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2023-03-27 07:22王维维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温患儿症状

王维维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高热惊厥是经常发生在儿科中的一种病症,导致其发病的原因较多,通常是因为感染使得体温急速升高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当患儿体温超过38 ℃的时候就会出现突然惊厥的症状[1]。临床研究指出,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18~22月龄的婴幼儿,发病之后病情表现严重,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除了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外,还要对其提供良好的护理,这是促进患儿病症康复的有效方案。但临床仍有些患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仍然存在病情反复发作,整体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需要对这一类患儿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护理[3]。综合护理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在护理中坚持优质护理的原则,为患儿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保护,使得相关干预更加具备针对性,因此能发挥理想的护理作用。本文基于此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旨在分析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治的60例小儿惊厥患儿均于2020年1~12月入住我院治疗,住院后所有患儿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14、16例,年龄为1~3岁,平均(2.08±0.4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4 d,平均(2.13±0.44)d;对照组:男、女分别15、15例,年龄为1~3岁,平均(2.11±0.4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4.2 d,平均(2.31±0.41)d。本文患儿的资料均经过伦理验证符合标准,临床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一般资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经诊断均为小儿高热惊厥,符合《热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4]中的标准。②体温均超过38 ℃。③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1.2.2 排除标准 ①先天性疾病。②严重并发症或持续昏迷。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④心脏、肝脏功能障碍。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所有患儿在护理的时候均通过常规的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在患儿入院以后,需要对其家长进行简单的宣传教育和指导介绍,帮助患儿选择舒适干净的住院病房。严格的监测患儿的病情,并遵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还要指导患儿家长进行重视,在护理过程中要维持患儿的安全性,对患儿提供可靠的帮助。

1.3.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护理策略如下。

1.3.2.1 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来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当中应尽可能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不安等各项心理情绪。可以综合利用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干预,如将患儿的治疗和住院环境布置成为患儿喜欢的色调,墙壁上贴一些卡通人物,也可以为患儿播放一些卡通视频和动画片等,尽可能提升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其提高配合治疗依从性的主要方法。

1.3.2.2 口腔护理 使用棉球蘸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清理,直至患儿使用温开水进行漱口,这是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口腔炎症的主要措施。

1.3.2.3 高热护理 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处理,可以在患儿的腋下或枕头下面放冰袋,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的变化,并且在头部放冰袋等,防止因为高热症状而形成脑水肿。若患儿体温持续超过39 ℃,则需要使用毛巾对头部进行冷敷,体温高于39.5 ℃的患儿,需要应用温水或乙醇对腹股沟和腋下等部位擦洗,尽可能降低患儿的体温。指导患儿家长能正确识别患儿体温升高的症状表现和特征,强化对体温的观察,以避免体温升高而诱发惊厥。

1.3.2.4 惊厥护理 要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使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促进口腔当中的分泌物的清理。在上下齿中间放置毛巾或压舌板,这是防止患儿咬伤自己的主要措施。护理中要注意关注患儿的意识和瞳孔的状况,如果惊厥时间较长或瞳孔大小不等则可以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及时的清理。

1.3.2.5 安全护理 对患儿的床边要设置防护栏,防止患儿病情发作的时候出现坠床而导致的意外损伤。

1.3.2.6 健康宣教 主要针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儿在治愈出院以后能够获得持续性可靠的护理干预。这是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提升患儿康复效果的主要措施。护士在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时要在急性发作的时候告知患儿家长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干预,要妥善的对患儿进行预后处理,尽可能减少病情复发产生的影响。

1.3.2.7 环境护理 创造温馨安静的住院环境,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每日清晨应对病房进行通风,并保证患儿病房具有足够的紫外线照射,每日做好对病房的消毒灭菌等各项工作,维持病房的安静,确保患儿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1.3.2.8 营养干预 以患儿的实际营养需求制订营养计划,叮嘱患儿家长多为患儿提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积极的为患儿补充维生素等。综合性的提高患儿的营养摄入,保证患儿在入院期间具有均衡的营养,维持机体所需和康复需求。

1.4 观察指标 症状缓解时间:对两组患儿高热症状和惊厥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并发症:并发症主要包括虚脱、休克和食欲缺乏。满意度:通过自制的量表进行评分调查,量表为0~100分。若评分超过90分,则非常满意;若评分在80~89分,为满意;若评分为60~79分,则为基本满意;若评分不足60分,则为不满意。注: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 25.0进行统计学验证,满意度资料为等级资料(n/%),采用Ridit分析,并进行Z检验;虚脱、休克和食欲缺乏发生率等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χ2)验证;高热症状和惊厥症状缓解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Student's test)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的高热症状消失时间和惊厥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min,)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虚脱、休克和食欲缺乏各1例,对照组出现虚脱5例,休克和食欲缺乏各4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vs.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27,P=0.0035)。

