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

2023-04-18 09:03张伟远谢青松谢浩杜怡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学分银行终身学习

张伟远 谢青松 谢浩 杜怡萍

摘要: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催生了教育基础性制度的变革,全球兴起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建设成为变革的重要方向。国家资历框架是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基础,事关经济、教育、人才、外交等国家重大战略。构建中国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已经呼吁十几年,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体系,学习成果认证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学分银行数量庞大但受益人数有限。该文讨论了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的基本意涵,明确了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基本定位;确立了我国以资历框架标准引领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定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分析了国外探索多年形成的制度体系,包括:资历框架的政策法规、资历框架的组织机构、资历框架的等级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资历学分的累积和转换制度、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等六方面内容;最后提出了推进数字时代中国特色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五项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标准+认证+学分银行”的制度体系的中国方案;建立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制度保障体系和组织机构;制定基于质量保障机制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完善数字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精准服务;加快加入UNESCO《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的步伐,为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关键词: 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管理研究” (课题编号:71834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的1+X证书制度实施研究”(课题编号:BJA190100)研究成果。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明确了我国学习型大国建设目标,并与教育数字化联系起来,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这是我国构建新时代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数字技术创设了平等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间,促使人类教育从规模化、标准化走向灵活、多样、开放、终身的个性化变革[1]。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可以助力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2];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学习大国建设目标[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4]。

我国的数字技术应用已经处于国际前沿,基于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网络就绪指数》统计数据,我国信息化环境和应用排列全球第23位(其中个人就绪度第8位),亚太地区第3位,中等收入国家第一[5]。在數字时代,不仅应推动正规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还应通过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等方式提供更大范围、更加灵活的终身学习机会,构建并完善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学分和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6]。同时,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加速工作世界的结构性变革,终身学习成为个人知识和技能匹配未来就业趋势和需求的必然要求[7]。

构建高质量而又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服务数字时代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类教育的融通与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是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其中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充分利用发展数字中国和数字强国的机遇,通过认可多元化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为着力点,采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完善基于资历框架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为实现全社会成员“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学习服务。

一、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的意涵

(一)终身学习需要创新的制度性支持

当前教育体系是以学校教育制度为基础,关于学校未来的变革有长远的构想,如模糊学校边界、扩大学校开放性等[8],但学校教育的制度基础是对固定学习计划、固定学习场所、固定学习时间段的规定。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学习资源的无处不在、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终身的、灵活的、弹性的、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反思教育》中提出:制度化的学习即教育,“许多学习即便是有意识和有计划的,其制度化程度要低得多(如果能够形成制度的话)”[9],在某种程度上指出大量的非正式学习并非教育部门主管的范畴,产生这种观点的根源还是局限在了学校教育制度思维惯性上。联合国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四(SDG4)确定为:“为每一个人提供全纳的、公平的、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机会”[10],我国也为此做出回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将“构建服务全面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部分的标题,终身学习机会可以来自文化、卫生、科技、人才等各类公共服务部门,教育部门除了提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服务、管理各类培训机构之外,则应探索建立能够为各类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撑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数字时代的终身学习制度,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有效补充。

终身学习制度的本质在于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不再以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划分准则,而是通过衡量个体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来进行受教育阶段的划分,即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在何种场所进行学习、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学习,只要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达到了相关的标准,即可获得对应等级的认证。如:我国实行的自学考试制度就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实施的基于资历框架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及个别国家实施的学分银行制度等,都属于终身学习制度的范畴。目前全球各国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就相关制度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系统化程度不高,而且主要还是围绕正规教育以及部分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化,距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相差甚远,所受到的关注距离学校教育制度也相距甚远,急需建立系统化的终身学习制度迎接数字时代未来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基于资历框架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

国家资历框架也称为终身学习资历框架,是用于衡量、沟通、衔接社会成员的各级各类学历、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各类业绩(如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各类奖项)等多元化学习成果的等级和通用标准,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各种业绩之间沟通和衔接的制度性系统[11]。资历框架体系对应了学校教育制度中的学制系统,其核心是由等级和标准构成:等级代表了人才成长的阶梯,一般对应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7个级别;每个等级对应着严格的学习成果标准,与学制不同在于资历框架等级的衡量不再拘泥于学习年限和学习场所,而是以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习成果标准作为等级认定的依据。以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等级划分和等级标准为基础,进而开发出各行业、各专业的等级标准,共同构成资历框架体系,作为终身学习制度中的标准层,为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互认和转化、学习质量保证等提供支撑。

