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023-04-10 13:37颜冬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写作教学语文课堂

颜冬梅

[摘 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在写作时容易遇到案例老旧、内容雷同、表达单一等问题。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拓展写作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同向和逆向的分散思考等策略,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见解,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实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写作教学;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4-0076-03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学生的习作存在案例老旧、内容雷同、表达单一、思维局限等问题。尽管现在可供学生参考的作文资料很多,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深入思考,别人怎么写,自己就仿照着写,这必然会出现语言相似、内容固化等问题。

思维是写作的基础和核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思维训练入手,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此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能够以更宽广的习作视角来整合语言,梳理写作思路,从而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作文。

一、开阔写作视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达到明确写作主题、能够运用通顺的语言来表达完整构思的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关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启发学生用新奇的、有趣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将印象深刻、倍受感动的内容写出来。

(一)结合标题,启发学生发挥想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围绕标题来表达,好比烟花绽放,由中心点向四周发散。写作指导可从确定作文标题入手,指引学生展开想象,找准突破口。那么,怎样立足标题发散思维呢?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标题为引,回顾自己的生活,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学生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标题的认知、想法各不相同。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作文标题提出新颖的见解,能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写作空间。例如,《西游记》中的鬼怪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作者围绕“西游”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师徒四人为了取经而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有了想象,取经的故事变得精彩纷呈。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围绕标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突破时空局限,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二)活跃思维,点拨学生找准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需要素材,丰富的素材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一篇文章,有了主题,就有了方向;而选准素材,才能将主题鲜明地呈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挖掘写作素材,思考什么样的素材符合写作的主题。例如,当学生要围绕“童话”这一主题完成一篇习作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取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巧妙的素材,这样才能让作文富有变化。童话写作指导可以从三方面来展开:一是为学生提供相同的开头,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创编;二是为学生提供开头和中间的情节,让学生续编结尾;三是结合童话原有的结尾,引导学生想象一个新的结尾。例如,《狼和小羊》是学生熟悉的童话,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个童话的结尾进行想象,让学生创编出更加新颖的结尾。又如,《龟兔赛跑》这个童话讲了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笔者基于这个情节,引导学生创编不同的比赛活动,引出不同的比赛结果。学生在对童话故事的改编中发散思维,以不同的写作视角,写出结尾不同的作文。

二、同向分散思考,提高學生的变通能力

受限于生活经验,小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想法相似、观点雷同、缺乏创新等问题。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话题,视角不同,产生的想法也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鼓励学生换一种视角来获得独特、新颖的想法,让作文更加精彩。

例如,笔者以“砖头的故事”为主题,指导学生写与砖头有关的作文时,引导学生对砖头进行思考。如砖头的形态、特征、功能分别是什么,砖头可以用来做什么等。学生想到了砖头可以盖房、造桥、铺路等,可见学生是围绕许多砖头的作用进行思考的。笔者提示学生要发散思维,尝试思考一块砖头能做什么。学生想到了一块砖头可以当枕头、垫桌子、作锤子等,形成了不同的思维视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主题,由砖头展开多维想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                   过一天”的作文指导中,笔者在介绍了作文要求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在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以《我和孙悟空过一天》为题进行写作。在情节的选择上,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和孙悟空深入海底,造访龙宫;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和孙悟空进入山林,降妖捉怪;有的学生将现实生活融入文中,写了请孙悟空帮忙,让自己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尽管学生选择的情节内容有差异,但所选的主人公雷同,说明学生尚未突破写作思维的瓶颈。

显然,在这篇作文中,很多学生选择孙悟空,是因为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故而得到学生的青睐。但是,选择典型人物容易导致作文同质化。因此,笔者在评讲作文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孙悟空十分有能耐,大家都想跟他做朋友。不过,电影里也有一个人物形象,他的手能够吐出丝,能够在建筑物、森林里来去自如。这个人物是谁?”学生很快想到了是蜘蛛侠。笔者接着问:“如果你跟蜘蛛侠度过一天,会经历什么事情呢?”有的学生说:“我要跟蜘蛛侠学吐丝,将来也可以利用丝线穿梭在高楼大厦中。”有的学生说:“我要跟蜘蛛侠做朋友,让蜘蛛侠背着我飞越森林,欣赏森林的美景。”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除了孙悟空、蜘蛛侠,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很厉害的人物?”有的学生想到了武松,说想和武松一起去打老虎;有的学生想到了嫦娥,想问一问嫦娥月亮上究竟有没有宫殿、有没有玉兔;有的学生想到了李白,想与李白切磋作诗;有的学生想到了……由此,让学生由一个人物联想到更多不同的人物,提高了学生的变通能力。

