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下群文阅读的实践探索

2023-04-10 13:37张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

张雷

[摘 要]语文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理念后,各个年级、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要求高度重视。群文阅读倡导教师以整体的思路来展开阅读教学,以改变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弥补单篇课文教学的不足。教师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把握统编语文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探索,有利于强化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统编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4-0045-03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根本目的是通过任务引导,整合学习情境,实现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的大融合,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立体式的体验中进行综合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群文阅读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凸显语文学习环境的多元化特点。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注重学习情境整合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十分注重对学习情境的整合与优化,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与整合,为学生精心设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阅读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文本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

例如,我们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对象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由于这一单元的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主要以“成长”为主题,非常适合运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整合与优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与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围绕群文阅读教学主题,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第一个学习任务“扫清阅读障碍”,教师创设“生字词我来认”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略读、粗读的方式,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并运用查字典、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生字词的阅读难点。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布置第二个学习任务“概括课文内容”,并创设“课文内容我概括”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展开课文阅读,阅读目标更加清晰,阅读效率也有所提升。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调整阅读教学内容。如在阅读《小英雄雨来(节选)》的课文后,学生总结概括出:“少年英雄雨来为了帮助革命部队安全转移,和敌人斗智斗勇。”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的课文后,学生总结概括出:“一位率真直爽、自强自立的男子汉对于食物的兴趣、对于独立的要求、对于生活挑战的沉着。”阅读《芦花鞋》的课文后,学生总结概括出:“少年青铜在雪天卖芦花鞋,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甚至脱掉了自己唯一的一双新鞋卖给他人。”这样基于多元教学情境的阅读指导,使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其语言构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精心设计学習任务,帮助学生在多元教学情境中扫清阅读障碍,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断提升。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注重学习任务整合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通常以单元为群组,通过运用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开展集中教学,以推动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阅读素养的提高。同时,由于群文阅读教学重视不同文本的潜在关联性,所以教师要不断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帮助下,进一步理解群文之间的潜在关联性,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好学习任务的关键点,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群文阅读主题、基本要素等,对教材文本进行精读,以形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同时注重学习任务的整合与优化,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主旨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围绕“留心观察”展开,目的是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入手,运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注重任务的整合与优化。因为《古诗三首》属于群文阅读中的精读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以《题西林壁》这首诗为例,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使学生对本单元的主旨有深入的理解。首先,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自由诵读、男女生合作诵读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同时为学生设置第一个学习任务“发挥想象,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古诗内容的解读之中,锻炼与强化学生的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使学生把握诗句的内容。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第二个学习任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此激发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想象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与讨论,学生了解到这首诗告诉我们对待相同的事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整合与优化,将《雪梅》《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放在一起,要求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为学生布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课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学习任务,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习任务群”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加强对学习任务的整合,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投入到群文阅读之中,进一步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注重学习方式整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多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以实现群文阅读的延伸与拓展,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世界。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学习任务群的运用入手,根据教学内容,推荐更多主题契合、学生感兴趣的读物,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对文本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景物描写为主,主要有《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引用与本单元教学主题相契合的《黄果树瀑布》的课文阅读,延伸与拓展教学边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这三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处?三篇文章分别描述了什么内容?三篇文章分别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这样,分别从文章整体、描述内容、写作顺序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梳理和发现群文的共同特点,进行横向对比,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梳理不同文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可以有效实现群文阅读发展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投入群文阅读当中。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學习任务群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自由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写作情感,并能以对比的方式找出群文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基于学习任务群,注重学习评价整合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发挥着考量、评定、再完善的作用,也是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基于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而开展的群文阅读,在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常规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整合与提升。在群文阅读中,教学目标从原来的“一课一得”演变成群文综合目标。这并非是简单地将一篇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相加,而是要根据群文文本的异同与相互关系进行整合确立。例如,同样的人物主题下,《小英雄雨来(节选)》和《我们家的男子汉》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侧重点、带给读者的感受就有着明显不同。课堂评价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发现群文的共性,也要区分开单篇文本的独特性,形成层次清晰的课堂评价。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从单元视角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借助单元导语“一花一鸟总关情”来展开各项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情”。实际上,本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1.理解通过具体事物表达出的情感;2.学习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照这两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以课文中的具体事物为对象,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以《白鹭》为例,课文围绕白鹭的“色素配合”与“身段的大小”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白鹭的主要特征,感悟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就算达成了。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对白鹭,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白鹭是一种白色的水鸟,美丽又自在,飞起来优雅轻盈。在学习课文后,学生领会了描写事物要抓住其主要特征的写作方法,并自行总结了白鹭的另一个特征——美丽又自在,表达了自己对美与自由的渴望。

其实,白鹭与该单元课文中的花生、桂花、珍珠鸟作为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习性。在不同的作者笔下,这些看似平常的“一花一鸟”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教学的第一层目标;分析群文中不同篇目所传达的不同情感是教学的第二层目标;根据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表达出自身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尤其是白鹭与珍珠鸟都是鸟类,郭沫若从白鹭身上看到了“精巧的诗”;冯骥才叙写与珍珠鸟相处的点滴过程,表达出自己与珍珠鸟之间的深厚情谊。将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后,学生会更加容易感受到《珍珠鸟》中的情感,因为相似的生活体验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如果让学生带着情感将《白鹭》朗读出来,在语言与音韵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白鹭的“精巧如诗”就立刻有了切身体会。联系对比《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以文字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质,我们阅读时不能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自己本身的情感态度相混淆。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评价,更多的是由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相比教师直接给出评价结果,自评和互评可以将无意识学习转化为有意识学习,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作为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以问题任务为导向,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多样、分层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能及时补足薄弱环节,加深学生对群文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围绕群文阅读的主题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文兵.“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实践[J].人民教育,2018(23):65-68.

[2] 汤金梅.以群文阅读之石,磨学子思维之刃[J].语文教学通讯,2019 (9):75-76.

[3] 但小玲.学习任务群下“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以议题“梦想的声音”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 (14):24-2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