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融入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的路径

2023-04-16 03:34河南科技学院
内江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五育研学旅行

◇河南科技学院 洪 帅

研学旅行教育的开展对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导向的引领和结果评价的切入点选择。而“五育”并举一方面既是研学旅行目标导向,还可以成为其结果评价的基础参考,另一方面也为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开展及课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研学旅行在西方出现较早,且其活动的开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作为学校传统的活动项目,修学旅行具有参加人数多且为青少年,涉及教育和文化市场广大且稳定增长等特点。目前,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整体情况较好,研学旅行的开展对学生的精神引领、智慧启迪、增强体质、美学修养、身心锻炼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度起国家层面就连续发文,建议提升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美与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新时期的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与“五育”教育融合也成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开展的要解决的新问题。

1 研学旅行发展

在我国,研学旅行自古有之,其中孔子进行的周游列国活动被普遍认为世界研学旅行的开端。近代研学旅行活动也未中断,20世纪30年代,江苏淮安县河下镇私立新安小学成立“新安旅行团”,开展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修学旅行:在近2个月时间里以唱歌、演讲、劳动、出售书报等途径自筹旅行经费;学习内容包括欣赏自然风光、体验民风民俗、学习地理、了解工业文明、参观被占领的上海租界和淞沪抗日战场等丰富类别的研学活动,后来“新安旅行团”成为一支宣传抗日救国的青少年文艺队伍。

我国现阶段的研学旅行开展如火如荼。2008年,广东省成为首个将中小学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2012年,教育部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启动了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2013年,“逐步推进研学旅行的设想”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中首次提出。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对研学旅行的活动性质给与明确。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将研学旅行真正纳入学生综合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继续给与研学旅行资金支持,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研学旅行教育发展势头鼎盛。

2 “五育”并举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五育并举的思想最早是由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教育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他认为“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一提法凸显德智体美要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

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秉持“三育并举”、“四育并举”的教育功能导向,而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基本忽视。在2018年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个要求明确地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揭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

3 “五育”并举融入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的意义

(1)进一步凸显、提升研学旅行教育开展的深远意义。首先,通过研学旅行教育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大量知识,同时有利于强健身心体魄。研学旅行凭借自然禀赋德智体美劳等多种教育元素因子的先天优势,通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形式,重塑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研学旅行通过提供可资培养的空间,提供多种教育的可能。研学旅行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圈养式、封闭式的束缚,提供了更广阔,更灵活教育空间和可能。尤其是通过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带来的感官冲击和心灵浸润,“美育”熏陶广泛且直接,同时使自然敬畏、爱国情结等积极情绪在心底无声滋长,“德育”教育效果突出。再次,研学旅行是“知行结合”,“行思结合”实践。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通过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社会生活、现代科技等多种旅游客体进行实践及验证,最大限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拓展和积极思考,大大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五育并举教育目标导向下,研学旅行把书本知识、课堂学习与亲身实践体验实现有效融合与搭建,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最佳诠释。最后,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路径。一方面研学旅行借助大自然、历史遗迹、现代科技等资源媒介,不仅陶冶学生情操、舒展学生性灵,同时最大限度使学生获得和积累丰富的个体社会经验。另一方面旅行的体验使生活自理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得到积极锻炼和显著提升,进而为日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与自然、社会近距离接触大大促进学生作为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养成。

(2)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的开展提供清晰导向和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成效显著,它有效的实现了课堂教育的纵向延伸,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但对于为什么开展研学旅行以及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问题的认识模糊,“重旅行,轻教育”或“纯旅行”等现象普遍,进而导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置无从着手、旅行与教育教学没有交集,研学旅行教育效果大大缩水。“五育并举”导向下进行的研学旅行教育是符合新时代中小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践行。“五育并举”作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的目标导向,清晰明确了研学旅行教育开展的目的及要达到的效果,并成为研学旅行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使研学旅行教育设计及开展“有理有据”。

(3)成为中下学研学旅行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标准和参考。研学旅行教育效果的评价过程模糊、缺失现象在中小学校较为常见,少量进行效果评价的也更多从定性角度出发,评价欠直观清晰。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要经过具体实践、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实施的循环螺旋式推进,评价反馈成为后续改进提升的重要参考依据。评价反馈使研学旅行教育提升重要环节。“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便是研学旅行效果评定的最近标准,通过“五育”某一方面单独指标评价与“五育”效果综合评价进行,真正使研学旅行教育效果评价“有章可循”。

