背景,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中,应该总结当前活动开展情况,不断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举办诸如各种艺术展览等活动。艺术展览可以涵盖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为群众提供近距离接触和参与艺术的机会。邀请知名艺术家参与展览,让他们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或与当地的美术学院、文化机构等合作,举办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3]。同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举办音乐活动、舞蹈演出、戏剧表演等。也可以开展读书会、文化讲座等知识性的活动,为群众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比如,庐山市文化馆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2023年,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举办了“‘唱响红歌 礼赞中国’2023年庐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合唱比赛”、庐山市文化大讲座、“‘庐山之恋’公益惠民音乐会”、“浪漫七夕·相约渔村”朗诵会、“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日·家园’中秋雅集”、“乡约庐山·希望的田野”全国农民画作品展、2023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西河戏)传承人研修班等活动。并且,在活动开展期间,始终将培育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作为目标,深入开展庐山市“三八”妇女节文艺晚会、“弘扬伟大抗洪精神”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全城同跳《为了谁》广场舞活动(庐山市分会场)等活动。借助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增强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此外,文化馆可以对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群众文化活动的信息、动态,主动与群众沟通。借助互联网直播等技术手段宣传、推广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让群众文化活动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背景,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过程中,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沟通,才能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真正达到协同工作的效果。同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或共享数据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定期发布工作简报、邮件通知或召开信息交流会等,及时传递重要信息与工作安排,增进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比如,为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各部门积极合作与交流,由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九江市农业农村局、九江市乡村振兴局主办,庐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庐山市农业农村局等承办,庐山市文化馆执行开展的“大地欢歌”九江市乡村文艺明星选拔赛(庐山市赛区),吸引了一大批乡土文艺人才踊跃报名,14个文艺节目同台竞技,涉及歌舞、戏曲和器乐等种类。在各部门的协同下,活动圆满完成。比赛不仅体现出群众性,激发群众的艺术活力,还激励了群众的文艺创作,促进了群众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中,各部门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沟通难题。对此,可以建立相应的协作协议制度,设立专门的协调岗位或成立协调小组,负责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2.3 建立健全的创新机制

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水平与效果,还应该结合活动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要求,并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提供场地、设备支持等,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同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交流平台,促进各方资源共享与合作,如开展研讨会、论坛等,让相关人员积极分享经验,深入探讨与研究,推动创新理念的交流与碰撞。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创新与改革,探索新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诸如开展创新创意比赛、主题活动等,激发创新灵感,提高品牌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2.4 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群众参与。诸如引入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公共艺术装置、街头艺术表演等,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同时,注重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元素,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活动中,增加文化活动的特色和吸引力,以及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如在文化节活动中,组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当地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展示出来,让群众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此外,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方面,可以注重提供互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在文化活动中引入互动环节,鼓励群众参与其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在音乐活动中互动环节,邀请观众与演员一起合唱或演奏,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在舞台剧演出中,设置互动游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3 结语

综合而言,在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加快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除了能让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外,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此,相关人员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工作现状与要求,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深入探索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路径,保证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能得到满足,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助力。■

引用

[1] 曹修群.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文化月刊,2023(4):123-125.

[2] 王文丽.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1(9):195-196.

[3] 曾艳汾.分析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艺术品鉴,2021(15):94-95.

猜你喜欢
庐山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做一次庐山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毛泽东登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