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改革及创新探索

2023-04-05 09:33董毅书
江西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管理工作

董毅书

(云南省盈江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云南 盈江 679300)

新形势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阶段乃至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机管理工作是农机化的基础,只有做好了管理工作,才能对农机进行更好的应用,促进其更好地作用于实际农业生产工作。大力推进农机推广工作,提高农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重点。就现阶段乡镇农机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农机使用管理不当、推广工作不科学、操作使用不够规范、后期的维修与保养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所以,农机管理工作亟待进行改革与创新。

1 新形式下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总量大,但我国也是人口大国,长期以来,粮食供给不足始终是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改变现状,我国积极将传统耕种模式朝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伴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与农机管理工作改革的推进,新时期,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农作物的生产种植过程实现了机械化,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生产工作进行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1 农机化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当前在进行农业生产工作时,虽然农机具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很多较为偏远的地区,种植人员的思想依然较为传统,农机具的使用率有待提升,仅仅是很少一部分种植人员使用新型农机具进行生产工作;在进行农机管理工作时,依然存在着农机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的情况,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依然沿用着较为落后的种植模式,这造成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不高,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的情况,农业生产未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未能得到显著的提升[1]。

1.2 农机化观念淡薄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无论是农产品种植方式还是收获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农业生产工作进行时,应有区别地进行农机具的选择。新时期,更多新型的农机具得以研发和应用,但是由于很多种植户农机化观念淡薄,对农机具及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农机具的推广及其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1.3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由于我国农机化进程起步较晚,还存在农机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很多地区仅仅关注农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对于后期的管理工作则有所忽视。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缺乏专职的农机管理人员,科学的农机管理理念不足,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为农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4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很多农民对各种农机及相关技术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对其正确操作方式和应用原理理解不到位,实际操作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安全意识不足,同时忽视了后期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对农机的使用寿命以及正常的生产工作均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在农机普及率不断上升的同时,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上升,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对种植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

1.5 农机化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对基层农机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基层农业部门在进行农机管理工作时,专业的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而受管理人才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对最终的管理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管理质量大打折扣。

1.6 农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很多地区在进行农机管理工作时,依然沿用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农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低,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而对于人力的依赖性强,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同时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工作较为复杂,一旦出现疏漏,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管理工作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未能做好各项新型管理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农机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农机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2.1 加大农机化的宣传力度,优化管理质量

现阶段,基层农业生产工作大多应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存在生产率低、土地利用率低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制约,所以,还需在现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农机化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农机化的普及工作,不断加大农机化的宣传力度,并同步做好农机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生产能够较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农机化技术在新时期获得了新发展,相关技术推广工作与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乡镇农业发展需求,获得更好的技术推广效果与管理效果。结合乡镇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机应用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推广方式,因地制宜,保障最终的推广质量。相关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与管理工作进行前,应对乡镇的农业发展情况与各种农机的使用情况提前做好深入调研,并充分了解与掌握农业发展政策、农业市场情况等。推广工作应善于运用农民更易接受的方式,科学运用传统的推广手段,并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应用,促进推广效率与推广质量的提升。相关推广与管理人员可选择分发传单、召开宣传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等途径进行推广工作,也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使更多农民能够直观地看到农机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农机与农艺更好地融合,促进农业发展,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使农民正确地认识到农机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积极地选购和应用农机[3]。

2.2 树立农机化观念

树立正确的农机化观念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当前,相关政府部门需明确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做好农机管理工作对于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以搭建一个农业生产服务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收集与分享渠道,丰富农业部门的工作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同时平台的搭建,需要科学应用现代化技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技术指导与各种农机产品做好讲解,引导广大种植人员树立起农机化观念,只有相关部门提升了重视程度,才能够较好地对种植人员进行引导和管理。

当前人们充分意识到农机化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农机在农业生产工作进行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若是相关管理人员与种植人员的农机化观念得不到提高,必然会对农机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当前一定要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观念,做好相关思想和知识的普及,尤其要关注偏远乡镇地区农机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切实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保证种植人员能够更好地应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

2.3 完善农机管理机制

若是农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则会制约农机管理工作的进行,对农机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乡镇农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积极做好农机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还需不断完善农机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配备专职的农机管理人员,对乡镇农业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完善农机管理机制。另外,需要积极进行农机管理法律的普及工作,提高种植人员的法律意识,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机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化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关部门需着力推进农机管理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机管理和使用氛围[4]。

2.4 加大农机管理力度,降低农机安全隐患

针对现阶段农民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情况,还需给予重视,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使用农机,同时不断加大农机管理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完善的售后服务,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像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机常年不检修以及农机使用时存在的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车辆逾期未检等情况,农机管理部门可派遣技术人员进行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和指导,提高种植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不断完善售后工作,为种植人员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帮助其定期做好检修保养等工作。关注售后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保证其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各项先进的农机维修技术,能够做好农机的维修工作。并鼓励种植人员加强学习,主动参与到农业机械维修的学习中,日后如果遇到一些小的机械故障能够较好地解决。科学设置维修网点,保证维修网点充足,能够及时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服务。不同网点之间可以加强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综合做好农机的维修与管理工作,避免由于农机故障问题对种植工作产生的制约。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维修网点能够各司其职,维修人员能提高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农机维修管理机制,提高农机管理工作的质量。

2.5 进一步加强农机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

新时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对于三农工作更为关注。三农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当前还应培养更多懂农业、能吃苦、热爱农村且专业素质过硬的农机管理队伍,使其深入基层,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工作更好地进行。首先,相关部门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并加强岗前培训,广泛吸引和接纳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为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其次,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其能够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掌握先进的宣传与管理知识,只有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除了运用传统的定期开展学习培训的方式,还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更多农机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考核,提高学习质量[5]。

2.6 要加快农机管理信息化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各项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各个地区纷纷在农业管理工作进行时尝试“信息化+农机管理”工作方式,也需要相关部门重视该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可结合实际管理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机管理信息平台,并定期做好数据信息的完善与更新。当前农机设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数据传输更加便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相关平台及时掌握区域内农机的使用情况,明确是否应进行保养和维修。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故障能够较好地实现自我预警和诊断,为管理人员提供故障维修解决办法,大大地提高了农机的管理与使用效率,促进其更好地作用于农业生产[6]。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对于农业生产工作更为重视,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支持三农发展。农机对于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形势下,农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更多先进的农机被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但是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农机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思想,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做好管理工作,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切实解决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机管理工作
沃得农机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