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的影响

2023-03-27 07:22吴彩葵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血流量脑电图高压氧

吴彩葵

(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01)

脑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脑组织坏死被称为脑梗死,常见于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埃及闭塞及其他病因(如动脉夹层、烟雾病等)均可导致脑梗死[1-2]。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同时会不同程度的遗留后遗症,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改善颅内缺血、缺氧状态才能对预后做出保障[3]。目前对于该病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的影响,特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疾病患者61例的治疗资料进行整合,并进行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1~12月入院,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1.13±4.66)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2.33±0.33)d;梗死部位:左侧基底节区9例,右侧基底节区10例,脑叶5例,多发性6例;26例伴高血压病,1例伴糖尿病。试验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3.52±4.89)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12±0.96)d;梗死部位:左侧基底节区9例,右侧基底节区11例,脑叶4例,多发性7例;24例伴高血压病,2例伴糖尿病。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③本研究中涉及内容均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7 d者。②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200 mg,每日1次,首次剂量30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每日1次;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185)120 mg+0.9%氯化钠250 mL;川芎嗪(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4348)120 mg+0.9%氯化钠250 mL;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脑心通(国药准字Z20025001),每日3次;同时口服降糖药及降压药。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具体方法为:使用医用高压氧舱,将患者置于舱内,设置压力范围0.20~0.25 mPa,加压20 min,戴面罩进行60 min吸纯氧,中途进行10 min休息后,减压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4]: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由日本生产的光电4321型21导脑电图测定两组患者的脑电图,描记采用单、双极导联,参考电极选择耳垂。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无效、进步、显著进步及基本痊愈4个等级。其中治疗后,患者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脑电图无改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无效;17%≤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5%,脑电图有所改善为进步;病残程度为1~3级,45%≤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0%,脑电图有显著改善为显著进步;病残程度为0级,90%≤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脑电图基本恢复正常为基本痊愈。治疗有效率=(显著进步+基本痊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变化[5]: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由上海海军研究所研制的CGEM2000型测定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进行检测。③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算本文需对比的数据,通过χ2检验完成样本率对比,通过()代表正态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完成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资料总有效率试验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脑血流量变化比较 治疗前组间脑血流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均有上升,且试验组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血流量变化比较[mL/(100 g·min),]

表2 两组脑血流量变化比较[mL/(100 g·min),]

2.3 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均有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卒中类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缺血性卒中又被称为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不足。患者在发病后,颅内会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受脑水肿、血液断流、血液灌注不足等因素影响,局部脑血流量降低,脑组织对能量、氧的储存能力减弱,长期供氧不足、供血不足,会导致脑电活动异常、脑细胞功能衰竭[6-9]。该疾病发生后会造成氧自由基出现,进而诱发一系列反应生成,损害线粒体膜以及细胞膜,对细胞造成破坏,进而使脑组织的损害得以加重,并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故为了保障患者的预后,需及时提高颅内血流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资料总有效率试验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血流量均有上升,且试验组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均有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高压氧治疗可有效促进血流速度提高,使血黏度降低,脑血流量增加。脑电活动恢复的基础即为血流量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得以改善,脑电图以及脑血流量得以改善[10]。结合上述结果进行分析,高压氧是通过将环境中的气压增加,使患者呼吸纯氧气,使脑组织内的氧含量、体内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迅速提高,是临床在治疗缺氧性疾病中的高应用方式。当气压增高时,体内的气泡会随之体积变小,进而使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加之气泡能够在血液中溶解,使梗死情况得到有效改善。高压氧还有促进脑血管收缩的效果,可降低脑血流量,虽血流量会被减少,但通过血液带入组织的氧量却呈增加趋势,可有效缓解脑水肿程度,进而使颅内压降低[11]。其对侧支循环的形成有促进效果,进而对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微血管的大量形成可促进病变的脑血管修复[12]。颅内代谢改善后,脑功能得以恢复,并能够促进血栓的吸收。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电图、脑血流量,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血流量脑电图高压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