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调研

2023-04-06 15:05陈微微
传媒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英译本易经译本

陈微微

中华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易经》是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等无不将《易经》思想收纳于其理论、思想之中。可以说《易经》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之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枢纽。因此,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易经》的外向传播历来为学界所重视。

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易经》域外传播和接受的研究成果却不多,比较有影响力的仅有以下几例。吴钧对17世纪以来《易经》的英译做了历史概述[1],并指出《易经》英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还提出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易经》的翻译和传播的必要性,但未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杨平对17世纪以来西方世界《易经》比较重要的译著进行了评述[2],并总结了各时期《易经》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的主要特点,但未关注到《易经》翻译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李伟荣2016年出版的《英语世界的〈易经〉研究》是该领域比较重要的著作[3],该书比较全面的梳理了自1876年麦

丽芝第一本《易经》全译本问世以来英语世界翻译《易经》的斑斓图景,还专辟章节探讨了《易经》在英语世界文学创作中的接受与变异,是为数不多的关注《易经》域外接受的研究,颇具新意,但该书同样未提到《易经》翻译和传播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传播的策略。其余相关论文大多是对《易经》现有英译本或译本比较的研究,并未涉及《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本文以美国亚马逊图书网作为数据来源,首先立足于《易经》英译本,结合销售数据说明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然后结合现状分析《易经》作为大众读物在英语世界翻译和传播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从传播学视角审视《易经》的翻译进而提出进一步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一、《易经》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的销量调查

美国亚马逊电子商务公司(Amazon)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图书销售商,其官网上展示了100多万种图书,远远超过全球任何一家书店的图书种类,其图书销售额占全美图书销售额的一半以上,而且其图书销售业务延伸至全球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图书销售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从《易经》英译本及相关书籍在该网站的库存和销售数据等管窥《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参考性。笔者以美国亚马逊图书网数据为统计对象,以“IAching”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搜索范围为“books”,图书语言为“English”,然后按照bestselling排序,共查询到519条结果。统计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整体统计结果如下:

(1)《易经》英译本在该图书网上不乏其例,在519条检索结果中,共有《易经》全译本35个,但销量第一的译本在所有书籍销量排名中排位第131835名,远远不尽如人意。

(2)35个《易经》全译本中,目前销量排名第一的译本来自美籍华裔学者阿尔弗雷德·黄(Alfred Huang)的英译本《完整易经》(The complete I Aching)。其余译本也均来自西方翻译家或汉学家,比较著名的《易经》译本如卫礼贤-贝恩斯(RichardWilhelm&CaryF.Banes)译本(销量排名186987)、理雅各(James Ledge)译本(销量排名266,808)、闵福德(John Milford)(销量排名295,511)译本、蒲乐道(John Bloomfield)译本(销量排名689839)、林理彰(Richard John Lynn)译本(销量排名753977)、夏含夷(Edward L.Haughtiness)译本(销量排名1065862)都位列其中。但由销量排名可见,《易经》各英译本的畅销度都差强人意。而且从该图书网的目前库存来看,鲜有中国译者的《易经》英译本。

(3)检索结果中除《易经》英译本外,还包括英语世界对《易经》的解读以及《易经》在英语世界各领域的应用研究的书籍。去除检索结果中易经日历、笔记本和卡牌等无关条目,剩余284条,共涉及30多个研究方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7类:《易经》介绍和解读(75本)、《易经》与日常生活(59本)、《易经》与自然科学(18本)、《易经》与人文学科(57本)、《易经》与占卜(75本)以及《易经》与世界文化(7本)。以上结果表明,《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已经逐渐超越人文社科的研究范畴,逐渐渗透到自然科学领域。然而,《易经》与占卜类书籍数量之多也表明英语世界相当数量普通受众对《易经》的认知尚停留在较浅层次。此类书籍或直接将《易经》作为占卜手册,认为卜筮是其核心功能,或将《易经》与塔罗牌、占星术和风水学等东西方神秘学进行对比或综合运用。这表明将《易经》作为占卜手段的观念在英语世界仍然较为盛行,这极其不利于《易经》的进一步传播,英语世界相当一部分受众对《易经》的认识亟待提升。

