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2023-04-19 14:08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刘永万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刘永万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显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兴趣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层、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素养的培养等。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分析项目学习法在个性化项目设计、资源提供、问题驱动学习以及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创新思路,促使学生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实际应用。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难以深入理解抽象概念。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主动学习能力,难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整体认知。

(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足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数学往往被认为是抽象枯燥的学科,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这种认知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投入。缺乏趣味性的学习方式难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

(三)缺乏实际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基础知识灌输,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践活动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场景缺乏深刻理解,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科整合不足

小学数学涉及多个知识领域,但是传统教学往往分科进行,缺乏学科整合,学生难以形成对数学整体结构的清晰认知,容易将数学知识视为孤立的点而非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分科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形成更广泛的认知结构。

二、项目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项目学习法注重通过实际项目与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抽象概念灌输,项目学习法提供了更具体生动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使数学不再被视为枯燥难懂的学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

项目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总结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团队协作、信息搜集与分析、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项目中遇到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思维,培养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项目学习法倡导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思考过程,而非仅仅追求最终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强化数学知识迁移应用

项目学习法注重小组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数学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通过讨论、协商,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这种交流互动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知识在不同场景中的迁移和应用,使数学知识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项目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实施路径

(一)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项目

个性化项目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学生在能够理解和应对的学习任务中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增加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这种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多样性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同时,个性化学习项目的设置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因水平相近更容易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互相促进、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数学学科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另外,个性化项目设计有助于扩大数学学科的学习领域,满足学生对数学多样性的认知需求。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为例,考虑到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项目。对那些整数运算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运算,强化基础概念的理解。例如,通过购物场景中的收支计算,让学生体会正数代表收入,负数代表支出的概念,从而初步了解整数的实际应用。对运算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复杂的项目,要求他们进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并将这些运算嵌入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中。

个性化项目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以引入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游戏得分的项目,要求他们通过整数运算来计算每轮游戏的得分变化,从而加深对整数运算的理解。此外,在项目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科整体水平,可以设置多学科综合项目。例如,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结合,设计一个调查与统计的项目。学生需要在项目中运用整数运算来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路径中,教师可以定期调查和评估学生能力,了解每个学生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具体水平,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项目难度。

(二)为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为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需要主动查找、分析和整合各类信息,这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资源的利用,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对数学学科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此外,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在项目学习中引入适当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数字化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项目学习法的实施路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使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结账等。为了支持这一项目,教师可以提供包括文字材料、数字表格、实物示例等多样的学习资源。文字材料可以包括购物小票、菜单等,通过这些实际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数字表格可以包括价格表、预算表等,使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实物示例如购物物品、食材等可以作为具体的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另外,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资源,如视频、互动模拟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看到小数加减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具体运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互动模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通过模拟购物等情境进行小数运算,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多媒体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化工具为学生提供更灵活便捷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参与在线讨论,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数字化工具如电子计算器、在线模拟计算器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高效的小数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这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和运用工具的能力。

(三)引导问题驱动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驱动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另外,问题驱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促使学生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与应用层面,而是更能够理解数学的本质,形成对知识的深入探究。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一课为例,项目学习法的实施路径中引导问题驱动学习是关键一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以烘焙蛋糕为背景,要求学生计算在不同的配方中原材料的分数乘法关系,如面粉、糖、牛奶等。这个问题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分数乘法的兴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具体应用,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如“如果配方中的面粉是2/3 杯,做3 个蛋糕需要多少杯面粉?”“如果糖的比例是1/4,而我只做了一半的蛋糕,需要用多少糖?”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在这一实施路径中,教师的角色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者,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培养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强化数学知识迁移应用

小组合作项目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智慧,促进数学知识全面理解。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更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集体智慧的汇聚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小组合作项目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在小组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模式,拓展思维广度,形成更灵活的思考方式。这种跨学科、跨思维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百分数》是一个涉及实际问题和计算的重要内容。通过项目学习法的实施路径,教师可以针对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学习,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商场购物计划”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购物团队,需要在规定的预算内完成一次购物。购物清单包括各类商品的百分数折扣信息,学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实际支付金额。例如,商品A 标价300 元,打8 折;商品B 标价200 元,打7.5 折,学生需要计算折扣后的实际支付金额。在这一项目中,小组成员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商讨如何规划购物,以及如何利用百分数知识计算实际支付金额。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承担不同的责任,有的负责查找商品信息,有的负责计算折扣,有的负责记录实际支付金额。通过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在项目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如果我们的预算有所增加,会对购物计划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商场提供不同的折扣方式,应该如何重新规划购物计划?”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讨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购物计划和计算过程,从而激发更多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百分数知识计算,还能够形成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项目学习法既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中获得了实际运用的经验,又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实施路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讨项目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发现其在个性化项目设计、资源提供、问题驱动学习以及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项目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强化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研究结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强调了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未来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注重个性化、实践性与合作性,以促进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素养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趣的运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