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中的效果

2023-03-27 07:22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耳炎听力有效率

付 越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非化脓性炎性病症,具有渗出性和无菌性,好发于儿童,多表现为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1]。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就可能造成听力损伤。临床治疗主要采取鼓膜置管手术,以清除患者中耳部位炎症病灶,提高中耳传声变压生理功能,提升患者的听力。从实践中证实,围手术期提供护理措施,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重建具有显著效果[2]。本文分析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中有男女比例为22∶20,患者的年龄最大61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为(42.16±13.46)岁;发病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5.13±1.34)个月;其中有左耳发病20例,右耳发病14例,双耳发病8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3∶19,患者年龄最大62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43.24±14.13)岁;发病时间最长10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5.32±1.06)个月;其中左耳发病21例,右耳发病14例,双耳发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需要,提供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基础护理操作,加强健康教育和听力测试等。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护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会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引起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状态对患者术后听力重建会产生严重影响[3]。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前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负性情绪根源,鼓励患者将不良情绪表达出来。采取适当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促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听力重建,恢复听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配合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还应在术前帮助患者彻底清除其患耳内的分泌物,以免引起急性鼻窦炎,对其听力重建产生不良影响。如患者鼻咽部出现炎症感染,就很容易阻塞咽鼓管。护理人员应及时使用喷鼻剂帮助患者处理,以加快鼻腔内渗出物快速吸收。依据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向其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手术路径,展开讲座等,向患者详细讲解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理和治疗过程[4]。同时提醒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与预期效果,以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主治医师操作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如果磨开面神经隐窝与廓化突轮的时间越长,就会对患者内耳刺激损伤越严重,也就会愈加损伤患者听力[5]。因此,护理人员在实践中需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熟悉临床护理的各类操作,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以便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对内耳与听力损伤。护理人员术中使用电钻时,应注意控制电钻的强度及操作时间,以免对患者术后听力重建构成不良影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完成护理操作前,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应注意疏导,以免电钻操作引起患者不良反应。中耳气压水平保持正常状态就需要咽鼓管通畅,同时该部位也是中耳内大量积液朝向鼻咽部排放的重要区域。因此,手术实施中应注意对咽鼓管进行检查,以保持咽鼓管通畅[6]。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眩晕与面瘫的情况。如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需立即告知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术后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体位护理,采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手术部位,以促进耳中渗液流出。术后应注意确保患者术耳清洁干燥,定时更换耳部敷料与纱布,并注意消毒处理,以免引起手术部位感染。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质量,维持身心舒适[7]。术后1周应注意观察患者通气管畅通状态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状态,可在术后1周对患者积极展开听力训练。听力训练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调整。

1.3 观察指标

1.3.1 听力重建有效率 将患者的听力重建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①痊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听力测试听阀≤20 dB。②显效:相对术前患者听力水平明显改善,测试听阀>20 dB。③有效:患者的听力水平有所改善,听力测试听阀在10~20 dB。④无效:患者的听力水平并未好转。听力重建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后天原发性胆汁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3.3 心理和疼痛 对所有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对比。①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所有调查对象的焦虑心理,该评分超过50分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心理,分数与焦虑情绪为正相关。②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调查对象的抑郁心理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超过52分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抑郁心理,且分数和抑郁情绪为负相关。③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在疼痛评估之前需要制定疼痛评估工具,在一个透明的长条塑料板上刻上0~10等刻度,保证每个刻度距离相等,每个刻度代表以及疼痛,数字越高则说明疼痛越重,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选择相对应能代表疼痛的一个刻度,刻度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越严重。

1.3.4 生活质量评分 以SF-36生活质量指数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评分共包括8个评分项,每项评分均为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为正相关。

1.3.5 满意度评分 满意度为自制的调查问卷,包括100分。以等级评分的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完全满意(>90分)、满意(80~90分)、基本满意(60~76分)和不满意(<60分)4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听力重建有效率 观察组(40例,占95.24%)护理后听力重建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3例,占78.57%)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听力重建有效率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例,占7.14%)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3例,占30.95%)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心理和疼痛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较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改善,疼痛均有所减轻,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理想(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和疼痛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和疼痛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理想(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2.5 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41例,占97.62%)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34例,占80.95%)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闷胀、听力减退,且无明显疼痛,好发于儿童。如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就可能造成患儿听力不可逆性损伤[8]。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但手术属于有创性操作,手术操作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听力恢复。因此,为确保手术效果,还需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一般认为中耳炎在发病之后容易导致患者的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使患者听力下降。其主要症状是在病症发生之后,在患者的耳道中存在积液,这样就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中耳炎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病症,学者一般都认为这种病症的多发群体为青少年群体或儿童群体,这群人的整体抵抗能力不高,而且其咽鼓管的长度有限、内径过宽,因此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容易使患者的咽部因为细菌或分泌物等经过鼓室,最终会导致炎性反应在中耳积蓄,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在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时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工作,传统的护理干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无法发挥整体和全面的护理作用。所以本文研究将整体性护理应用在对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之中,结果也可以看出:观察组(40例,占95.24%)经过护理之后听力重建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3例,占78.57%)更高;观察组(3例,占7.14%)护理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3例,占30.95%)低;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改善,疼痛均有所减轻,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理想;护理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理想;护理后观察组(41例,占97.62%)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34例,占80.95%)高。由此可见,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在围手术期提供整体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整体护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护理操作,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效益观,可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眩晕与耳内流脓等情况,因对自身病情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躁等不良情绪[9-11]。患者不良情绪会对治疗产生影响,降低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围手术期提供整体护理措施,能够兼顾患者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护理需求,促使患者术前调整好状态,术后积极配合,以提高手术效率,改善预后[12]。相比常规性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更细致和全面,强化对患者耳内分泌物的清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听力重建有效率,以此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13]。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术前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方式让患者对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认识,促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手术结束后,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彻底稳定[14]。护理人员需强化护理,帮助患者清理耳中渗液,更换纱布,以免引起感染。在整体性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15]。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提高听力重建有效率,还可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中耳炎听力有效率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