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2023-03-27 07:22吴丽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人员研究组

吴丽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感染科,福建 厦门 361100)

近年糖尿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现阶段已成为了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一种重要疾病[1]。在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糖尿病足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糖尿病足是因为下肢神经损伤、血管病变、感染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结果,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2]。糖尿病足的治疗费用高昂,如果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临床研究发现,相比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患者发生截肢的风险增加了约40倍,在全部截肢患者中,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人数占比高达66%[3]。糖尿病足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对科室以及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衡量时,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4]。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理论,该理论是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而发展形成的,主要是过程管理、环节控制,其具体含义是不断改善服务内容、持续提升工作指标,重点是不断进步和突破原来的服务水平[5]。本研究主要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糖尿病足患者生命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希望能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的糖尿病病程平均为(7.49±3.54)年;其年龄平均为(59.46±7.11)岁;其中男女各24例、16例;糖尿病足分级情况为:22例患者为0级,10例患者为Ⅰ级,8例患者为Ⅱ级。研究组的糖尿病病程平均为(7.84±3.95)年;其年龄平均为(58.92±7.32)岁;其中男女各25例、15例;糖尿病足分级情况为:20例患者为0级,11例患者为Ⅰ级,9例患者为Ⅱ级。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糖尿病足的相关诊断标准[6];初诊患者。排除标准:行为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如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指导、生活护理、足部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则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如下。①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针对医院实际情况,由质控人员、助力、护士长为主体组成护理管理体系。首先应针对层次不同的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并通过实践对各项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小组的作用;在管理期间应重视细节,护理人员每日晚上都应加强查房工作,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应严格查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做好记录;应对护理记录、体温单等时刻核对。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糖尿病科室来讲,应加强宣传工作,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培训,学习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相关理论知识。利用培训和学习,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应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编制《护理人员服务手册》,手册内容主要为考核制度、业务能力、安全管理、护理责任、服务职责、服务规范、职业道德等,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熟悉和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③对工作流程进行完善,为患者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护理服务:入院后,应详细检查每位患者的足部,对其足部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同时制订个性化的选举计划。通过视频、多媒体、图片等直观资料让患者能充分了解自身疾病,认识到疾病危害,并对其错误认知进行纠正,让其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制作足部护理五步手册,发放到每一位患者手中,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足部小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选择合适的鞋袜。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坏疽,则应加强疮口护理、疼痛护理等,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可以与高压氧治疗配合。④对护理问题进行明确,制定改善对策:分析和讨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对护理期间的薄弱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定科学的改善对策,同时组织认真落实,进而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①生活质量:于护理后6个月,选择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7],评估内容包括社会功能(SF)、活力(VT)、情感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躯体疼痛(BP)、生理角色限制(RP)、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满分为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表示其生活质量越理想。②临床症状: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6个月,观察患者足部状况,如皮肤发紫、苍白,皮肤干燥、皲裂,下肢、足部皮温差异,下肢、足麻木、浮肿,足背动脉搏动等。③护理质量:按照《护理人员服务手册》,从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方面评估护理质量,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理想。④于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具体分为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60~79分)、非常满意(>8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6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各项足部状况均明显改善(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各项足部状况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2.3 护理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6个月的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如果未及时为患者提供科学和合适的护理服务,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足[8]。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病症,其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不但会影响下肢功能,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血管循环。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讲,其肢体末端溃疡、疼痛是其典型特征,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可能导致感染,引起截肢甚至死亡[9]。糖尿病足不仅会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而且会加重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为患者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护理干预,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提升其生活质量[10]。

现阶段持续质量改进开始逐渐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是较为先进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具有快捷、有效、方便的特点[11]。如果能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不但能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状况及护理质量进行了解,而且能实时观察和监督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通过分析讨论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将问题及时解决,进而为提升护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12]。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其实际需求,对自身的护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同时以改善护患关系为主要目的[13]。除此之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基础护理工作,病房环境应随时检查,同时现代化技术方法,对自身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提升,以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护理服务[14]。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对策,不仅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15]。本研究中,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构建由质控人员、助力、护士长等为主体的护理管理框架,并编制护理手册,明确规定人员职责以及操作标准,并明确规定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让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能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观察,主动分析护理期间存在的漏洞,并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有效的对策将问题及时解决,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6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各项足部状况明显改善(P<0.05),表明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临床症状。另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表明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总之,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并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护理人员研究组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