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模式研究

2023-04-05 04:20杨文娟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本馆读书图书馆

杨文娟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获得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纸质书刊已不再是唯一的渠道,而网络平台、移动设备也开始担当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电子图书馆是高校生获得资讯、吸收新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建设全网络的电子图书馆方面一定要抓好移动读者的积极作用,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资讯获取方式,让广高校生利用移动阅读器获得了生活需要的内容与资讯。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考虑移动读者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为量身制作学校专门的移动阅读器软件、举办各种移动读者服务推广教育项目、建立电子图书与文字资料之间的馆际互借互还机制等各种途径,建立新型的移动读者业务方式。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信息的情报中心,成为资讯、信息、人才的收集地与集散地。高校生是信息收集传播的主要主体,是图书馆的重点服务群体,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求有着人性化、及时化、多样化、客观化的特点。高校图书馆为进一步满足新时期高校的电子化知识服务,移动阅读业务便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业务目标是建设现代高校的电子化的新型信息图书馆。

一、移动阅读的概述

移动阅读,是指一种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读物形式,是以移动阅读装置为载体,利用无线及移动通讯网络浏览、接收、下载所需文字、图片、音频、数据等形式的内容,并在移动终端上浏览、观看或接受内容的一种全新的读书模式。移动阅读设备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和阅读介质的影响。

(一)移动阅读的方式

(1)电子阅读器阅读。电子阅读器是指一个可以携带或离线读取电子书的装置。随着电子书的诞生而产生,最初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电子阅读器便携式、易于使用、大容量的特性非常适合现代都市生活。但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缩减了电子阅读器的普及。

(2)平板计算机阅读。平板计算机即便携型电脑,但它融合了以往的台式计算机与笔记本电脑的优点,在产品设计方式上更加精美、小巧,便于使用。使用平板电脑读书就像拿着一本书那么轻松,但它的库存量却能够储存上万部书籍。而平板电脑不但能够辨别数字输入、文字输入和手势指纹的能力,而且添加了手写识别文字输入的能力。应该说,平板电脑的问世大大变革了一个人的读书方法,也带动了一个世纪的读书风潮。

(3)电话阅读。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电话的作用已不再仅限于通信功能,而是承载了电话的一些功能,象人脑那样智能,成为了现代人休息、娱乐、沟通、查阅的一个手段。手机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电话查阅的电子图书。由于电话拥有与平板电脑相同的运动便携特性,不但能够使用无线网络,而且还能够通过移动的互联网浏览、查看、查阅、下载所需的资料。随着中国移动通讯网络基础设施4G/5G的建设与扩展,电话阅读模式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时尚与趋势,通过利用手机阅读器,我们能够按照自身的个性化要求更加方便的收集到相关的资料。

(二)特点

(1)便捷性

移动阅读具有的便利性主要有二种因素:其一,移动阅读所需的终端通常不会占用过大存储空间,而且具备便于携带的特性,其二,移动阅读内容的获得难度也相对降低,因为使用者只需在有互联网的条件下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自身所需的资讯,因此十分方便快捷。

(2)环保、方便、低成本

除了方便以外,环保和便宜也是移动读书最主要的优势所在,移动读书的主要是电子产品文字,与纸质图书相比来说电子产品文字的取得效率明显较小。总体而言,电子文本的售价低于纸本的十分之一,最关键的是电子文本的读取十分方便、很少出现损坏和流失的现象,所以显得有着较为明显的性价比。

(3)碎片化阅读

移动读书也具备碎片化特点,我们能够利用空闲的碎片化时光来读书,不再受时间与距离的束缚,图书馆不再是读书的唯一场所,外出等车、午间休闲时也能够作为移动读书的好时机。这样的碎片化现象,转变了我们读书的习惯、打破我们读书的束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4)阅读内容的广泛性

移动终端通常拥有很大的空间,还能够利用内存片等加以扩充,所以一台小小的移动终端通常能够存储相当多的文件数据。除普通纸质图书所能携带的信息以外,移动客户端还能存储下载和播放图片或音频文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查阅资料和信息的途径和种类,也可以提高移动读书的效率和品质。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

