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患者的意义

2023-03-27 07:22刘永环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情志

刘永环

(大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胸痹心痛是一种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胸痹心痛患者大多伴有胸闷痛等症状,多因寒邪内侵、劳倦内损、情志不调、年老体虚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属于一种慢性心系疾病[1]。该疾病以膻中发作性憋闷为主要症状,病情较轻者,多伴有呼吸不畅、胸口感到憋闷疼痛、乏力、呼气不匀、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痛引肩背、喘息不得卧,或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解症状,伴有汗出、肢冷、唇紫、脉细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近年我国胸痹心痛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患者临床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本证属中医学胸痛、心痛及厥心痛等范畴。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等,都属于本病范畴。胸痹心痛起病凶险,治疗中急先治标,后顾本,旨在调节总体。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疾病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据研究,中医辨证施护可减少胸痹心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症状[3]。为充分发挥中医临床康复特色优势,规范中医临床康复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增强中医临床可持续发展,笔者遴选具有中医康复特色的优势病种,通过随访评估中医康复方案的治疗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60例胸痹心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8~70岁,平均年龄(63.80±4.09)岁。试验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3.73±4.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临床治疗诊断标准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相关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符合冠心病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中医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病诊断标准;年龄50~70岁[4],性别不限;能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并能够完成问卷调查和量表评估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其他因素引起的胸痛患者;近6个月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合并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5];治疗配合度不佳的患者;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存在多种药物过敏史的患者[6];近3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按规定用药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依据治疗规范接受护理,口头告知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指导患者掌握正确药物的使用剂量,引导患者正确的服用方式等,并嘱咐患者,不得吸烟以及过量饮酒等。在缓解期内,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并遵循相应的治疗措施。依照传统心脑血管相关指南制订方案,保持室内清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指导患者摄入山楂以及木耳等,具有益气活血,消肿散淤的食物,确保患者的饮食宜清淡;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保持患者病房环境干净、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注意对病房进行通风,进行定期消毒;患者应在适宜的床上进行卧床静息,避免过度劳累,根据环境天气冷暖温度变化,患者应该及时增减自身衣物,防止患者受凉;保持心境平和,改变患者由于焦躁易怒所产生的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性格。禁烟酒,保持排便通畅,并嘱患者充分静息,静息可以减少患者心脏平滑肌的耗氧量,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临床应即刻停止患者此刻正在进行的活动,患者应该充分就地静息,并且给氧,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准确的评估患者发生疼痛的部位、发生疼痛的性质、发生疼痛的持续时间等,并适时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焦急情绪,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在临床用药指导方面,临床应遵医嘱,按照疾病的类型,应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如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胸痛变化情况及血压变化状况,应用他汀类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有肝脏损害等疾病。在饮食指导方面,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膳食营养,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嘱患者戒烟限酒,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取情志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①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患者情绪不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气血失调,进而损伤患者脏腑,并且情绪乐观的患者、对事物有正面情绪反应的患者,以及有正确方式发泄患者,都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生理康复。临床对照情绪康复及其个体化特点,采取以下临床康复措施:a.沟通方法。出现胸痛的患者通常由于患者心脏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临床应该在床边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谈论一些有益于让患者感到娱乐事情,从而确保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临床喜好,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理压力,让患者感到快乐,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大多数患有心脏疾病患者都是自卑的,临床应主动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原因,以及解释患者的自我康复方法,并邀请康复良好的志愿者来传授经验,增强患者对治愈其心理信心;一些患者伴有焦虑,临床应该主动关心患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患者,并要求安慰患者,以避免患者出现情绪紧张,努力消除患者思想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b.感同身受。在临床康复工作中,临床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爱好、文化和家庭背景,引导患者多看电视、多听戏剧,并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必要的社会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患者过度关注疾病,从而减少患者的其他情绪,使患者保持愉快的情绪,这样患者的情绪可以得到调节,心脏病可以得到缓解。c.释放压力。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适当放开情绪,鼓励患者发泄,并在临床指导下,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放松情绪,使患者能够自觉调节情绪,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d.解决疑虑。在这项研究中,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对疾病存在误解,容易产生恐惧等负面情绪。临床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治疗,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心里真实想法,耐心解释心脏病对患者的危害、临床治疗方法和患者进行自我康复管理方法,帮助患者正确处理心脏疾病,并在临床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分析临床日常生活中不积极治疗行为及不积极治疗对患者疾病的影响,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e.用感情培养感情:临床应积极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教育,使家属认识到其对患者康复的意义,鼓励家属多进行陪伴,安慰患者,以积极、热情、乐观的态度让患者保持快乐;指导家属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②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为中药当归20 g,川芎20 g,丹参20 g,桃仁20 g,红花20 g,桂枝10 g,细辛5 g,将以上中药研成粉末,使用蜂蜜和醋调成糊状后取适量贴在穴位上,选择心俞穴、膻中穴、内关穴,在保证湿度情况下,以提高药物的黏附能力,缓慢释放中药药效,注意现用现调,每次贴敷6 h,以20 d为1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胸痹心痛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有效率、心绞痛临床分级。胸痹心痛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评定依据临床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心绞痛的中医症状判定。记录患者治疗前和第5个月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计算临床有效率,汇总患者痊愈、有效和显著患者数,并计算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有效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5%;疗效显著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5%~75%;有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表现改善,2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5%;无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表现未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20%。心绞痛临床分级按照国外相关心血管病学会关于心绞痛临床分级情况进行评估。临床心血管病学会关于心绞痛临床分级以心绞痛临床表现为依据:一级为患者进行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脏病复发,但患者在快速行走时,紧张及持续用力,可引起患者心绞痛发作;二级为患者进行日常体力活动时受到限制,在患者进行快步行走或上楼、寒冷气温中行走后,存在有心绞痛发作,以一般速度在平地上行走>300 m,或当患者爬一层以上的楼梯后,存在心绞痛疾病发作;三级为患者日常活动存在障碍,以一般速度在平地上行走>100 m,或上半层楼,即存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四级为患者,在稍有进行活动时,即有心绞痛发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胸痹心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胸痹心痛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胸痹心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胸痹心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16/3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3 试验组患者心绞痛临床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绞痛临床分级比较[n(%)]