三、逆向分散思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逆向思考,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从惯性思维的对立面进行思考。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引导学生进行逆向分散思考,能够让学生写出更有新意的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逆向思维训练,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导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母鸡能够在天空翱翔,它会看到什么景色?如果老鹰胆小如鼠,它会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会发生什么趣事呢?”借助导语,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中走出来,以逆向思维来创新编写童话。具体教学时,笔者以《比牛还大的蚂蚁》为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内容:蚂蚁变大之前的生活,蚂蚁变大后的生活。对于原本就体型小的蚂蚁而言,为了生存,它们每天都要忙忙碌碌地去寻找食物,还要号召同伴一起搬运食物;而当蚂蚁变得比牛还大后,可以快速找到食物,还可以轻松吃到树上的果子。但是,蚂蚁大如牛后,无法回到原来的地下巢穴,所以需要重新搭建房子,或者借助大洞穴来休息。如此一来,逆向思考让学生的笔尖流淌出更多新奇、有趣的故事。

逆向思考,就是要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写作思路开阔了,想象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向。教師在指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时,要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立足学生的性格特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作文精彩纷呈。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借助想象来丰富写作内容,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注重思维拓展,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见解

在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展开独创性思考。

(一)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问是发散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提问时,问题的选择、思考的角度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以问题来帮助学生展开多维想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补白、改写故事,尤其可以开展同题异写训练,即同样的题目从不同视角来写,或是同样的素材应用在不同的写作主题里。通过多样化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作文既合乎情理,又与众不同。

例如,在一次写作教学中,笔者利用问题创设想象情境:“有一片叶子,它长大之后想要离开大树。这时,一阵风吹来……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围绕这一情境,笔者继续提出问题:“假如你就是这片叶子,当你离开大树后,会产生哪些想法?你为什么要离开大树呢?离开大树后会有哪些经历?这些经历好玩吗?你是否想过会遇到危险?你想不想重新回到大树身边?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去续写故事。”原本是一片叶子,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叶子、大树产生共情,由此展开想象,续写出具有新意的故事。

学生依据问题发散思维,以拟人的手法,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将自己看作是那一片叶子,从而运用想象,以一片叶子的口吻续写不同的故事。有的学生写道:“我被风吹到了天上,飘过广阔的草原,越过滚滚的江河,还看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风景。”有的学生写道:“经过长久的飘荡,我掉落在低洼的水沟里。虽然深陷泥泞,但看到了回家的小蚂蚁、飞舞的小虫子,以及倒影在水中的一轮明月。”有的学生写道:“我凭借着风,在空中学会了飞舞。我在空中与燕子对话,燕子向我诉说远方的故事和它的心事。”有的学生写道:“我在下雨的夜里被雨水淋湿了,掉落在兔子的洞口,被早晨出洞觅食的兔子吃掉了。”……在问题的启发下,这些充满想象的内容,让一片叶子的故事趣味横生。

(二)同中求异,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在写作时,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较为单一,这会导致作文内容雷同。要想解决作文雷同的问题,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将学生的思维延展开来,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并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引导学生在内容、形式上写出新意。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面对同样一个主题,教师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将这些想法进行归纳,讨论出这些想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让学生找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例如,《龟兔赛跑》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兔子因为骄傲轻敌而失败,乌龟因为永不言弃而胜利。笔者让学生对这个结局进行思考,想一想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分析兔子为什么会在比赛过程中睡觉。学生展开想象,改写故事,让《龟兔赛跑》的故事更有新意。有的学生从兔子睡觉的原因展开想象,说:“兔子是因为晚上要写作业,写得很晚,睡眠不足,才会在第二天比赛时睡着的。”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乌龟的小技巧,说:“乌龟知道兔子跑得快,自己一定会输,于是在比赛前一晚,偷偷在兔子经过的路上放了瞌睡草。比赛时,兔子吃了瞌睡草后睡着了,就耽误了比赛。”有的学生说:“兔子在比赛前感冒了,身体不舒服,跑了一会儿就想休息,结果耽误了比赛。”有的学生说:“兔子在比赛前得知乌龟的儿子生病了,急需一笔钱,兔子为了让乌龟获得比赛的奖金,故意睡觉,输掉了比赛。”学生五花八门的改写,让《龟兔赛跑》的故事趣味横生。这样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把握写作教学的时机,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策略,鼓励和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让学生自由发散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提高习作的质量。另外,作文内容的丰富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体验。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指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想问题,引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开阔视野,提升写作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丁敏.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0(19):45.

[2] 杨继雪.巧思优习,悦心写作: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1):47-48.

[3] 田春英.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32-33.

[4] 王宏玲.谈思维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3):86.

[5] 王春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家长,2021(24):81-82.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写作教学语文课堂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