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指导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2023-04-06 01:46吴月平
考试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作者简介:吴月平(1980~),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池园中心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摘 要:核心素养对计算教学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文章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8-0084-04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的精髓是十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计算教学是对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符号意识等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据结论和方法,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对此,教师要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作为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导向标,不断优化计算教学。

一、 计算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计算教学认识不全面

计算是数学课程的基础内容,但部分教师对计算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习题讲解、作业批改的过程中,片面看重计算的结果,轻视计算过程,认为检测中计算的结果比过程重要,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也会强调结果的正确性。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部分教师简单地将其归结为马虎、粗心,而没有深入地分析学生究竟哪一步出错,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导致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错在何处,在以后的作业、检测中还是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通常以知识讲授为主,较少组织计算能力方面的训练,认为学生在写作业、做习题量多的过程中,计算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没有教授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错误的观念都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计算学习的兴趣

缺乏兴趣是学生计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年龄成长规律来看,学生比较喜欢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取信息,而数学计算的过程较为抽象枯燥,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对计算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教师布置的枯燥无味的计算类习题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学生本身对计算学习缺乏积极性,在运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分心等情况,从而增加解题的错误率。学生对计算学习兴趣的缺乏,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部分教师不会为问题设计生动形象的情境,而是以单纯的数字计算练习为主,没有落实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理念,难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部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的训练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明显也不够理想,反而导致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倦心理。

(三)不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计算知识、技巧内化,转化为一种习惯,从而实现高效准确地计算解题。然而,当前计算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受重视程度不高。具体来说,计算习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审题习惯。审题是数学解题的第一步,部分学生在拿到题目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算出结果,没有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在审题时疏忽了关键信息、隐藏信息,或者看错抄错了数字,如计算“32-6”容易看成“36-2”,“+”号和“÷”号容易看混等情况,结果导致后续的计算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其次,书写习惯。学生在作业本上、测试中答题的时候,书写不够工整,部分学生字迹潦草,容易看错数据,比如“0”可能会看成“6”,“3”容易和“5”混一体,方程中的“X”可能会看成乘号等,进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最后,检查习惯。检查是数学计算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回顾与检验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提升计算的正确率,但在做题后能主动进行检查的学生较少,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能力很好,所以不需要檢查,教师对学生检查习惯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四)计算学习评价标准不合理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评价标准不够全面合理,教师在批改作业、测试题时,通常以学生的计算结果为主,对计算的过程则较少关注和分析,没有指出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不知道错在何处、怎样改正。同时,由于教师比较关注计算的结果,部分学生在书写算式的时候,存在省略步骤的情况,这样不仅提高了错误率,也让教师无法了解学生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影响教师对学情的判断。此外,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对平时作业、测验中的错题,没有及时地进行整理和分析,虽然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但自身的错误没有得到发现和改正,这也是学生计算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之一。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当健全计算学习方面的评价标准,给予学生清晰明确的反馈信息,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培养。

二、 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策略

(一)明确算理意义,培养运算能力

“算理”是计算教学中的要点之一,学生对算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计算的速度、灵活性,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本质,理解题目的计算思路,通过对典型题目的解答与思考,掌握一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例题解读、算理分析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本质,引发学生探究加减法计算的算理,使其明白: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的一致性,甚至还可以归纳分数加减法意义与整数意义也是一致的,都是求相同的计算单位相加减。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与引导的典范,摒弃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教学做法和思想,始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的过程。只有学生明算理后,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地进行使用。这样的教学,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经历从“讲理”到“明理”结合的教程,在理解算理后总结出计算方法,从而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对运算符号、法則、公式等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运算能力,但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对学生精算能力的培养,精算能力是对数字、运算符号、运算法则等进行演算,从而得出精确结果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笔算方面。但从核心素养理念来看,估算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估算与精算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估算、精算方面的训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