资历框架要得以落实,需要以下两项制度配合:一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即按照资历框架的等级和标准,将个人在不同场所通过任何方式获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技能、能力,经过评价给予认可的制度;二是学分银行制度,即模拟银行的“储存-提取-转换”系统的概念,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转换为统一的存储资历学分,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兑付为资历证书。学分银行制度是基于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对学习成果通过学分为计量单位进行认证、积累和转换的管理制度。通过学分银行,为所有人建立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实现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作为个人升学、就业、学分减免、晋升的重要依据。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则需要数字赋能的信息系统互通和学习成果数据互联才能实现。

(三)数字时代赋予资历框架的新意义

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事关经济、教育、人才、外交等国家重大战略。资历框架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数字时代更加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需求,通过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实现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资历框架概念出现已经有近三十年了,并非是一项新事物,但结合当前数字时代发展的新特征,资历框架建设被赋予了新意义:一是标准化的意义,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12],资历框架体系的建设在推进多方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新时代教育和培训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二是多元化的意义,资历框架认可数字时代人们通过任何场所、任何方式、任何时间、任何年龄段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用资历替代学历,打破唯学历、唯文凭的倾向,形成新时代人才评价的基础性制度;三是国际化的意义,资历框架是实现国际间教育和培训的人才标准对接、扩大我国教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实现人才的国际交流的基础性制度。

数字时代的资历框架需要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中,通过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动态更新、个人数字学习档案持续发展,通过分布式、去中心化技术保障数字化个人学习成果的信用等。

二、我国终身学习制度的相关政策与实践

(一)终身学习制度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自2010年到2022年,我国国家层面发布涉及终身学习制度体系构建相关内容的政策法规文本共36项,其中法规1项、国家文件23项、教育部文件12项。基于以上36项政府文件,从政策工具视角按政策工具横向分类[13]对上述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利用NVivo 12.0对终身学习内容单元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三级编码,共得到19个关键节点和140个参考点。结果发现,上述政策文本主要涉及终身学习制度建设(70)、终身学习机制构建(39)和终身学习工具手段(21)等三个维度,其中,终身学习制度主要包括学习成果认证(28)、学分银行(23)、资历框架(14)、学习通道(6)、学习立交桥(3)等。根据参考点数量发现,我国终身学习制度体系构建主要包括资历框架标准(14)、学习成果认证制度(27)、学分银行制度(23)等三位一体的特色。其中重大政策法规及相关表述如表1所示。

从上述政策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是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体系,可以衔接和融通我国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建立起所有人在学校、家庭、社区、工作场所中学习成果认证的立交桥和资历阶梯,是推动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方略,对实现伟大中国梦和建设学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终身学习制度建设实践进展

虽然构建中国国家资历框架已经呼吁十几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在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地方也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但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尚未出台,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标准和指导,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依然进展缓慢,甚至与政策初衷渐行渐遠。我国尚未推出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导致学习成果的含金量难以评价,学习成果的认证和互认难以实现透明和公平公正,难以获得社会公信力和行业和企业雇主的认可,目前我国资历框架和学习成果认证主要还是停留在开放大学对职业院校或者部分企业培训证书的认可。我国学分银行规模发展迅速,挂牌并独立开展服务本地学习者的学分银行达34家,还有大量的机构在筹备学分银行建设,许多都达到上百万左右的用户[14],然而,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标准,缺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主要功能把学习者参与过的各类学习活动进行记录,缺乏学分质量标准,缺乏学分认证要求,缺乏学分计算、学分转换和学分互认标准,学分银行成了人们学习记录的静态数据库,由于不了解和脱离人们的需求,难以调动学习者主动开展学分积累、互认和转换的积极性,导致社会成员主动申请和真正受益的人数有限。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实践都急需制度体系的创新支持。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体系目标,制定国家层面的以资历框架标准引领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及学分银行制度亟待开展。

