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

2023-04-05 09:33卜晓丽
江西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产

卜晓丽

(梁山县梁山街道办事处,山东 梁山 272600)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为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活跃度,需根据我国农业特征,科学规划发展路径,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以此更好地应对当前农村面临的挑战,确保其充分满足生态经济模式发展需求,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展开探究,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还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

1 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下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农业模式主要为精耕细作,伴随生态经济发展步伐的快速推进,这种耕作模式已无法顺应目前市场的变化要求。除此之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业出现了大量劳动力流失的情况,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改善此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在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下开展农业经济活动,有效结合本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和农业技术优势,构建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保护环境基础上,推动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生态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唯有加强农户们对于生态农业的认知,方能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提高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甚至导致夏季温度持续上升,加重干旱程度,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害虫大规模的泛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故而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稳健发展,需要在实际生产规划过程中,贯彻践行生态化原则,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内农业资源特点,开展商业模式发展。农作物种植期间,要格外注意作物品种的特点,避免同一品种大范围种植,应该结合区域内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多种类、多层次种植。

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综合考量农业环境安全因素,目前我国中部区域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整体产量的50%。在农业发展进程中,重点强调的发展目标涉及两个:一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推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同步发展,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下,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伴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此种形势下要求转变传统农业粗放式的模式,实现经济增速、平稳过渡。当前,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农业生产技术,从根本上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2 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 机械设备应用率低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机械设备愈发普及,被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但从当下具体情况分析,机械设备应用率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民生产经营分散;其次,受农村地形影响,农作物往往种植于地势高且陡的区域,因车辆通行不畅通,使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而言,不同的地区有着很大差异,一些区域仍在沿用以往传统滞后的生产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率。

2.2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

为促进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农业生产基础工作。而现下我国的农业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偏远地区严重缺少农用机械,无法跟上现代化农业发展脚步。与此同时部分农用机械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没有得到保养与维护,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尽管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但是生产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一些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缓慢,甚至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学习有抵触心理,这也会制约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2.3 土地集约化程度偏低

据调查发现,当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土地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尤其一些地形特殊的地区,比如山区、丘陵等,土地开发效率不高,生产经营无法顺应当地的特征,大多时候实行分散经营模式。此外,农业机械设备在部分农村的普及率和应用率都不是很高,制约了土地集约化发展。

2.4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存在紧缺现象

如今,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在农业资源使用方式上,逐渐由原来的高能耗型向高效节约型转变,这对推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来说影响深远。然而在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都是相对薄弱的,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大量土地、人力以及财力的损耗与浪费,再加上当前粮食产量逐渐增长,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面临着农村土地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根据调查统计分析,我国被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地达0.1 亿公顷,受到污染的粮食超出0.1 亿吨。另外,全球变暖问题日趋恶化,导致气候问题显著,旱涝灾害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农业生产难度。而如何解决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发展难题,对政府与社会各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2.5 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理念较为落后,缺乏科学性

加强生态经济发展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长时间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传统观念及落后的环保意识的影响下,农村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目前有些偏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是很乐观。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产品的供给、销售,生产资料供给等均属于农业循环经济范畴,部分区域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不够,导致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很难深入人心。

(2)部分区域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缺少认知,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区域对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宣传不足,在实际生产中,资源节约与环保等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3)现阶段,一些地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农民对实施农业生态经济现实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经济发展是当下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只要促进经济发展,就能彻底、有效地解决农村问题,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问题。但发展生态农业投入较大,不符合一些区域的实际情况,而且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显著效果的,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业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2.6 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资较少,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及设备都不够先进,特别是一些地域位置偏僻的山区,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依靠人力或者畜牧开展,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极易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农业生产相关活动正常开展。这种滞后的生产理念与落后的技术水平是当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无法很好地顺应生态经济发展要求。目前,国内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农业高新技术推广效果不佳。除此之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都选择去大城市发展,留下来的人员年龄都偏大,无法高效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这也是制约农业经济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生态经济发展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3.1 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供给

农业生产供给是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产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资金投入、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力量,有效实施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工作。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应从关怀群众角度入手,根据地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工作,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采用最适宜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推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

3.2 利用农村整体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可以尝试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紧缺的问题。

(1)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的宣传工作,以此提高相关人员的认知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农业经济交流大会,对农村河流与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针对山高坡陡等险峻的地形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为农户适当地拨发土地补偿款项。

(2)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开拓生态农业建设信息途径,借助新媒体等各类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经济稳步发展。

(3)建立科学、健全、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引进现代化机械农业生产新型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生产压力,还能较大程度地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态集约化发展。另外,针对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等违规、违法行为,要落实监督机制,加大农业生产监测力度,倡导群众积极揭发,争取做到及时遏制,全面发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工作成效。

3.3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新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金融、交通和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目前,其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运用正处于初步阶段,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摸索和研究。为保证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需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农村集中学习站,定期组织农业技能知识培训,增加广大农户农业生产知识储备,并在在学习站中开设图书阅览室,大幅度提高农户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

(2)借助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农作物选种,获取优质种子,方便种子筛选,提高粮食产量。

(3)应用人工智能土壤传感器,科学地检测土壤中的钾、纳等元素含量,分析土地质量,让农户们能够根据土地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4)在农作物不断生长过程中,很多的杂草会产生,杂草会与农作物争抢养分,利用农田除草机器可除去杂草,而且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从而达到环保效果。

3.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使生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得以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第一,减少农药、化肥等相关农资用品的使用,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第二,鼓励农民群众积极采用农家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环保性能优越,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第三,要减少焚烧秸秆的行为,采取秸秆还田的方式,增加土壤的养分,避免土壤受到水蚀和风蚀。第四,大力发展与应用清洁能源,例如,可以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用于沼气生产之中,利用沼气进行发电,并将沼气的残渣应用到田地之中,提高土壤肥力。第五,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达到节能减耗的发展目标。

4 结语

为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社会各界需积极寻求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运用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理念,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以及人民群众要共同努力,深入贯彻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拓宽生态农业发展新渠道、新路径,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彻底解决人力、物力不足问题,积极改进农业生产供给机制,进一步保证生态农业建设服务系统规范、有序运行。另外,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我国农业生产人员要对农业生产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加以重视,协调好农业和生态两者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农业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用旧的生产新的!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