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2023-04-19 14:08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教研室梁风雷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徽标体验式法治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教研室 梁风雷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协作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精准找寻体验式教学与新课标的重合点,将其合理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性。“真正的学习行动应该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体验是发展之源,发展是体验之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遵循新课标的有关要求,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体验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情境,造氛围——导入环节激兴趣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要求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体验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关键。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青春的心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希沃白板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课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乐或视频素材,将学生引入青春的世界。如播放一段青春阳光的音乐视频《青春的颜色》,同时搭配优美的风景图片和同学们开怀大笑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利用希沃白板这一交互式教学工具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创造情境,体验课堂。如设置一些教材中的小问题,让学生使用希沃白板输入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控制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组织拓展性学习,推荐有关“青春”的电影、名著小说或纪录片,让学生自主选择,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二、演角色,重体验——教师讲授共情感

角色扮演教学的基础是人际交往中的符号互动论,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沉浸式地体验课堂,与课堂环境展开“对话”,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内化与吸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提高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成效,教师可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课堂,在学生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例如,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社会中的各个角色,以此来认识责任,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更好地落实体验式教学。首先,教师要确定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选择社会中常见的角色,如家长、教师、医生、警察、公共服务人员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其次,针对每个角色,教师可以分配一些任务情景,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了解其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如可以为扮演家长的学生设计面对孩子在学校闯祸的情景,为扮演医生的学生设计面对急诊室医疗抢救的情景。在活动中,学生要按照分配的角色扮演,理解自己在角色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可以通过模拟对话、情景再现等方式来深入体验。

三、玩游戏,多认真——课堂活动注活力

教导学生的主要技巧是将其应做的事变成游戏。游戏化教学又称“游戏导向教学法”,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在“玩”的过程中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并学以致用,灵活应用于实践操作。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课堂。例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小游戏,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教会学生了解情绪,并正确管理情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情绪管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竞赛,提前准备好问题和答案,将问题投影到多媒体上,让学生使用希沃白板回答问题,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情绪管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设计与情绪相关的谜语,让学生猜谜语,同样将谜语投影到多媒体上,让学生快速思考并回答。通过猜谜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情绪的表达和解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将情绪表达词或情绪管理方法写在卡片上,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带领学生一边击鼓一边传递卡片,当鼓声停止时,拿到卡片的学生要说出对应的情绪或方法。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情绪的识别能力和情绪管理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萝卜蹲的游戏方式,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指令,做出与情绪相关的动作,如开心时跳起来,生气时蹲下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绪给出不同的指令,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表达情绪,加深其对情绪的认识,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四、做活动,乐实践——真情实感促体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理论指出社会即教育,丰富多元的社会资源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助力,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真实体验。例如,在教学《丰富的社会生活》时,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与社区人员一起进行社会活动,从而乐于实践,真情实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提前策划,选择适合的社区活动,并与社区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活动真正实施,让学生了解社区合作的价值,并邀请社区人员来校分享工作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社区中的合作氛围,了解社区的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设计社区合作计划,鼓励学生选择相关主题,如环保、义务劳动、关爱老人等,确定目标和计划,并与社区人员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社区合作计划,与社区人员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并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环境整治等活动,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

五、组项目,小组学——合作探究享乐趣

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某一具体学习任务自主完成对学习资源的探索、实践和应用,是一种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展开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全身心融入课堂。例如,在教学《美好集体有我在》时,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增强凝聚力,设计集体徽标”的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方式引入集体徽标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集体徽标对一个团队或组织的重要性,与学生讨论其熟悉的徽标,引导学生思考徽标所代表的意义。

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 名学生组成,由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成员,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均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如设计、策划、调研等。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设计集体徽标的要求,包括徽标要体现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形象要独特鲜明、色彩要符合团队氛围等。同时,为学生提供设计素材,如颜色搭配表、图形库等,帮助学生进行设计。

再次,学生小组要进行调研和讨论,了解团队成员对集体徽标的需求和期望,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团队成员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生成,共同设计和修改徽标。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某一方面的内容,如图形设计、文字设计、色彩搭配等,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同时注重整体效果的统一。学生小组完成设计后,需要进行内部评审和修改,了解团队成员的意见。

最后,在各小组完成设计后,教师引导其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学生对展示的徽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并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六、辩论赛,炼思维——身临其境提兴致

“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由此可见思维的重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体验式教学,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起学习的兴致,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辩论赛主题确定为“生命可以永恒吗?”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永恒的追求,并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主张“生命可以永恒”,反方主张“生命不可以永恒”,两方代表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准备自己的辩论观点和论据,收集相关资料。辩论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前的讨论课,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整理自己的证据以及反驳对方的素材,然后确定辩论赛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让两方代表轮流发言,正方和反方都有一定的时间来陈述自己的观点。辩论过程中,学生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对方观点。辩论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辩论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辩论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回顾自己在辩论赛中的表现,思考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及辩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的乐趣,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七、借案例,表观点——知情意行深体验

案例讲解作为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具体的问题描述,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思考、分析、论述,继而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高效展开体验式教学。例如,在教学《理解权利义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层面来讲,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儿童权益保护、劳动法律保护等,通过案例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权利义务,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权益和义务。从情感层面来讲,选择具有情感共鸣的案例,如人权侵犯、校园暴力等,引发学生对权益和义务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体验权利受损和义务缺失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困境。从意识层面,教师可以展示国际案例,如国际人权影响力大的事件,以及国际组织对权利义务的倡导和维护,通过案例向学生传递权利和义务的全球意识,让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行动层面,教师可以选择成功的案例,如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组织等,通过回顾和讨论案例,向学生传递积极行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行动来推动社会进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八、出校园,进家庭——作业布置讲生活

“家长言传身教,思行立德;孩子学以致用,兼善天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家庭教育,带领学生回归家庭,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教育,感受生活的真谛。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家庭,为学生布置生活化家庭亲子作业,让学生体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拉近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师可以布置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相关的主题家庭活动,如制作家庭相册、写一封感谢家人的信、制作家庭定制海报等,旨在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关爱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了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学生可以采访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了解其对亲情和教育的观点,帮助自身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特点,加深对亲情和家庭教育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推荐适合亲子共读的书籍,鼓励家庭成员一起阅读并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在学校报告或小组分享中分享其共读体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和家人一起参观与亲情和家庭教育相关的场所,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儿童福利机构等,亲身体验家庭的重要性,在校外获得更深入的亲子学习体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九、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并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长,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对课堂学习充满热情。

猜你喜欢
徽标体验式法治
中华诗词学会徽标( LOGO )说明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刺与柔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徽标的解答——由“形”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