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示范 大英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23-04-03 09:23彭志萍周淼葭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土门大英县粮油

□本刊记者 彭志萍 周淼葭

大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鸟瞰图

川中丘陵腹地,农业大县大英。

这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产油大县、四川省现代农业重点县。

大英县素来“人多地少、丘多坝少、土多田少、旱多雨少”,针对这一现状,大英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坚持因势利导、分区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优质粮油、现代畜牧主导产业,做优水果、蔬菜、干果、中药材特色产业,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分区布局 科学规划农业“三大片区”

国家之大,粮食安天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四川省大英县始终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县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 年,《大英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出炉;2022 年,制定《大英县农业农村局2022 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完成《大英县农业农村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管理办法》的修订,促使农业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县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将在扛牢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上下深功夫,而当务之急就是先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唐金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唯有科学合理的谋篇布局,实行起来方能条分缕析。

最能体现出大英县在农业上精准布局的,就是已初步形成的以玉峰镇为核心的“成遂协同绿色发展片区”20 万亩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带、以蓬莱镇为核心的“大英极核发展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以隆盛镇为核心的“遂大融城发展片区”粮经复合产业发展示范带。

立足于这三大片区发展规划成果,大英县全面启动现代畜牧产业和优质水果、干果产业规划编制,以此确保产业发展有章可循、项目谋划有的放矢,坚决杜绝野蛮生长、无序发展。

保障粮油 建成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从大英县城驾车沿着350 国道前往玉峰镇玉印村,大概需要20 分钟。初春时节,柏油路两旁的田野已然可见绿意勃发,更有稀稀疏疏的油菜花晕染出金黄的颜色,生机盎然。记者看到,油菜田呈块状整齐排开,蔚然可观。

大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在玉峰镇玉印村的部分景观 周淼葭 摄

“自建设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完善园区的基础配套和田园景观的打造,以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在周边村打造环线乡村旅游带。”大英县玉峰镇副镇长卢小艳介绍说。

景观改变、配套完善只是大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眼可见的建设成果,在这背后,更多的却是当地政府聚智聚力地深入实施。玉峰镇坚持以最高标准落实最强举措,务实推进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各项工作。2022 年11 月,园区成功创建为遂宁市三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除了基础设施的明显提升,最大的进步在于产业,如今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卢小艳说,园区依托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平台,采取“公司+业主+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培育出种植大户30多户,在玉印村、得鱼沟村等14 个村流转土地5000 余亩,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大力发展粮油产业。在此基础上,园区的配套设施也逐步增强。新建育秧中心5000 m2、农机服务中心2000 m2、日烘干能力225 吨的粮食烘干中心1000 m2、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冷冻仓库800 m2,购置农事机械62 台(套),可以为3 万亩耕地服务。

随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大豆、油料扩面增产,基地提升发展,新型主体培育,粮油品牌创建,产业功能拓展,科技创新驱动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英县统筹推进粮油产业协同发展、提质增效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的目标战略图纸逐渐清晰。

今年,大英县还将加快推进2.6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整治撂荒地,按照“两稳两扩两提”要求,抓好小春田管和大春备耕,力争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60 万亩以上,落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5 万亩,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1 万吨以上。

药富村庄 产业加持走融合发展路

滔滔郪江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土门垭人,悠悠药香见证了土门垭村的沧桑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探索“以产兴村,以药富民”之路,用智慧和汗水绘就和美新村画卷。

俯瞰隆盛镇土门垭村 周淼葭 摄

土门垭村景观 土门垭村村委会办供图

同样,从大英县城经遂大快捷通道前往土门垭村,也只需10 分钟。不同于玉印村道路两旁的油菜,这边的道路两旁种满了中药材,以枳壳和刺梨为主,空气中药香弥漫。这是以隆盛镇为核心的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土门垭村就在园区的核心区域。园区覆盖隆盛镇5 个行政村,规划建设面积2.32 万亩,主导产业为枳壳和刺梨。

在土门垭村村史馆,记者看到悬挂在墙上的多项荣誉——大英县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村、四川省生态园林村……小小村落,何以这么多荣誉加身?

土门垭村党委书记彭俊松给出了答案:奏响乡村振兴曲,走好村民共富路。简单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当地政府各级部门的协同合作,是基层干部废寝忘食的努力拼搏,是土门垭人奋勇争先的辛勤付出。

记者来到土门垭村时,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正在打造的土门香街也基本完工,这昭示着精品村的打造又进一步。

“土门香街不是单独存在的一条旅游街,它是与我们的中药材产业密不可分的。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深挖中医药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医药产业为基础,着力延伸二三产业链,做足‘食、游、娱、住、购’五篇文章,走深走实‘农文旅康科’融合发展的路子,着力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全力建成全国‘乐享土门·中国康旅第一乡’。”彭俊松介绍道。

野心不小,问题也不少,实施起来就更为谨慎。

在破解用地困局时,土门垭村采用“外来业主+国有公司+村集体”分别经营的模式,清退低效业主公司,规范管理猕园、广茂祥、红豆杉养生谷等8 个小业主“有业有产”,巩固培育“药粮、药蔬、药药”等“枳壳+”中药材基地产业2100 亩,连片打造中药材集中发展核心示范区。此外,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用活集体建设用地,完成4.93 公顷农用地转用,用于保障土门垭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在此基础上,深挖中医文化根源,营造药香中医“氛围”。土门垭村深度挖掘“李时珍与土门垭”、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故事,以刺梨、人参、枳壳等中药为原型,打造特有“牛二娃”“白大爷”等IP 形象;设计规划“大地中医药博物馆”,在原有非物质文艺节目“莲萧”基础上,融合药香文化推陈出新,编排土门民风民俗节目,突出药香特色,灌输全民中医药理念,传承文化基因,着力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游客”的药香乡村氛围。

最后,深知品牌重要性的土门垭人,不遗余力地巩固道地药材产业,擦亮精致产业“品牌”。隆盛镇新建良繁基地培育特色中药材苗圃120 余种,持续巩固快捷通道沿线7200 亩“一村一药”特色小药园。依托腾英公司、滋宁药业、德创源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品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药膳、饮品、医用原料等5 大系列产品300 余种,创建刺梨膏、川三七、川白芷等中药材品牌5 个,持续跟进“大英枳壳”“大英刺梨”等“两品一标”品牌认证。

猜你喜欢
土门大英县粮油
火车慢下来(外一首)
大英县:走实“四条路” 全力稳就业保民生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赏析《土门》英译本
《土门》英译本中的翻译转换方式研究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对《土门》与《德伯家的苔丝》的比较分析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四川省大英县水稻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