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策略

2023-04-19 14:08福建省石狮市祥芝镇莲坂小学林文挺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统计图双减

■福建省石狮市祥芝镇莲坂小学 林文挺

在传统教学中,作业作为教学的延续和知识巩固而存在,是推动学生及时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将学生的成绩与作业数量挂钩,而没有与学生基础挂钩,让学生在写不完的作业中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双减”政策则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提质增效教学策略,其中直接提出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要求。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作业优化的必要性出发,从提质减量、个性化作业、新形式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方面对数学课堂作业进行创新改革。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还存在影响学生知识积累、数量多、质量低、不具有针对性、形式单一等问题。之所以说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会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和素养的积累,主要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导致部分学生会一直卡在思考阶段,从而浪费课堂时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在评讲作业的时候,也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提高认知,而是直接以班级平均水平为基础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不能让本就基础薄弱的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理解数学理论。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数量多、质量低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让各个基础的学生在消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的同时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整体产生压力较大的疲惫感。此外,课堂数学作业形式一般以书面作业为主,很少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导致学生在重复的学习中对课堂作业产生倦怠。

(二)“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作业优化的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打开了新的大门。在“双减”政策逐步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另觅课堂数学作业设计新途径,体现数学课堂作业减量提质、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价值。

立足课堂教学实际设计定时、定量、高质量的作业,减量提质的价值便能得到落实。教师结合学生不同能力水平设计基础、中等、进阶等层次的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符合自己数学基础,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向更高一层迈进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感受“双减”背景下针对性作业的价值。通过信息技术、希沃白板、UMU 平台中不同形式作业的布置和及时反馈,教师结合数据化的内容为学生布置合适的课后巩固作业,以解决之前单一作业带来的作业完成兴趣不足的问题。作业评讲和教学回到课堂,也可以减轻家长作业辅导负担。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作业

“双减”要求教师在“减量”“提质”上下功夫,以减轻当前学生课堂数学学习和作业带来的压力。明确教学内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在不同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式大不相同。明确教学内容能够让教师下阶段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课堂教学作业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教师需要分析之前的教学经验、教材内容、线上教材详细分解的知识点以及学校的专业化补充资料,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层,为设计合适的作业做好准备。

分层后,结合自身对班级学生的了解,设计符合课堂教学时间的定时、定量、定层次的高质量作业,以推动学生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其中,定时就是规定学生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教师准备的课堂作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是指教师针对每一阶段的学生准备数量适宜的作业,作为学生课堂训练的内容;高质量主要是指与教学核心内容相联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和数学知识掌握的作业。这样的综合作业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减轻学习压力,提高课堂作业完成效率。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中的“有多少块糖”为例,教师便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结合“双减”要求,设计定时、定量、高质量的课堂数学作业。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横着数”“竖着数”“列算式”等重点内容,结合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糖果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确定的时间内数出5 颗、8 颗、15 颗糖果。

接着,教师可以确定三项作业,分别是让学生“数棒棒糖”并用笔记录糖果一行几块,总共几行以及最终的糖果数。除了这些作业以外,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数熊猫”“数格子”“数青蛙定距离跳直线”等作业进行合理分工。

教材上的核心数学作业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与乘法之间的联系。将作业与课题融合起来,教师能够及时评价作业,让学生通过推理和分析明确答案,以减轻课后作业中家长辅导学生的压力。这样的教材基础性作业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二)结合不同基础设计针对性的作业

同一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存在不同的,这种不同刚好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完美契合。因此,面对不同学生之间学习基础的差距,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符合他们自身学习基础的作业内容,这样设计的作业便能够让班级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基础、结合整理归类作业学情、设计层次性作业任务、课堂合理布置作业任务、巡视学生作业效果、整理学生作业完成思路等都是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方程”为例,教师便可以在随堂作业专项课中结合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设计针对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教学。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包括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解方程等不同基础的作业层次。