(一)量身打造本校专属的移动阅读软件

移动阅读应用软件虽多、使用者无二三,但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校生却没有一条好的途径能够实现移动阅读,而高校如果能够针对自身实际状况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移动阅读应用软件,则必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也因此,高校在图书馆方面能够针对自身设置的不同学科专业、利用较好馆藏文献内容,为学生研发一种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文件资料丰富的移动阅读应用软件。在这一流程中,可对学校书籍资料、杂志、光盘以及数字信息资料等进行高效集成,在提高专业化与针对性的基础上,通过推出学校书籍介绍视频、增加学生语言朗读功能等,进一步改善学校图书单一化的问题,使高校生可以在学校移动阅读的流程中有更多的资讯获得方法,保证了学校图书馆对现有资料的有效利用效率、促进了学校移动阅读业务的高速发展。

不仅如此,还要做好馆内的移动阅读业务宣传。首先,馆内作为学生自习、阅览、娱乐的主要场地,可在本馆较为醒目的地方,包括门厅、学生自习区域、休息区等入口处设置宣传展板,也可在大堂电子屏幕上和网络信息检索区的电脑主页上公布推广讯息。向读者讲述移动阅读的应用方式,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移动阅读的方式,并借助学生本身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的潜在读者利用移动阅读。其次,本馆还可利用新生人馆培训课程、学校门户系统网页、本馆公报、本馆资讯门户系统网站、网络资讯平台、本馆讲座等渠道,全面地宣传、普及本馆的移动阅读业务。还能够运用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资源,把移动读书相关资讯等信息内容,及时地更新在本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上,从而方便读者能够及时接触到这些资讯。让读者全面地认识、并积极投入到服务当中,从而提升了本馆移动阅览业务的使用率。

(二)结合大数据,提供个性化移动阅读服务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高校图书馆遵循的服务工作理念。而高校生自身已经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主体,根据学生读书需要而开展多样化的咨询服务也是本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由于高校生自身的性别、年龄、学位、专业、以及读书需要的不同,使得各个学生群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况下,对读书内容的要求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本馆在开展学生读书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阅读需要进行更有适宜的服务项目。由于高校生自身是一个复合型的人群,对知识信息的需要也相当普遍,不但包括了知识文化信息,对政治、文化、科学等的方方面面也必须掌握。所以,本馆在进行移动阅览业务的同时要格外重视其信息及品质需求,要针对其的个性化需要进行。按照学生专业的不同发布本专业的学术资讯,使其借助移动阅览能对本学科进行深入人的研究。要养成其高质量的移动阅览行为和高质量的移动阅览素质。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业务也比较复杂,在很多高校中,提高服务覆盖面、保证数据安全性是他们的重点目标,但同样需要的精准化服务和人性化服务则被我们所忽视,这明显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业务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在全媒体社会里,高校生对个性化阅读的认可度愈来愈高,图书馆也一定要跟时发展、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图书信息的有效性和内容的多样化。而在进行个性化服务区域,高校本馆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通过了长期的读书积淀之后,目前本馆的主流读书人群图像已非常一目了然,只需通过对大部分目标人群的读书喜好、读书特征等,选定了大部分目标人群在手机读书区域最喜闻乐见的信息,并明晰了他们的习惯,以及精准地推荐相关信息就可。此外,在有需要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高校资源为强大的依托,与网络及大数据分析公司协作,针对目标群体的借阅大数据分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网络发布的方法,以确保高校图书馆的借阅业务的标准化与针对性。此外,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帮助下,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内容、搜索内容等做出综合数据分析,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向用户推荐精准的定制内容,提高移动阅读用户的个性化水准,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从移动阅读业务上获得更多自己需要的内容与信息。

