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2023-04-14 15:18刘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教学

刘芹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承担起课堂减负增效的重任,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回归教学本位,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乐学、想学、会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是由较为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所构成。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基本的识记文字的教学内容,还包括了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并同时融合教师对学生情感认知力、逻辑思维以及阅读能力等技能的培养。为此,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例。在展开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等,以引起孩子的关注。如教师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的遇难过程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事故发生的可怕,从而引出与此相似的本篇文章《“诺曼底号”遇难记》。这样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之中。然后,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和方式,还原课文中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合适的音效或者是视频背景,以此让学生能更加投入到这个活动之中。这样,通过开展丰富多元且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字词、学会阅读和写作,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古诗文的学习。

由于今天语言环境的变化,学生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诗词中某一些意象、词语的表达等理解的难度较大,因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教学任务进行分散,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应该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展开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设计。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以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进行《古诗三首》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古诗词的状况展开具体的分析。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古文水平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才能确保教育的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对课堂问题的重视,在提问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能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问题,缺乏合理的规划和逻辑,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上的问题。要想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问题的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方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特征,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但在教学实践的开展中,有些教师難以准确把握课堂互动的适度性,只是单一地认为“用问题牵引学生注意力”便是课堂互动的体现。这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未能尽显。为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研讨空间。

例如,在讲述《一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设定“一分钟的长度到底是多久、我们可以用一分钟做哪些事情”等开放性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一分钟”经过的时间中保持静默,感受“一分钟”所具有的时长体验。之后,再让学生利用纸和笔,在“一分钟”之内抄写一段文字,感受“一分钟”对于每一位同学完成所交代的任务而获得的成果。利用这样的互动形式,学生可以从内心和思想上认知“一分钟”对于一个人所具有的意义。教师利用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也成功创建了高效课堂。

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障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经验,也才能全面体现出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语文学习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使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从课本中的哲理出发,不断增强自己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的目标。

比如,在学习有关“家庭和亲情”的主题文章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到家庭和爱的伟大,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相应的“我爱我家”综合性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落实具体的四个分主题的内容:我说我家、我写我家、我演我家及我为我家等活动,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进行自我表达,甚至可以进行相关的创作表演。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更好地理解家的含义,体会到伟大的亲情,并能感恩亲人,从而实现所学的课文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教师应秉持“双减”精神,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重新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综合型作业,有效突破知识本位、教材本位、学科本位的局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融汇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画画、唱歌、跳舞等形式的作业,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在促进个性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完《赵州桥》后,可以与《我为祖国造大桥》《家乡的桥》美术学习相结合,布置绘画作业。学生结合课上学习内容,根据赵州桥的历史和设计特点,绘画赵州桥,或者利用泥塑制作大桥的模型。在学习完和绘制后,学生会惊叹我国的伟大建筑,增强其爱国心理与民族自豪感。

总之,“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保证课堂上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安徽省合肥市滁州路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双减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