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上阶眠知地湿

2023-04-06 03:11漆宇勤
躬耕 2023年2期
关键词:犬吠黑狗小狗

◇ 漆宇勤

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霁空。寒秋里暮色渐深时的犬吠声,似乎也悠长和陌生了许多。

这是赣西乡村里常见的景象,犬吠和呼唤家犬的吆喝、怕狗的路人和与狗为伴的老人,让傍晚的乡村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

狗是土狗,还有个更为正式的名字,叫中华田园犬。不过那个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名词,也不知道那些与犬与狗相关的诗词——不知道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也不知道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至于唐人刘长卿说的“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这里面的况味,似乎就更需要有一定年纪的人才能体会了。

1

当年上学的路上,身后总是跟着家里养的那条黑狗。黑狗大多数时候是跑在后面的,偶尔也跑到我的前面或路边瞎欢腾两下。一直等到我进了校门,黑狗才朝着我望两眼,然后跑走。等到下午放学时,黑狗又在小学门口趴着了,陪我一起回家。

黑狗没有名字,就叫黑狗。有时候天晚了,黑狗还在外面玩耍没有回家,我站在家门口大声吆喝几声“黑狗,黑狗”,过不了多久,它就屁颠屁颠跑回家缩进偏房里的狗窝。因此,我们一家人和邻居们都不认为黑狗没有名字——它是有名字的,就叫黑狗。

龙背岭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夏秋之交的夜晚,一有摩托车进入龙背岭的土路上,一声声犬吠就从一户户房子里传出,直到摩托车进入了某户人家安顿下来,犬吠声才会突然就安宁下来,仿佛龙背岭的狗已经确认了,这摩托车是村子里的一部分,不是陌生的外来人。有时候白天有外地人从村子里路过,一些脾气不好的狗也会追着吠叫好长一段路程,吓得这过路人或者是客人脚步都不敢停下,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实际上一只狗的吠叫并不可怕,因为这些狗大多数都是半大不小的,并不那么高大威猛。问题在于,龙背岭的狗都是成群结伙的。有时候开始只听见一只狗的叫声、只看到一只狗的身影,转过一个拐角,回头一看,已经有十只八只半大不小的狗气势汹汹地朝着自己跑来。这种威慑力,估计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因为这个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龙背岭很少发生偷盗事件。

龙背岭的狗都有着相近的血脉——龙背岭的狗与狗都是亲戚。比如说,四月的时候某户人家的狗生了一窝四五只小狗。去借农具的邻居看见了,马上招呼一声:这窝小狗分窝后我家要两只;闲聊的邻居听见狗崽子叫了,马上招呼一声:这窝小狗记得给我留两只。于是,小狗还在狗妈妈的肚皮下吃奶的时候,就已经被预订走了。不过,预订归预订,不到小狗散抱(分窝)时是没有谁敢去抓小狗的。生了小狗的狗妈妈比任何时候都更护窝,为了孩子的安全,它无比敏感、多疑,比平时多出十倍的警惕和凶恶,以势不两立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觊觎狗窝的人。过了一两年,这养大的小狗也生小狗了,同样也是你一只我两只地分散到了龙背岭各家各户家里养着。

小狗的价值实际上并比不上村民之间的感情,但抱走别人家新出窝的小狗是必须给钱的。一元两元三元五元随便给个数额都行,但必须给。龙背岭的村民们都相信,猫狗都是心胸狭窄的动物,如果抱走时没给钱,它们会认为自己不值钱、不受重视,然后冥冥中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约束,这只小狗准会养不大就病死。当然,我有一次以小人之心揣测了一回,觉得这一说法是很多年前某一户人家为了便于将自家小狗卖钱又不损伤邻里面子而杜撰出来的,然后渐渐流传开来,到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考究了。

家里多了一只小狗后,喂食的工作一般都是小孩子们承担。在家里诸如柴火房之类的偏房找个角落给小狗搭个窝,摆上一只破碗,每天晚饭时固定给它喂点剩饭就行。小狗不挑食,家里吃南瓜就装半碗南瓜拌饭给它吃,家里吃稀饭就盛半碗稀饭给它舔。逢年过节时餐桌上如果有骨头,吆喝一声小狗就跑过来眼巴巴等候着。主人将骨头往地上一扔,小狗飞快地就衔着跑到旁边去啃了。有时候小孩子贪玩,晚餐后放下碗筷就跑出去玩耍,忘记给小狗喂食了。过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小狗看家里餐桌上已经没人,自己的破碗里却还没饭,也会汪汪汪地跑到主人跟前咬着裤腿提醒。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狗慢慢长大成了半大狗,这半大的小狗就慢慢长成大狗了。大狗是用来看家的,在一年的喂食中,孩子们早已与小狗有了感情,越来越亲昵,这狗自然也就长期养下去了。

我家的黑狗就是这样。

2

你应该也见过这样的画面。浅浅的积雪中,一长串梅花般的狗脚印延伸在平整的白雪中,仿佛有了神秘的唯美感。这种唯美的感觉,仿佛也带有了“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或是“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的诗意。