(三)线上线下互动,组织各类移动阅读宣传、培训等活动

移动读书早已不再是新鲜事,而只是因为许多高校生、尤其是刚进行过专业化学习的高校生,还没有完全学会移动读书的正确方式。所以,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进行移动读书的推广培训工作,对刚入校的高校生开展技术培训,帮助高校生掌握移动读书终端的应用方式、确保高校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此外,还以刚入校的学生为研究目标,掌握学生的读书需要,并以此为依据适当改变学校图书馆移动阅读应用的功能、推送方式等,确保学校图书馆的借阅质量。当然,这些培训、推广都一定要合理进行,要建立健全移动阅读的推广模式,利用有规划的、系统化的方式开启目标群体的移动阅读之门,让用户更好较快的了解和接触移动阅读方式。同时,为了确保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业务推广成果,也一定要严格按照学习者们的兴趣取向进行宣传推广,而不要单纯的照搬过去的老办法,比如过去常见的发传单、硬性让学员参加演讲等宣传手段,到今天都已经不再具备科学性,而且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学习者的抵抗心理,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业务的宣传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建立电子图书和数字资源的馆际互借互用模式

一般情形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都十分充足,而且数字资料也能够支撑高校生的专业需要,但是想要使学生们可以有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机会,在高校图书馆方面仍然必须尽量增加数字资料的质量与专业性。但在现实的实际执行中,这一目标也常常无法实现,因为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可用资金都很少,这也使得数字教学资源的拓展屡屡受限。为缓解这一矛盾,应构建全国高校图书馆中电子图书与数据资料的馆际资源共享及互借互还机制,与其他图书馆实现互利互惠。如此一来,就可以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为学校带来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确保学校图书馆移动阅览业务的效率与品质。现阶段来看,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共享领域也初步获得了应用进展,可借鉴项目也很多,对于内容数据、协作规则、协同技术等领域的探索已非常完善,但对于版权保护、流量分发等领域的探索也相对初步,但总的来说已形成了良好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内容的互通系统。在今后的建设中,学校图书馆方面还可以通过以强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为基础,逐步改变学校与其他图书馆间互借数据资料的途径和方式,以提高学校馆际互借和移动阅览业务的效率和能力,确保学校图书馆移动阅览业务的最终目标。

(五)借助各种新技术,提高移动阅读用户的阅读体验

通过实际的分析,在产品设计相同的情形下,客户感受决定了目标群体的黏性与满意度,在这个情形下,提高移动阅读业务的客户感受显然有着不能忽略的重要性,有待高校相关的研究。因此,我们应在进行移动阅读器建设工作的同时,在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的各方面,对界面设计、颜色配置、UI设计等方面做出适当改变,并增加了笔记系统、搜索功能及下载服务等,以适应他们在实现移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需要,使学生们可以通过及时标记迅速发现的图书内容要点、利用离线下载服务进行非网络环境查阅等,切实地对他们的实际需要做出了考虑,从而增强学校图书馆对移动阅览业务的吸引力与被青睐度。此外,为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有途径加入到移动读书当中,可以在软件页面中设有共享功能,使学习者能够把优质资讯共享开来,让学习者在和别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持续读书的兴趣等。采取这些举措,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会获得最佳的使用,学习者的读书感受和图书效益也将有质的飞越。

(六)将本校独特热门的文献资源数字化

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览业务方式的形成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而且一旦形成将起到难以取代的巨大影响。所以,除以上各种方法以外,高校方面也必须意识到数字化资料在移动阅览中的意义,即把学校独特热门的书籍资料电子化,以此增强学校图书信息的独特性,使其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此外,二维码现在也在移动支付、数据共享等领域中起到了无法取代的积极效果,将之和学校图书馆移动阅览业务融合开来,势必也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学生可以把文件链接成为二维码,在利用软件扫描不同文本的二维码之后,网站就会自动跳转至文本内容页面,而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移动阅览的便捷,使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与方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三、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人类获取、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而高校学生则是一直处在信息时代最前沿的人群,大学生们对全媒体时代、对手机读写技术的认识与了解也十分超前,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学校图书馆借阅业务模式明显已不再具备实用价值,也难以获得大学生的青睐。所以,尽早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业务模式已势在必行,可采取研发移动阅读应用软件、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优化读者体验等方法,以确保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业务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本馆读书图书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图书馆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去图书馆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