2.3 满意度 观察组出现总满意28例,其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8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总满意人数20例,其中非常满意11例,满意5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03,P=0.0193)。

3 讨论

高热惊厥属于临床上常见于儿童群体中的一种神经系统急症,发病之后患儿会出现四肢局部或全身肌肉群突然强直性抽搐的症状,患儿发病之后大部分都存在意识障碍,这种病症会使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危及了患儿的生长和发育。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到目前并不明确,临床认为导致患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和患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兴奋度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失衡、未生成完全的神经髓鞘等原因存在关联[6]。临床研究认为,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干预,则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使患儿形成其他的感染性疾病,对患儿整体愈后效果会产生影响[7]。

在高热惊厥发病以后患儿会出现多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和表现,这种病症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要引起临床的重视。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对病情进行控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患儿的脑神经出现损伤而形成后遗症。临床研究认为,急性高热惊厥的患儿要积极的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通过科学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止患儿出现严重的病情[8]。

临床认为高热惊厥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一旦患儿发病就会使患儿呼吸道出现感染,这就会诱发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9]。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为6个月~6岁的儿童群体,但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要发病群体。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和如下因素存在关联:①婴幼儿时期的脑发育并不成熟。②婴幼儿脑组织当中的酶活性和神经兴奋会控制递质的动态平衡,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下。在高热惊厥发生的时候患儿会存在体温迅速升高,临床认为高热惊厥的发病和患儿体温升高的速度存在必然的联系。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年龄段属于患儿感染的多发年龄,因此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重视对患儿体温的监测十分重要,还要及时的采取降温的措施,这对改善临床症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减少患儿热后出现多种并发症[10]。临床对患儿出现发热症状的诱发因素较多,一般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两种症状也是导致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原因。根据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特点,可以将高热惊厥分为单纯发病和复杂发病[11]。临床主要发病类型为单纯发病者,患儿在发病之后有全身性和痉挛性的发作,在发病以后除了原发病表现之外会一切恢复正常。在发病当中大部分患儿只会存在一次惊厥,不会留下任何神经系统的体征,这种病症具有良好的预后;而对复杂型的高热惊厥,其临床的发病率比单纯型的要低。但是发病之后症状体征比较严重,通常存在4点:①1次惊厥发作时间持续超过15 min。②24 h之内会存在反复发作超过2次惊厥。③患儿存在局灶性发病的特点。④容易频繁反复的发生高热惊厥累计发作次数达到5次以上[12-13]。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高热惊厥的患儿在治疗当中要有所侧重,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对患儿提供的护理。

本文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出,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都比对照组短,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所以可以证明通过优质护理干预患儿高热惊厥能发挥必然的护理作用。综合护理服务属于一种优质护理服务,所以能够在护理过程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在护理中可以一切护理都从患儿的实际出发,综合性的对患儿进行各个方面的干预和指导,对于巩固治疗的效果,提升治疗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对促进患儿病症的痊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4]。综合护理在干预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护理证据来进行干预,能在护理中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医疗决策,并且护理中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15]。在具体的护理中可根据患儿实际制订医疗护理计划,将有价值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科研结果进行结合,寻找证据支持并提供严谨的护理决策,这能为临床各项护理提供依据。通过优质护理对患儿进行干预始终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可以立足于患儿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采取多种措施达到改善身心的目的,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在对患有高热惊厥患儿在进行护理时积极的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能够使患儿具有稳定的心理内环境,这样就能使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不会过分的因为担忧、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产生负面影响。在护理中还能积极的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这种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患儿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防止因为相关细菌而进入到口腔中侵犯患儿的呼吸道等使患儿的感染严重,避免加重患儿病情;在护理中实施高热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体温,这能够对促进患儿高热惊厥的康复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能为其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惊厥护理是针对高热惊厥而提供的一种护理,持续的惊厥发作会导致患儿机体病症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后遗症。所以持续的对患儿提供高热惊厥护理能够避免患儿在护理中出现各种风险,这对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中还要重视对患儿进行安全护理,这能够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可靠的保护,避免因为其他因素而导致患儿出现身体和心理的损伤;健康宣教是针对患儿家属进行的一项干预工作,这能够提升患儿父母对高热惊厥的防护重视程度,能够使患儿在经过治疗之后出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妥善、安全、可靠的护理保护,为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提供了基础;环境护理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这能够为患儿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支持,防止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不良状况出现,这样就能使患儿在康复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舒适度;对患儿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营养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对患儿的康复提供必然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机体的恢复。而本文所得的结果能够验证以上的论述和观点。

综上所述,对患有高热惊厥患儿在护理当中通过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儿高热症状和惊厥症状的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对患儿产生的机体侵犯,提升整体满意度。

猜你喜欢
体温患儿症状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