三、国外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分析

国外基于资历框架的终身学习制度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亚欧部长会议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在2019年11月发布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资历框架目录》和其他文献的综合数据,全球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发展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国家总数达161个,覆盖联合国缔约国193个主权国家的83.4%[15]。对照2020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144个国家,115个国家建立或者采用了资历框架,占总数的79.9%[16]。随着资历框架理念和实践在国际上的广泛流行,全球人口流动性的增强,7个地区建立跨国互认的区域资历框架,包括欧洲资历框架,东盟资历参照框架,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资历框架,太平洋资历框架,加勒比共同体资历框架,海湾资历框架和跨国界资历框架-英联邦小国虚拟大学,7个区域资历框架为所属的126个国家或地区提供了区域内的跨国资历和学分对接的互认标准[17]。目前,资历框架已经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2019年11月25日,UNESCO《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在教科文组织大会第40届会议通过表决,150多个国家赞成[18],《全球公约》旨在推动资历的全球互认,促进数字时代人们的终身学习和人才的国际流动,是联合国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范围的高等教育条约。

国外资历框架制度体系,综合来说,包括:资历框架的政策法规;资历框架的组织机构;资历框架的等级标准和行业资历等级标准(也称为行业能力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资历学分的累积和转换制度;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等六方面。

(一)资历框架的政策法规

资历框架政策法规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颁布国家资历框架法;二是列入国家法律的条款之一;三是颁布国家政府决议或政策文件。大部分国家颁布专门的国家资历框架法,例如,南非2009年颁布《国家资历框架法》和2019年第12部法案《国家资历框架法(修订)》;爱尔兰1999年颁布《资历法》和2012年颁布《资历和质量保障法》;法国颁布了《关于国家资历框架的法令》;菲律宾总统2012年颁布《83号行政令》,宣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马来西亚2017年颁布《马来西亚资历当局法》;哈萨克斯坦2012年颁布《哈萨克斯坦8022联合令》推出资历框架;印度尼西亚2012年颁布《总统第8号令》推出资历框架;2000年,马尔代夫2000年颁布《马尔代夫总统法令》推出资历框架;阿富汗2011年颁布《阿富汗资历框架法》;毛里求斯2001年颁布了《毛里求斯资历局法》。

列入国家法律的条款之一也是常用的一种立法形式。例如,新西兰1989年《教育法》253(1C)和1990年《教育修正法案》提出建立新西兰资历局,并由资历局开发和推出资历框架[19]。资历框架也通常被写入各国的政府决议或政策文件,例如,澳大利亚设立资历框架委员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发布一系列资历框架的政策文件。德国资历框架以国家决策的形式推出,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联邦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和联邦经济部长联席会议推出资历框架。俄罗斯联邦政府第№ 1662-р等一系列决议强调建立国家资历体系,由国家资历委员会统筹,职业资格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雇主协会和其他专业机构共同参与。保加利亚在2012年的《保加利亚部长理事会第96号决定》中推出资历框架。

(二)资历框架的组织机构

基于资历框架的法律或者政府决议,组建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管理机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采用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组建跨部门合作的专门机构负责,称为资历局或者资历主管部门,如新西兰设立新西兰资历局,南非设立南非资历局,马来西亚设立马来西亚资历局,马尔代夫设立马尔代夫资历局,阿富汗设立阿富汗国家资历局;二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资历框架统筹的职责。

资历框架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统筹资历框架的政策和标准的制订;统筹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制定;统筹质量保障机制的制定;统筹组建资历框架各行业咨询委员会和制定行业资历等级标准(也称为行业能力标准);与政府指定的第三方学术和职业评审局合作,评审局负责资历课程评审与过往学习成果评审,资历框架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负责建立通过资历评审的课程数据库(称为资历名册)和对公众发布;成立资历框架的研究部门等。

(三)国家资历框架等级和标准

在资历框架的构建中,要把各种学习成果统一到一个框架中,这就要建立统一的资历等级划分和相应的学习成果要求制度。国家资历框架划分一般参照人们熟悉的普通教育系列,如欧洲资历框架1—7级分别对应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对照普通教育系统,形成与普通教育横向衔接的资历等级和标准。各国采用的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维度不同,但最终都是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对接。欧洲资历框架明确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标准,澳大利亚是知识、技能、应用三个维度,其中應用是指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东盟资历参照框架是知识和技能、应用和责任两大维度,其中知识和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两大维度的标准,应用是能力要求,责任是也属于能力维度,由于东盟国家的人才培养强调担负职责的能力,所以把责任从能力中单独列出[20]。