4 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融入“五育”教育的路径

4.1 坚持以研学基地为主要载体

教育部于2017年开始推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评选,截止至2021年教育部共遴选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和营地,这为研学旅行教育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基地和营地都是依托爱国主义品德教育、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科研创新等资源进行遴选,种类丰富,全方位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相关素材。学校依托并利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实现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锻炼心智、美育熏陶、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

4.2 坚持以寒暑假大尺度时间为主

寒暑假是学生的固定的假期,具有时间长、灵活自由的特点。以“五育”教育为导向的研学旅行的开展有广阔的选择,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从而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建议以“夏令营”、“冬令营”、“亲子游”、“家庭游”等多种形式开闸研学旅行活动,有条件的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国际性的研学旅行教育活动,从而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研学旅游的形式既可以是由学校组织的团体旅游,也可以是旅行社组织包价旅游,或是家庭的自助游。鼓励学校、旅行社、家庭三方共同组织寒暑假的研学旅行活动。

4.3 必须以研学旅行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为主要抓手

在研学旅行教育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关于研学旅行的课程的设计及开发将是很长一段时间教育界要关注的共同议题。研学旅行教育的课程可分为纯粹的研学旅行课程和交叉研学旅行课程。建议纯粹的研学旅行教育课程列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并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题材,开展不同方式的教育,并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板块进行课程的统筹设计。对于交叉类旅游研学课程的建设重点解决旅游与课程的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首先,课程的选择要科学合理,避免大而全,目前中小学课程中融入研学旅行教育较多的课程包括,地理、历史、语文、生物等学科;其次,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禀赋实际,还要严格遵守主干课程教育的研学的教育主旨,避免出现弃“研学”教育之本,逐“旅行旅游”之末;再次,建议课程间也有针对性的进行统筹安排,涉猎的同类或同一旅游资源的多门课程,或涉及同一主题的课程建议联合设计整体旅行计划;最后,交叉类研学旅游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应多样化和立体化,建议采用云旅游等线上虚拟手段应用于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优势,发挥最大合力,使研学旅行教育效果最大化。

4.4 充分利用本地研学旅行教育资源

从成本角度而言,研学旅行教育不仅需要时间成本,还要考虑经济成本。研学旅行教育开展时间的跨度是很多学校和家庭重点考虑的问题。远距离的旅行资源不仅因耗时长而安全隐患大,同时还会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和打乱学生学习节奏。远距离的旅行的花费必然就高,受到很多家庭的排斥。所以从降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近距离的,尤其是本地的研学旅游资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从教育效果看,选择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更有利于“五育”教育效果的深化,尤其通过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渗透“德育”和“美育”教育效果更为突出。

4.5 建议加强与相关组织的深入合作

研学旅行教育开展涉及的组织较多,如果把各个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然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旅行社承载着旅游线路设计的经营功能,旅游线路种类丰富并具有线路开发的强大团队,中小学可以与其合作,委托其开发大尺度的研学旅行教育的产品,以满足研学旅行与五育并举融合的需要。另一方面,建议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加强与高校旅游专业进行合作,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机会,同时利用其专业优势为研学旅游教育的设计服务,从而实现双方“共赢”。此外,建议与旅游景区及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加强联系,从而使研学旅行教育工作有序、持续推进。

4.6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及政策倾斜

因农村地区中小学现阶段办学条件与城市地区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实施研学旅行教育重点以智育、美育为主,以参观科技展馆及领略人文风貌为主开展研学旅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及学生日常生活开展德育、体育、劳育的教育,使研学旅行教育“接地气”。经费支出是农村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教育的最大障碍。建议国家级地方政府给与农村地区及农村学生关注并给与政策的扶持;同时中小学也要积极与旅游企业及公益组织加强联系及合作,通过社会资源满足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从而使“五育教育”能在农村地区扎根、开花和结果。

5 结束语

“五育”并举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五育教育”既是研学旅行教育的导向,还是研学旅行教育的主旨所在,也是目前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中小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自然和社会为课堂,充分发挥相关组织的优势,进行精心谋划设计,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研学旅行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