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

2023-04-19 14:08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陈佳佳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理解逆向数学知识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陈佳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是当前数学课堂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逆向教学是一种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常规教学中由因及果的学习方法,逆向教学是给出相应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推理,使学生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深刻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当前的大单元教学与逆向教学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重点指向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科学进行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学习空间,强化学生对数学单元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现存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过于保守

单元教学是新课标重点提倡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采用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深度理解。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单元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过于保守,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相对片面化、浅层化。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仍然倾向于受应试教学经验的支配,采用单一保守的讲述式教学法。针对整个数学单元,教师在整合单元知识的基础上统一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播数学知识,未能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这种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化,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使学生对单元教学的体验不够深刻。保守的单元教学方法未能引起学生理解能力的量变到质变。

(二)学生主动思考意识淡薄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主动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而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比较淡薄,没能意识到主动探究的重要性,也未能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这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单元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以体系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当前小学生的独立能力相对较差,间接造成被动的生活及学习态度,迁移到数学单元学习中则是主动思考意识薄弱。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对数学单元知识的体验也不够深刻,理解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三)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不深刻

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单元知识。实践证明当前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理解仍然处于学科知识的直接获取中,无论是对单元知识的探究过程还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都不够深刻。一方面,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取浅层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灌输中通过反复练习锻炼相关数学技能,未能经历深刻体验、主动思考、亲自实践的过程,因此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结果的推理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很少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去主动挖掘数学问题,更没有经历分析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局限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未能在深度理解数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应试课堂保守的特点,开创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新局面。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单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度思考如何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结果进行逆向推理。其次,教师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精选引出数学结果的趣味性话题,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在数学结果的推理分析中,教师会将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作为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深化学生对数学单元教学过程的体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应用,促进单元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是引导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创新改革。

(二)强化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学生是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主体,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对数学结果进行逆向思考及推理,以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的形式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逆向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数学问题,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话题不断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逆向教学设计中,学生需要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打破应试思维的限制,对数学话题进行多维度思考,发散思维,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不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主动思考意识。

(三)拓展学生探究理解深度

逆向教学本就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数学结果的逆向推理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逆向教学在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对数学单元探究理解的深度。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数学结果为引导,鼓励学生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搜集、筛选、分析、整合学习资源,对数学问题进行科学推理,导向学生深度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在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学单元知识的精髓,深刻体验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深度理解数学单元知识,实现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指导逆向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是指导大单元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标准界定。小学数学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以科学的目标指导单元教学活动。逆向教学是以数学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而数学结果又具体体现了学生在数学单元学习中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因此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导向逆向教学活动,给予逆向教学科学性的指导。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具体结合数学单元内容,立足小学生的认知现状,提出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指导单元逆向教学活动。这样教师能够在逆向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分解,有序指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针对性理解。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明确为“准确掌握整十、整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蕴含的算理;能够灵活运算有余数的除法;能够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掌握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科学指导逆向教学设计,指明学生需要深度理解的数学领域,推进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二)系统开展教学评价,动态调整逆向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深度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助力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的掌握。逆向教学设计便是一种“评价先行”的教学模式。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及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调整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制定系统的教学评价,检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进度,及时引导教师动态调整逆向教学,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展开数学探究,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及本质规律。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的单元教学为例,在千克与克的单位概念逆向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相互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在两个单位换算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采用习题练习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概念换算的理解;在千克与克的应用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成果展示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应用理解进行评价,然后根据教学评价成果及时完善逆向教学设计。这种立足单元整体开展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能够为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提供有力保障。

(三)引入趣味数学成果,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而逆向教学的实施同样是以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前提。在逆向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全身心投入数学结果的推理验证中。学生结合个人经验与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理论及规律的理解。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整体性的教学思想,不断关注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探究兴趣,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优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小学生大多对有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数学成果的趣味性,以有趣的数学成果点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理解深度。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和长方形》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逆向教学设计中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入趣味性教学成果。如在探究长方形特点及周长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常见的课桌都是长方形的,为什么学校要统一设计成这个形状?”这样的话题对学生来讲充满趣味性及探索价值,从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出发,探究长方形桌子的优势,从而深入理解长方形的本质。

(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探究思路

合作探究是一种以交流分享为主的学习方式。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会交换思维方式与知识储备,共享不同的学习方法,拓展探究思路。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认识到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共同推理数学成果,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逆向教学的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展开具体调查,深入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模式、学习能力及情感价值现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划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各小组成员实现优势互补。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中,不同学生之间可以在思维交换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不同角度对数学话题展开多方探索,从而在思维拓展中深度理解数学知识。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小组展开合作探究:“超市中大容量的液体通常会用升作为计量单位,而小容量的液体则主要以毫升作为计量单位,请具体分析这一现象成因。”小组成员会从两个单位所表示的容量、消费者心理、产品数据统计及营养成分等多个角度展开逆向推理,从而拓展探究思路,延伸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

(五)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同,统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数学单元教学中应重视多元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指向“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结合数学单元中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单元教学方法的应用,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学习体验中获得数学理解能力的提升。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对不同商品的物价进行调查,在计算不同商品总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证明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则。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探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强化对推理过程的体验,这样才能在深刻的学习体验中理解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本质,实现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指向学生的“理解”科学进行逆向教学单元设计,以数学结果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理过程。同时,教师要在单元逆向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过程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解逆向数学知识
逆向而行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