3 讨论

西医认为,胸痹心痛是由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所致的一种临床缺血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随着我国患者老龄化问题日趋加重、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我国人口饮食方面的改变,胸痹心痛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心血管病现患患者约3.12亿,其中表现出胸痹心痛的患者1 253万,心血管病病死率占全国居民疾病死亡总数的42.53%以上,居于首位。目前,临床采用药物、血管重建手术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使得患者存活率大大增加,预后效果大幅改善。但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硝酸甘油长久存在耐药性,在接受介入手术后易形成血栓或存在胸闷焦虑、合并并发症风险等难题。因此,胸痹心痛的防治是临床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胸痹心痛归属于中医心系疾病中的“胸痹”“心痛”范畴。经历代临床继承发展,中医药在防治胸痹心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对胸痹心痛可进行多靶向的发挥,达到整体治疗的作用,在减轻胸痹心痛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胸痹心痛患者疾病演变,改善胸痹心痛患者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对胸痹心痛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化,胸痹心痛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胸痹心痛以血瘀、痰浊等实性证候最多见。胸痹心痛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病的基础,加之代谢缓慢,易致痰结血瘀,从而发为胸痹心痛。临床上对胸痹心痛,常从痰饮、血瘀方面论治,治疗以补气为本,配伍化痰祛瘀之品。胸痹是正气亏虚、痰浊和气滞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患者出现心脉痹阻不畅,以膻中发作性的疼痛感为主要症状。临床中医学认为,胸痹属于本虚标实证,是慢性心系疾病,需辨证施护,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情志是思维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常情志活动,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情志活动失调可能引起气血不畅,进而影响患者的脏腑功能,诱发各种疾病。《黄帝内经》中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上均表明,情志与疾病密切相关,当患者情志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宣泄时,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并且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失调等。情志是在临床中医康复护理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康复措施,临床运用科学的康复方法,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达到情志舒畅,达到从根本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医学中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在中医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通过腠理吸收,刺激患者相应穴位,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穴位贴敷使用的药物至关重要,方中当归补血调经、活血镇痛,川芎镇痛、祛风,丹参活血调经、镇痛,桃仁、红花在活血祛瘀的同时,可以起到润肠通便,解除患者便秘的困扰,桂枝汗解肌,细辛祛风解表、散寒镇痛。以上药物同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镇痛的作用。同时笔者在配合穴位,心俞、膻中、内关均是行气活血的穴位。心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可以缓解心绞痛,膻中穴为任脉穴位,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内关穴为治疗心系疾病的关键穴位,以上穴位合用可以起到疏通气血,调整一身的阴阳,发挥治病作用。

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胸痹心痛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心绞痛临床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采取情志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的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情志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痛的感觉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