二、《易经》英语世界传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易经》英译本层出不穷,并且已经在英语世界各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这充分证明了《易经》的成就和研究价值。然而,在关注成绩之余,我们也要看到《易经》在英语世界传播中尚存在的问题。

首先,《易经》英译本众多,但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的畅销度都差强人意,这表明《易经》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现状不甚乐观。尽管《易经》英译本种类繁多,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易经》英译本。究其原因,《易经》的爻卦辞以及隐含的潜在信息本身古奥难懂,以至于历代学者和研究者穷尽毕生之力,甚至都没有研究透彻。而对《易经》理解的偏差,势必会导致翻译的不同,甚至各译本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也存在。没有权威的、统一的英译本给《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其次,中国译者的《易经》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上凤毛麟角,这表明英语世界读者对中国译者的《易经》英译本接受度低。究其原因,中国译者对海外读者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等掌握不够。上文提到《易经》卦爻辞本身艰涩深奥,而且每一卦每一爻都有隐含的潜在信息,如照字面翻译而不添加任何注释的话,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自然是如读天书。

而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汪榕培《易经》译本就存在不加注释的现象。另外,由于英汉语言、中西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中国译者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导致中国译者的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英语世界的读者的阅读取向和接受心理,使其对中国译者的译本接受度和认可度低。

再者,美国亚马逊图书网在售的《易经》相关图书中,将《易经》用于占卜的书籍数量众多,这说明英语世界相当数量受众对《易经》的认知存在偏差。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英语世界读者由于《易经》和其译本深奥玄妙而放弃了深入研读;二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许多粗制滥造的《易经》译本在互联网上传播,有的只限于与占卜算命等有关,使得《易经》的传播流于低档次。

综上所述,《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权威、统一的英译本,中国译者的译本脱离了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心理和阅读取向。另外,许多粗制滥造的译本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造成了英语世界部分受众对《易经》的误解。因此可以说《易经》传播的问题主要还是翻译的问题,那么从传播学的视角审视《易经》翻译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源。

三、《易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并论证了“翻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4]这样的观点。吕俊提出传播过程的七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目的是什么、传播在什么场合下进行、传播效果如何,构成了翻译过程的整体。这与奈达的交际翻译理论不谋而合,奈达认为译文如果起不到交际作用,不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就没有价值。翻译的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递活动”[5]。任何翻译活动的目的都是完成信息的传播,如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翻译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传播,为了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有必要对翻译主体(传播者)、翻译内容(传播内容)、翻译内容载体(传播媒介)、目标读者(传播受众)等要素加以考察。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为《易经》在英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践行国家翻译行为

近年来,典籍英译工作发展空前,并上升为国家行为。我国在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对外传播等方面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中国文化的外向传播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彰显了我们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易经》而言,针对《易经》目前缺乏公认、权威译本的这一问题,组织权威的专家团队对《易经》进行解读和重译。《易经》翻译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理解上下功夫,透彻的理解是形成权威译本的前提条件,译者对原文理解的越透彻,译本在帮助读者理解上做得注释越详尽,《易经》的世界传播效果就越好。由于《易经》文本古奥难懂的特性,个人译者很难做到对原文每一卦每一爻透彻的理解,因此,组织权威专家团队结合《易经》相关解读书籍以及各译本对《易经》进行透彻的解读是关键所在。在权威解读的基础上,再统一制定《易经》英译总的指导方针与翻译原则,组织专家翻译团队进行翻译。专家翻译团队应该包括国内专家和国外专家,发挥中外译者各自的优势,组织互译互较。在出版和推广的环节,积极向海外出版机构寻求合作,包括合作出版、版权转让、海外销售等合作方式。在推广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海外孔子学院以及海外华人的传播力量。总之,将《易经》翻译上升为国家行为,组织构建专门的专家团队,从解读、翻译、出版和推广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方面能够形成国际上权威的《易经》译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海外受众对《易经》可能的误读和误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易经》的中国译者译本在对外传播中几乎缺失的尴尬状况。