当然更多的时候,雪地上是凌乱的脚印。狗不怕冷,它们迎着风雪就在雪地里到处跑着撒欢。

不怕冷的狗似乎却很怕热,夏天的时候,总能看见它们吐出舌头散热。而猫与它完全相反,冬天里总是缩在灶膛边取暖,夏天里却无比活跃。

那么春天里呢?春天里,猫狗都是撒欢之后再慵懒趴着的样子。

但总的来说,狗还是一种爱撒野的动物。为了便于它们夜晚或是白天人们外出锁门后出入,龙背岭的人家几乎无一例外都在房屋外墙上靠地面开好了一个狗洞。狗洞不大,恰好够一条大狗匍匐着躬身进出。这样一来,也就不担心盗贼借此通行了。

这种便利猫犬的做法不是赣西独有,我在西南西北等地似乎都曾见过。所以古人的文字中对此也多有提及。例如,“狗洞龙门两不窥,悠悠泛泛任其宜”“当时误入饮牛津,何处重寻闻犬洞”;又如,“儿曹是儿辈,狗窦是狗洞”“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无论是感慨还是调侃,都带着几分慈爱之意。

3

养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家护院。在龙背岭,所有的狗都是席地而卧。无论是泥土夯实的厅堂地面,还是水泥砂石浇筑的厅堂地面,家里的狗总是找个凉快的角落趴在地上睡觉,或许,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更早地知道村子里的动静,时刻警惕着进入家里的外人。

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才第一时间知道地面返潮了、天气变化了。古人不是说嘛,犬上阶眠知地湿。

或许,接地气,在直接接触泥土的环境里生活、撒欢,是一只狗血脉深处的梦想。

我要讲一个故事。

故事说,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小伙子在漆黑的风雨夜路遇一只缠着自己不走的流浪小黑狗。抱回家后给它在十九楼的阳台上搭了个窝,又买来精细狗粮用心照顾。但这小狗接连三天都是不吃不喝,眼见活不成了。

小伙子想着这小狗在风雨夜咬着裤脚跟了自己回家,总归是有缘,不能任由它饿死呀。于是驱车上百公里,将小狗送回乡下老家父母处,死狗权当活狗养,试试深山里的环境是不是更“宜狗”一些。

家里的老父亲接过儿子送回家的小狗,放到屋檐下的泥地上,转身盛了一小碗米饭,拌点餐桌上剩下的南瓜汤放到旁边。想不到,十多分钟后,这三天不曾吃东西的小狗竟然蹒跚到饭碗前,慢慢舔食了一些。过了几天,这小家伙就适应了乡下的生活,每天能吃半碗饭,偶尔狺狺吠叫,渐渐就有体力了。从此,这小黑狗就在老人家里住了下来,与两个老人相依为命。

相依为命这个词语,既指空巢的老人与孤单的小狗相互陪伴,更代表老人与黑狗生命中的某种牵连。这种陪伴与牵连,时间渐渐就长了起来,三年,四年,五年……

时间既长,大山又深,故事渐渐就多了起来。有一年,黑狗跑到山里面去撒野,两天都没有回来。83 岁的老人颤巍巍地上山寻找,一边找,一边喊。大山的回音,让老人的呼唤仿佛就是老父亲在呼唤孩子,拥有了某种神秘的回应。空山寂寂,在太阳落山前,老人隐约听到远远的山谷丛林间有低声的呜咽。走了小半个时辰的山路后,终于看到自家的黑狗被猎人的捕兽夹夹住两只后腿,动弹不得。掰开捕兽夹,老人也无力抱起这两腿受伤的黑狗,只能让它拖着伤腿跟着自己慢慢挪回家。这一次受伤,直接导致怀孕的黑狗流了产。双重打击下,它的身体很久都没有恢复过来。后来总算好了一些,但终究还是瘦弱伤残。加上年岁渐大,毛发脱落,瘦骨嶙峋,步履蹒跚,黑狗明显有了风烛残年之感。

那年冬天,85 岁的老人也明显有了风烛残年之感。他染病卧床,多日不见好转。儿子回家看了一次,见老父亲固执不肯再去医院,加上单位请假十分不便,只好匆匆又走了,剩下老母亲在家照管着老人。这天上午,老母亲坐在床前守着老伴打盹。卧床的老人突然说:好像从昨天开始就没看到咱们家的老黑狗了吧?它也足够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老死了。

这话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一边问一边感慨,并没有得到回答。两个老人就那么沉默着,仿佛在枯等着某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不知过了多久,一低头,却看见羸弱的黑狗拖了一只与它体力明显不相称的大獐子回来,送到老人床前,并拼命地将猎物往床铺上、往老人的怀里塞。将带着微温的猎物顶到木床上后,黑狗也筋疲力尽地趴在了老人身边喘息。两个老人愣了一下,实在想象不出羸弱的黑狗为了猎捕这么一只大獐子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多少时间。

这也许是一只年老的黑狗所能想到给一对老夫妻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犬吠黑狗小狗
塔纳达办事处 日本,千叶市,釜沼
The Dog in the Manger
拥抱内心的黑狗
范东学
小狗的憧憬
小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