国家资历框架是各行业资历等级要求的上位标准,资历框架真正落地和应用是制定的行业资历等级标准(也称行业能力标准),行业资历等级标准是资历框架在某一行业的具体操作性标准[21]。行业能力标准是通过确定行业职能范畴和具体职能,基于资历框架等级要求形成以能力单元为核心的能力矩阵,形成一个连续的、被认可的行业资历阶梯,反映行业各职能对人才层次和质量的资历要求。建立基于资历框架的行业能力标准旨在促进教育和培训机构基于劳动力市场人才要求改革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和行业岗位人才要求的精准对接。通过构建基于资历框架和以能力单元为最小单位的人才要求等级标准,作为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的参照标准,保证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公平公正和实质等效。

(四)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包括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和外部质量评审制度,由整套原则、标准、指引、指标、工具等组成,旨在保证资历和学分的对等性和可比性。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机构需要建立内部的质量保证机制,对于正规教育机构有质量保障的课程,只需要通过机构内部进行质量评审。外部质量评审是对人们通过非正规教育(如校外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的课程)和非正式学习(自主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由政府认定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评审。

外部质量评审包括机构评审和课程评审。所有通过内部机构评审和外部质量评审的课程,可以加入到政府认可的电子课程数据库,称为资历名册。数字化资历名册对外公开供市民选择课程使用,人们通过资历名册选择的课程是有质量保障的,通过课程学习和考试能自动获得相应的资历学分。

(五)资历学分的累积和转换制度

学分的累积和转换主要用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通和衔接。在资历框架下,所有的资历都有相应的学分值和所需的学习时间,以保证通过不同类型学习方式获得的资历学分的对等性。为了实行学分的转换,国际通用的资历学分和学时计算标准是1学分等于10个学时,1学时是60分钟,学时是学习需要的时间总量,包括听课、作业、阅读、讨论、分享、考试、比赛、实习、实践等各种不同形式学习所用的时间量。当学分累积到120—160个(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学分时,转换为相当于全日制学习的一年总学分。

基于资历框架标准和通过学分成果认证的学分,是用于人们就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参与资历框架建设的行业企业,用资历替代学历进行员工招聘和员工晋升。在实施资历框架的高等院校招生中,虽然资历不能换取学历,但可以减免一定的学分,为了保证学历教育的专业完整性,对减免的学分量有上限要求,一般来说,减免的上限不能超过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的30%至50%,如英国开放大学的资历学分减免上限是不能超过30%。

(六)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过往学习成果制度是指人们通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认证的制度。认证基于资历框架和行业资历等级标准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根据申请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并采用面试、笔试和技能考试的形式,通过认证获得相应的资历学分,达到规定的学分获得相应等级的资历。

综上所述,目前国外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主导模式是“资历框架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为我国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和经验,包括在政策法规制定、组织机构设立、等级标准开发、学分累积和转换、过往学习成果认证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资历框架难以满足数字时代全体社会成员多元复杂的学习成果认证需求,资历等级标准的相对静态性已经难以适应工作世界的快速变化,目前,国际组织和各国都在探索采取数字化手段来弥补缺陷、加大普及。我国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设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前期政策规划和实践进展来看,长期致力于发展“资历框架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平台”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将基于数字技术支撑的学分银行平台作为重要抓手,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智能化、保证学分信用的精准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创新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中国方案

为了构建与国际标准对接和具有数字时代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制度体系,基于我国的政策文本分析和国际经验比较,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

国家资历框架是上位标准,是各类学习成果等级和标准的顶层设计,也是各个行业资历标准的母标准。基于质量保障机制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保证,是将个人在任何场所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技能、能力,按照资历框架的等级和标准,通过认证给予认可的制度,以保证各类学习成果互认的对等公平和实质等效,保证学分的質量和社会公信力。基于学分银行制度,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成果认证的资历和学分,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和平台进行积累、互认和转换,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畅通的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通道。

基于我国教育体系和多元化学习成果类型,张伟远等提出了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架构,凸显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四教融合;四教与各类业绩之间的融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融合;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融合,如图1所示 [22]。

从图1可以看到,国家资历等级的划分参照普通教育系列,由低到高划为7级,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各类业绩都对照普通教育系列的资历等级形成相应的资历等级。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技能、能力四个维度,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首要标准,是不分等级的通用维度,包括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个人品格、职业态度、责任感、道德规范、公民意识等,知识、技能、能力是分等级和与国际对接的标准维度。