计算教学重点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只有有效的思考方法才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要培养学生题目审清楚,算法想明白,更要懂得计算方法选择要正确、合适、简便。这样重思维过程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学会优化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二)重视情境塑造,理解符号内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将数学教育建立在具体、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上,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感受计算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间的关联。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的情境性,教师要将抽象的运算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法则和过程,学会将数学计算的法则、公式等,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去,培养学生通过数学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号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构成元素,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加减乘除以及小数点、括号、等号、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一系列符号的意义,弄清楚符号之间的关系,才能将对应的运算法则运用到算式中去,确保计算顺序、步骤、结果的正确性。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自身数感、符号意识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数感是学生在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深入理解算理。符号意识则是在字母、图形、数字等抽象符号的观察与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可以使学生的计算从操作层面上升到抽象思维层面,促进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都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掌握的数学能力,也是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建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社会背景,让学生清楚明白计算道理,理解算理之后计算就不容易错误了。比如,在教学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中,教师可以从特殊例子中,让学生从中进行猜测、验证、归纳等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该过程经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学习的全部过程,在这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掌握,最后提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成为生活情境的构建者,用更多的耐心与细心,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设置并选择其熟悉的事物、现象、问题,塑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走进数学课堂,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情境中来,分析其中的数字信息,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信心,更满足了成就感。

又如,在教学整数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可设计问题:“某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两种收费方案。方案一,成人150元/人,儿童60元/人;方案二,团体7人以上,不论成人还是儿童,均为100元/每人。某团体中有成人6人,儿童4人,你认为怎样购票比较划算?”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通常会按照两个方案分别计算,方案一:6×150+60×4=1140(元);方案二:(6+4)×100=1000(元),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方案二比方案一划算。这时候,教师可进行追问:还有没有更便宜的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利用收费规则,制订出第三种方案,即6名成人和1名儿童选择团体购票,其他3名儿童购买专门的儿童票,算式为:(6+1)×100+60×(4-1)=880(元),相较于方案二,可以省下120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数学计算并不是枯燥、抽象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实际的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质疑精神等多种素养的发展。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提高计算能力不仅能够体现学生严谨缜密的计算思维过程,还能确保问题求解的科学性和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纠正书写潦草、省略步骤等不良行为习惯,以规范、严谨、系统的计算解题过程,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教师要注重审题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先详细地审阅题目,全面把握题目中的信息,可以通过摘抄、勾画等方式,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以便理清数字信息之间的联系,挖掘其中的隐藏条件,将解题的重点标注出来。另外,还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用几何图形、统计图、表格等方式表现题目中的数据和数量关系,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提升审题的效率,快速找出解题的思路。计算中先让学生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找特点和联系,然后想清楚运算顺序,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解题灵活又简便,还能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计算的正确率。其次,在计算答题中,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教师要做好榜样,在板书时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性,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检查作业的时候,要将书写作为评分标准之一,不定期检查,将书写整洁规范的学生作业作为范例进行展示。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学生对计算书写的重视程度。再次,培养检查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检查不是重新解答一遍问题,这样不仅耗费时间,也会浪费精力。教师可教授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式,比如通过估算得出大致结果,如果估算结果与答题结果的差距很大,那么这道题的错误率就会比较高。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算法,同时优化算法的全过程。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自己计算错误的题目,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正确的答案都写下来,并用几句话总结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让学生从错题中吸取教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五)合理评价指导,培养反思意识

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完善评价体系,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在评价依据上,不能将计算结果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分析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弄错了计算的顺序,就要加强运算法则方面的学习,理清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抄错了数据,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态度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严谨认真地对待数学计算,不必一味求快,而是要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计算情况,做出相应的评语,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与能力结构。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计算学习中,出错是难以避免的,学生只有经历过错误、反思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纠正自己的认知误区,找到正确的答案。然而,部分学生害怕错误,不敢面对失败,一旦出错就会产生很强的负面情绪,降低对计算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其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因为出错就自暴自弃,而是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不断进步。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斥责,或者直接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而要多引导、多启发,多问一些问题,如“你认为出错的地方在哪儿?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调整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反思,把错误当成自己上升的阶梯,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将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出现了哪些错误都记录下来,形成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对学生成长档案中不同时期内容的对比,直观地看到学生的进步程度和不足之处,提供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同时,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成立互助小组,小组成员之间检查作业、习题的完成情况,相互评价、相互纠错,小组内部定期交换错题本,交流学习经验,发挥学生的互促作用,共同成长进步,从而实现数学计算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计算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将计算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算法。掌握各种运算符号的意義与用法,通过合理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以此来提升计算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桂珠.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12):64-66.

[2]单修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分析[J].读写算,2022(16):49-51.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