(二)关注目标读者的接受反应

《易经》的翻译中仅仅关注语言表述是否忠实于原文抑或是否流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反应,只有当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似时,才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对于《易经》的翻译尤其如此。《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综合的反映和体现。因此,在翻译《易经》的过程中如果不考察文本之外的文化差异,生搬硬套一字一句地翻译,势必会给英语世界读者的阅读带来障碍,也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如“阴阳”的概念是贯穿《易经》始终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中国人而言,“阴阳”是大千世界一切对立事物的总和,甚至这也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具象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对这个广泛的象征概念讳莫如深,所以早期西方《易经》翻译对“阴阳”有着各种不同的误读和翻译,如有的译作中“阴阳”被译为“Male”和“Female”。再比如,“龙”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龙”即是刚健、成功、尊贵和权利的象征,也是吉祥和喜庆的象征,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但是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形象却“会喷火的怪兽”,是邪恶的象征。而“龙”在《易经》各个译本中惯常地被译为“dragon”,其实是值得商榷的。中国译者在文化理解层面较西方译者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翻译中不应仅仅关注译文文本,还应该将英语世界读者的文化认知、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考虑在内,就是去关注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反应,最大程度地使得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反应,才能达到预期的翻译传播效果。

(三)传播媒介的多样化

上文提到,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为了提升传播效果,我们有必要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考察典籍的翻译。而“信息依靠符号来表达,符号以媒介为物质载体实现传播”[6]。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等新兴传播媒介的普及,典籍翻译学研究也应该积极利用新兴媒介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早有学者呼吁:“要关注新技术对文学传播所起的特别作用,调动各种媒介手段,形成各种媒介互动。”如今,英语世界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开始关注《易经》,较之西方汉学家和学者们相对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普通读者则更多表现出“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因此,《易经》英译应该关注读者的需求,不能无视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因此,我们在不放弃传统媒介的前提下,也应该重视新兴媒介,综合运用多种媒介,以扩大《易经》的读者范围,提高《易经》的海外接受度。例如,在国内对外刊物或海外报刊上刊登《易经》译文节选、专有名词译介和解读或者译作评介等,在海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易经》翻译的文章。另外,通过电影、纪录片等将《易经》文化转化为集声音、影像、动画、文化于一体的影视作品,运用多模态的方式对《易经》进行对外传播,使《易经》文化以活泼、直观、有趣的形式呈现在海外受众面前,自然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互联网上,可以建立《易经》文化专有门户网站等,并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向海外受众开放。网站可以设置《易经》专有名词译介和解读板块、《易经》译作板块、《易经》英译学术研究成果板块、《易经》文化知识板块等,方便海外受众获取相应信息资源或进行学术研究。在手机端也可以设置类似的微信公众号或APP,以受众为中心,提供移动式的、贴近式的服务。另外,也不能忽视人际传播媒介的作用,如利用海外图书展销直接推介《易经》译作,中国学者在海外召开学术讲座或参加海外学术研讨会宣传和介绍《易经》文化,通过孔子学院开展《易经》文化教学等。人际传播媒介可以更加直接地达到文化宣传的目的,并且获得即时反馈,对《易经》文化的推广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易经》的跨媒介传播必须要防范庸俗化的倾向,需要始终恪守的原则就是《易经》的原文内容和主旨精神必须保持不变。在新兴媒介的运用中,必须始终要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坚持技术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再者,新兴媒体虽然具有传播信息的独特优势,但是纸质书籍仍让有其他媒介无法超越的权威性,是严肃性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海外易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和最终参考。在《易经》英译本图书的设计上,包括封面设计、版面装帧、书内图文搭配等方面也可以做出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其可读性和读者友好性。

四、结语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智慧和文化意蕴,中华文化“走出去”离不开《易经》思想的传播。本文基于美国亚马逊图书网《易经》英译本的销售数据以及该图书网《易经》相关英语书籍的分类情况,客观分析了《易经》在英语世界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扩大《易经》的海外市场和其在海外的影响力。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尤其是典籍英译有着对外传播的明确目的性,因此将翻译研究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视野中有其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易经》翻译及其传播,需要考察和关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诸多因素。《易经》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易经》的翻译和域外传播应该引起国家和学术界的重视,不断修正和澄清从前翻译中的误解和曲解,使得中国古老的《易经》文化在世界的翻译传播中具有更加持久的魅力。

猜你喜欢
英译本易经译本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易经·序卦》探微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易经》里的《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