(二)完善“标准+认证+平台”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中国模式

如前所述,国外大部分国家采用“资历框架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模式。然而,美国和韩国采用“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学分银行制度”模式。美国的学分银行是社区学院/文理学院的专科与普通高校的本科进行衔接的校际学分互认制度,韩国是为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或者终身教育机构的学习获得专科和本科学历,所有仅限于学历教育。我国采用“资历框架及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三位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包括标准层、质量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如下页图2所示。

图2显示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标准层(资历框架)。资历框架标准包括资历框架等级、资历框架维度、资历框架标准和行业资历等级标准。

质量层(学习成果认证)。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通过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不同类型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互认的公平公正和实质等效,包括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外部质量评审机制和成效为本评价标准。通过学习成果认证的课程可以进入数字资历名册,供人们选择有质量保障的课程。个人通过在各种场所、采用各种方式、先前部分课程、过往学习经历所获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技能、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得到认定和认可。

平台层(数字学分银行)。平台层包括学分银行制度和数字学分银行平台建设。学分银行要显示推动全民学习,让学习成果以学分形式进行存储、积累、认证和转换的体制机制,具有全民学习成果零存整取、通兑互换、信用积累、学分借贷等教育和社会功能[23]。数字学分银行通过建立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和数字化学习档案,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成果认证,转换为统一的存储学分,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兑付为相应的资历,成为个人入学和就业的依据,有利于学习者规划终身学习道路。

应用层(学习成果)。资历框架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学分银行制度适用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各类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过往学习的学习成果。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为教育与服务对象,以社区学校为主体的一种形式化、组织化的教育形态,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发展和学习需求,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24]。老年教育是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重问题的重要方式,基于积极老龄化的原理,充分挖掘和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尤其是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用成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一。

(三)推进立法工作和建立组织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资历框架的建立和应用必须有相关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大多数国家都颁布了资历框架专项条例。根据我国当前立法现状,建议可以选择以下三个途径之一开展立法工作:一是加快当前国家《终身学习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在其条文中专设“资历框架”一章,以此作为资历框架法律基础;二是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将其易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与资历框架条例》并加入相关内容;三是专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资历框架条例》。

采用多方联动的治理模式,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推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资历框架是联接教育与行业需求、教育与市场需求、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一项国家层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方能实现。建议由教育部统筹,联合人社部、民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工作路线和时间表。组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制定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法规条例、管理机构、质量标准、体制机制等。

授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主管机构,持续鼓励和支持相关试点工作。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资历框架主管机构一般是新设国家层面委员会,或在原有学术评审机构基础上增加职能。根据当前机构改革部门精简精神,建议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学位与资历框架委员会”,委员会执行办公室分为“学位办”和“资历框架办”,分设在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从国际经验来看,资历框架的构建路径呈现“地方→国家→国际”由下至上的规律。在相关的政策框架下,根据各地发展特色,鼓励地方通过部门间联合开展区域性资历框架的研制、以及相关学分积累和学分转换的实践探索。

(四)制定基于质量保障机制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鑒于资历框架标准下的学习成果认证是以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成果认证为核心,建议在政府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设立专门的资历认证处,负责制定学习成果认证的质量保障机制、标准、工具和方法,评估和指导地方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实施资历框架下学习成果认证的实践。

建立过往学习成果的认证机制,减少重复学习和激励终身学习。通过过往学习成果的认证制度,人们在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家庭通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如培训证书、MOOC课程、创新创业业绩、专利、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能够得到教育机构、社会和雇主的认可,减少人们的重复学习,激励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畅通人们学业上升、职业上升、社会上升的通道。

(五)完善数字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精准服务

在基于资历框架标准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学分银行建设中,明确学分银行制度在资历框架标准和学习成果认证中的定位和作用,探索学分银行运行体系,开展学分银行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央行+地方行+机构行”的模式。为了确保对学习成果进行等价交换,制订统一的学分计算标准作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基础。建立学分银行数据库建设标准和学分银行运行标准,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经认证以学分的形式得到统一的储存、积累和转换。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以行业资历等级标准为参照,推进学分银行在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衔接功能,形成以能力单元为最小能力任务的可视化单位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技能以及能力要求,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畅通人才多模式发展渠道,反映行业各职能对人才层次和质量的资历要求。

(六)加快加入UNESCO《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步伐,为全球终身学习制度建设提供中国经验

