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3-04-05 09:33赵亮
江西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杀虫剂纹枯病麦田

赵亮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农技站,山东 泰安 271508)

小麦病虫害是严重威胁农业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相关地区农业部门要根据小麦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找到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事先了解小麦病虫害防治时容易出现的误区,避免使用错误的理论知识进行防治,导致小麦的质量降低,产量大幅减少。所以,我们必须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误区加以分析探讨,从而得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小麦病虫害发生现状

现阶段,我国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蚜虫等。其中,小麦锈病发生时期是在小麦变青后的两个月以内,主要表现在为小麦叶片出现褪绿斑点,逐渐形成夏孢子堆,开始依附于单个叶片上,并以病叶为核心向四周广泛蔓延,最后导致全田受到侵害;小麦纹枯病是最常见的小麦病虫害之一,近年来由于田间小麦生产规模的扩大,该病影响已日渐增强[1]。小麦纹枯病发生盛期通常在小麦的拔尖期,该疾病通常影响小麦的茎秆和叶鞘,随着时间推移,小麦会渐渐发黑,最后枯萎,所以很多小麦在生长初期就枯死;麦蚜虫俗称腻虫,腻虫的发生时间并不稳定,但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所有时期内都可能会发生,而且其发生特点也因为小麦生长发育时期的差异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当小麦尚在苗期时发病部位多处于麦叶鞘、背部和心叶等部位,而待到小麦拔穗期时,便迁移到小麦茎秆部和麦穗部并加以危害。受危害的小麦开始会产生发黄的小斑块,后来慢慢增大,严重时会使整株小麦枯死。腻虫分泌的化学物质也极大地干扰了小麦的通气和光合作用,遏制了小麦生长发育[2]。

2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2.1 没有准确地把握病虫害防治时间

在实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个过程中,种植户一定要把握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时机,才能够取得更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效益。小麦种植户多是家庭农户,栽培经验较多,所以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过程中,常常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防治,由于不能准确地掌握小麦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而任意选择时机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造成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3]。例如,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时,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每年的三月进行,但由于小麦纹枯病存在着潜伏性,持续时间长,很可能到了四月种植户才会发觉小麦早已感染纹枯病,这时再进行防治不仅使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本增加,而且预防的效果也不理想,小麦受纹枯病的影响而大量减产,粮食品质也就无法提高,会给种植户也带来一定的损失。

2.2 乱用药剂防治病虫害

小麦病虫害的类型很多,经常出现的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吸浆虫、金针瘤蚜、赤霉病、黄锈病、叶枯病等,但同时引发病虫害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栽培条件、区域天气、水温、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等,所以,种植户应针对小麦出现病虫害的具体状况,使用适当的药物加以预防,这样才可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4]。不过,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人们对于药品的应用也有着很多误解,种植户并不能充分合理运用药品进行病虫害防治,滥用药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对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另外不少种植户在小麦施肥以后就喷洒杀虫剂,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小麦被病虫害侵袭,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段加以防治,错失了适当的防治时机;有些种植户选择喷洒大量杀虫剂对小麦病虫害加以防治,使得小麦的叶子、根部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导致小麦发育不良,根部瘦弱,严重时还会出现小麦枯死的现象。

2.3 灌溉方式存在误区

小麦病虫害的产生和麦田湿润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小麦病虫害的预防过程中,种植户必须对麦田进行合理灌溉,可是因为麦田的面积大小不同,种植户在开展灌溉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把握用水量,从而造成麦田的湿润程度不合理。如果灌溉量过多,会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而如果灌溉量过少,会影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所以,种植户必须要针对麦田的实际状况以及小麦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合理灌溉。

2.4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不当

小麦各种病虫害出现的时间不同,外界的气温变化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防治效果,因此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防治。大多种植人员自身的种植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不当,从而影响小麦生长。

3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相关单位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育种,并在所筛选培育的小麦品种中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质品种。在选育中要特别重视各种病虫害因素,以确保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能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虫害的影响,从而保证小麦的高品质。同时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虫害类型,研发出专门的杀虫剂,加强杀虫剂宣传工作,协助农户识别各种杀虫剂,避免造成杀虫剂滥用而造成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出现[5]。

3.2 积极进行病虫害检疫

一般情况下,机械跨区作业可使小麦的收获效率明显提高,并减少了人工负荷。许多由机械收割的小麦中夹杂了灰尘,而灰尘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害细菌以及一些有害草种,当遇上风时,就会四处散播开来,并撒落在小麦田里,从而促进了病虫害的蔓延,扩大了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因此需要积极做好病虫害检疫,从而进一步防止有害物质和有害病原被带入到田里,从根本上切断小麦病虫害的来源[6]。

3.3 规范应用小麦种植前病虫害防控技术

在秋季的粮食作物收割以后,种植户要做好灭茬作业,彻底清除所有田间种植作物的秸秆以及自生的杂草,尽可能去除田间的各类病菌。

在小麦种植以前,种植人员必须仔细检查土地情况,明确耕地质量等级,按照土地的质量状况选择小麦品种,这样能够使小麦种子可以迅速适应麦田。针对耕地质量等级较低、易发生病虫害的田块,种植户在选用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必须优选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

选择好小麦的品种后,种植户还应正确掌握播种时机,在锈病、纹枯病高发的农田中播种小麦时,要适当推迟播种时间,这样可以使小麦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还应把控好播种量,并适当密植,以便于合理防控小麦病虫害[7]。

3.4 小麦播种时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播种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浸泡小麦种子,这样在小麦播种后,化学药剂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在小麦种子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进入种子。而值得注意的是,要对药物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制,才能高效地发挥病虫害防治效果。如针对金针虫的防控,就需要使用50%辛硫磷或48%乐斯本或48%地蛆灵拌种预防,配比为药物∶种子∶水=1∶30~40∶400~500;针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必须使用500∶1的三唑酮,这样正确地选用和搭配药剂,才可以有效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5 小麦返青拔节时的病虫害防控技术

处于返青拔节阶段的麦子,极易出现红蜘蛛、枯萎病和吸浆虫等病虫害侵入,这一时期的病虫害有着易于传播的特性,严重威胁到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种植户一定要做好在小麦返青拔节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种植户必须细心谨慎地观测小麦长势、状态,并采取合理的策略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还必须了解麦田内害虫与益虫的比例,一旦比例符合规定,则能够实现利用害虫天敌灭虫的目的,进而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3.6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温度较低时期,小麦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也就是小麦灌浆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的小麦遭遇病虫害侵袭,种植户就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防护,规范地施用药物,从而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7 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结穗期的小麦易遭受金针瘤蚜、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侵袭,所以针对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采用低毒有效的化学药剂。当小麦出现赤霉病时,种植户需要在多菌灵乳剂中加水稀释,再采用喷洒的方式预防病虫害发生;当小麦出现白粉病和锈病时,种植户需要适当使用可溶于水的粉剂,比如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在粉剂中掺入适当比例的清水,再通过喷洒方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要针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阶段、生长环境等因素,正确地运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此同时,分析了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误区,当前我国粮食产量逐渐提升,这和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国家需要逐年加大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的投入,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从而使我国小麦的质量得到保障,产量得到提高,解决国内民生问题。

猜你喜欢
杀虫剂纹枯病麦田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杀虫剂,别乱喷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