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2023-04-19 14:08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王加亮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作业探究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王加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只有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深入了解,才能为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强化,从而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逻辑思维方法。渐进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将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组织。通过渐进式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构建逻辑思维体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先回顾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知。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逐步拓展思维,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而引入更复杂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渐引入复杂的图形,让学生逐步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教师示范证明方法,如利用平行线性质进行证明;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证明方法,如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推理的严谨性和证明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注重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介绍概念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通过数学史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来源和意义。此外,在数学概念中涵盖了诸多相似的概念、定理、定义,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比如,在教学函数时,可以从函数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本质和应用价值。又如,在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三角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将分为三角形全等以及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其中的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挖掘出几何图形概念定理之间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互动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讲解“方程”知识时,教师应该从方程的本质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方程”就是建立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基础上的。在讲解“解集”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解集”的实质,建立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基础上。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法、归纳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正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观想象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类比方法、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一)运用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1.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提高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实际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某商店销售一种商品,进价为每件40 元,售价为每件60 元,每月可售出300 件。经调查发现,每降价1 元,每月便可多售出20 件。请问该商品售价多少时,每月的利润最大?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建模和求解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函数性质解决最值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函数模型、函数关系式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思维训练的设置和实施,设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思维训练题目。

2.鼓励学生从知识出发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要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展开相关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函数图像才是反比例函数呢?”“你能不能从反方向入手,试着画出一些反比例函数图像呢?”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方案。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情境教学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其思维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鼓励学生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有理数”一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有理数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站起来说:“有理数就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是表示整数、分数以及正整数等概念的集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分数和负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逻辑思维,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并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构造图形并探究其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圆柱体体积计算”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的容器,用自己的双手感受一下圆柱体体积的大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良好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在课后作业中通过加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各个作业内容中,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两个部分,基础练习主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练习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证明题或构造题;在函数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实际问题建模练习。课后作业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起到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点或拓展延伸等方式,建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后作业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

除了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内容外,教师还应全面优化课后作业形式。如举办数学竞赛、开设数学兴趣小组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点燃他们的创新热情。除了常规的计算、概念辨析等内容之外,还要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作业形式上,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如菜单式作业、选择型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另外,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相学习,还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典数学题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经典的数学题目进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二次函数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二)强化作业反馈与指导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的作业。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布置一些证明题或构造题;在函数教学中,布置一些实际问题建模练习。总结和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通过本次课堂,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和方法?请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你认为自己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教师要在作业反馈和指导阶段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等,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强化数学思维逻辑。解题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未来,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入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快来写作业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作业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