从解方程出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之前掌握的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推理出对应的方程式和解方程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通过之前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推理出对应的方程式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从认识方程、搭建方程、解方程、方程的实际应用的课堂层次性作业,以推动学生逐渐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层次性的作业。

1.基础层次:认识方程。

10 克等于2 克加一颗樱桃的质量。请同学们将樱桃的质量设为x 克,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2.中等层次:解方程。

(1)一辆小汽车到站的时候有8 个人下车,5 个人上车,车上现在有16 个人,车上原本有y 人。请结合这句话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

(2)解方程:x+5=10+5

(3)解方程:y-7=12

(4)解方程:6x=156

(5)解方程:3x=630

(6)解方程:x÷28=0

3.优秀层次:方程的应用。

(1)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数是45°,请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2)一个篮球x 元,三个篮球180 元,求一个篮球多少钱?

(3)一支笔3 元,小明买了一支笔和三瓶饮料一共花了12 元,求一瓶饮料多少钱?

在设计这样的层次作业之后,教师便可以通过线上展示,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将作业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可以将这些作业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计算之后,再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从而深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之后,教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筛选出典型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希沃白板展示出来,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如此,学生便能在小学数学课堂层次作业完成中搭建完整的方程思维。

(三)利用多种技术设计综合衔接作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样化课堂作业将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工具。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一改之前对课堂单一书面作业的看法,从而感受到课堂作业的新方向和新发展。此外,这样的作业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基于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多样的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线上课堂数学作业形式,并与线下数学书面作业进行有机结合。

确定教学核心重点、选择信息技术或者程序平台、设计与线下作业相互补充的课堂作业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线上完成作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家长和学生,便是利用多种技术设计线上和线下相衔接的数学作业的重要内容。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为例,教师便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选择umu 互动教学平台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作业。本节的教学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等相关知识。利用umu 互动平台搭建线上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包括统计班级同学出生季节、线上制作条形统计图展示蒜苗生长情况、引导学生结合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等。

结合多种形式的课堂作业,学生线上完成作业内容,并借助线上工具在希沃白板上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回答情况进行评价。例如,班里有10 个学生在春季出生、15 个在夏季出生、23 个在秋季出生、12 个在冬季出生,学生现场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哪一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并对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除了这一线上作业之外,教师借助平台中的蒜苗背景不同模块展示,让学生依次借助小组中小明、小强、小红、小娟记录的14 棵蒜苗高度的统计数据,绘制蒜苗高度条形统计图,在蒜苗生长动画背景下,利用第2、4、6、8、10、12 天对蒜苗的高度1、3、7、10、14、15 的数据,让学生分析并绘制对应的折线统计图,最终展示14 天中蒜苗的平均高度。这样的线上课堂作业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形式中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等重点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作业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向家长反馈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导家长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课后线下和线上衔接教学。

(四)重视思维发展,设计开放型作业

课堂作业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确定性答案的作业中,而是应该重视探索性的能够推动学生打开思维的作业设计。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以往确定答案不同的一面。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具有探究性的综合实践作业,其中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思考维度、引导学生质疑、推动学生实践推理等都是这一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为例,教师便可以借助“密铺”“奥运中的数学”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结合“密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瓷砖思考“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哪些图形密铺出多样图案的瓷砖”,通过这一作业,学生自主思考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之间搭配密铺的瓷砖。接着,教师让学生去生活实践中寻找答案。这一作业没有唯一的答案,能够让学生了解图形之间的搭配,建立直观想象素养。

除了这一作业,结合“奥运中的数学”,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结合课件展示内容,了解奥运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如不同年限的奥运金牌、不同比赛时间、跨栏比赛成绩等。”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减轻学习压力,落实“双减”要求。此外,这一过程既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也能让学生在思考、实践、推理中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得到逻辑性搭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工具。“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作业的优化是符合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要求的,也是推动学生感受数学学习趣味的重要模式。基于此,首先,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作业,为课堂作业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依据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设计针对性的作业,以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减轻学生压力;再次,紧跟时代利用多样设计布置衔接化的作业,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最后,布置思维开放性的作业,推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统计图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