利用我国加入UNESCO《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契机,有助于加速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質量发展;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同时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就《公约》条款的分析,我国目前需要做出以下政策应对:加快建设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加快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和资历评估;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同时,我国正在形成的终身教育制度的中国方案,大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应用也逐渐成为我国的优势,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终身教育治理,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方案和创新经验。

五、结语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制度,虽然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以及学分银行制度等取得了一定进展和经验,但在国家层面相应的制度建设推进依然缓慢。因此,在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制度建设需要取得系统性的进展,利用我国发展数字强国的机遇,完善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技术支撑,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三位一体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模式,在资历框架标准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制定各行业能力标准,建立基于成效为本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评审制度,开展教育和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和行业用人要求的精准对接,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加快推进网络化、个性化、智慧化的学分银行制度和平台建设,为社会成员提供开放灵活和高质量的终身学习制度和环境。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加快加入UNESCO《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的步伐,向国际社会贡献数字时代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中国方案和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丽,任萍萍等.后疫情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视域与中国卓越探索——出席“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21,(5):1-9.

[2] 李家成,程豪.互联互通:论终身教育体系中教育机构间的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21,(1):58-65.

[3] 王丹阳.新时代学习大国构建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39(5):70-75+111.

[4] 魏继昆,张耀元.习近平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重要论述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4):67-73.

[5] Portulans Institute.Network Readiness Index 2022 [EB/OL].https:// networkreadinessindex.org/wp-content/uploads/reports/nri_2022.pdf,2022-12-28.

[6] 关成华,陈超凡等.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7):13-21.

[7] 石伟平,林玥茹.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21,(1):34-40.

[8] UNESCO.Reimaging our futures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 [E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 pf0000379707,2021-11-10.

[9] UNESCO.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EB/OL]. https:// 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32555_chi,2015-11-04.

[10]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 [EB/OL].https://sdgs.un.org/ goals/goal4,2015-09-25.

[11][21] 张伟远,谢青松.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基于新《职业教育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22,38(6):37-44.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EB/OL].http://www.gov. 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7.htm,2121-10-10.

[13] 赵宏,王小凯等.政策工具视角下高等继续教育政策文本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174(6):84-93.

[14]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中国学分银行建设进展调查报告[EB/OL]. http://www.jslecb.cn/jscbxw/sykx/254622.shtml,2021-02-02.

[15] 张伟远,谢青松等.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全球化发展的关键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3):44-50.

[16] 张伟远,谢青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11-17+39.

[17] 谢青松.区域资历框架的构建和对接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36-45.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拟定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草案的进展报告[E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 pf0000370155_chi/PDF/370155chi.pdf.multi,2019-11-27.

[19] 张伟远,段承贵.终身学习立交桥建构的国际发展和比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9):9-15.

[20] 张伟远,谢青松等.东盟终身教育资历参照框架和质量保证系统的构建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12-20.

[22] 張伟远.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基础和模式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28-35+45.

[23] 谢青松,白然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近二十年国内学分银行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75-86.

[24] 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204(3):9-13.

作者简介:

张伟远: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开放和远程教育、资历框架、学分银行、继续教育。

谢青松: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

谢浩: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教育治理、学习型社会建设。

杜怡萍: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终身教育。

Chinese Scheme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Digital Age

Zhang Weiyuan1, Xie Qingsong2, Xie Hao1, Du Yiping3

(1.Capital Institute of Learning Socie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g Data Application, Chongqing Ope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2; 3. Division of VET, Guangdong Academ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035, Guangdong)

Abstract: Digit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have brought about the reform of the basic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National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cerns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such as economy,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s and diplomacy.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national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has been call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Due to the lack of national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system, the accredit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lacks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and the number of credit banks is large but the number of beneficiaries is limited. The paper defined the mean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established the accreditation system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which was guided by the seniority frame standard, and the trinity system framework of credit bank formulation.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formed by many years of exploration abroad, including: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Q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QF, the level standard of the QF, the learning outcome accreditation system,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system of the credits of the qualification, the prior learning accreditation system and so on.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f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gital age, including consummating Chinese scheme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standard + accreditation + credit bank”;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lifelong learn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system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veloping a learning outcome accreditation system based on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improving credit bank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one-stop, personalized and intelligent precise services; accelerating its accession to UNESCO Global Convention on Recog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and providing a Chinese model and experi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in the digital age.

Keywords: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society;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learning outcome accreditation; credit bank

责任编辑:宋灵青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会学分银行终身学习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研究
学习型社会下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