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感受地理之美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3-04-19 14:08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六中学许立森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兰亭中学张玉梅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双减案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六中学 许立森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兰亭中学 张玉梅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面临重大调整。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政策要求进行相应改革与优化。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通过分析政策要求和学生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寻找符合时代潮流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重点关注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创新,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双减”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突出实践性

“双减”政策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提出了突出实践性的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引入地理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比如,针对气候变化的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地采集数据、分析结果,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模拟仿真或实际案例演练,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例如,学生模拟灾害应急预案设计,加深对地质灾害成因及应对方法的理解。此外,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对地理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双减”政策对高效课堂的要求。

(二)强化互动性

“双减”政策要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强化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例如,在课堂中引入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主动性。分组讨论地理案例,学生可以展开思维碰撞,分享不同的见解与经验。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地理问题,如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分组辩论,一方讨论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提出城市化能够改善人居环境的观点。这种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碰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投票系统或在线平台,让学生通过电子设备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信息技术能够迅速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比如,在讨论地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投票系统让学生选择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然后展开课堂讨论。这种互动性的设计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建立更深入的学习认识,符合“双减”政策对教学互动性的要求。

(三)注重多样性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地图展示、视频讲解、实地考察、互动游戏等,以呈现地理知识。通过地图展示,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地理信息;视频讲解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现象;实地考察则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此外,注重多样性还意味着在课堂中引入多样的地理案例和实例,涵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探讨城市规划时,可以选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四)融入实践应用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融入实践应用,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活动,如利用当地地理资源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内容涉及气候与农业时,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农业区域,了解当地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的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理解。另外,科技手段也是融入实践应用的一种方式。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地理数据可视化软件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地图数据、制作地理信息图,并从中提取有关地理现象的信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GIS软件分析城市发展规划的变化趋势,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变迁,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一)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增强教学吸引力

初中地理《保护大气环境》是涉及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碳排放等重要内容的教学单元。在“双减”背景下,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是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策略。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个情景: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市民关心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生态的影响。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如环保专家、政府官员、普通市民等,围绕如何改善大气环境展开角色扮演。这种情境化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吸引力。通过实例分析,教师可以展示真实案例,如某城市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的成效,以数据、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呈现,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应对环境问题的方法。此外,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也是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例如,设计大气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小组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调研或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大气环境的变化,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这一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时,在“双减”背景下,强化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这一主题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问题,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生态系统威胁等。以问题导向的方式,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有何异同?”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展开实际调查。例如,学生可以收集地区气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或者展开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变化背后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提出问题:“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呢?”学生展开讨论,思考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案例分析也是强化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变化案例,让学生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气候变化模式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强化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变化所引发的问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寻求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挑战的方法。同时,深入研究真实案例,如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多样性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和探索,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面临的挑战与变化。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在《土地资源》这一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是在“双减”政策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针对这一主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和学习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土地资源的初步认识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图片或简单案例进行直观讲解,帮助其建立基本的土地资源概念。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深入探究,如展开小型研究项目,调查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或实地考察等。对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其小组合作探究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对于更倾向独立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独立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土地资源相关的问题。另外,差异化评价也是差异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项目展示等,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性需求。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地理《土地资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选择,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和参与度。针对《土地资源》理解较为薄弱的学生,可采用图表、图片等直观展示,帮助其建立基本概念;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究项目,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个性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体验。

(四)强调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这一教学内容中,在“双减”背景下,强调探究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策略。本单元涵盖气候和降水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入了解这些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模拟不同温度下水汽凝结的过程,从而理解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此外,进行观察天气、测量气温和降水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分析,进一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研究或小组探究项目,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气温和降水如何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收集信息,展开调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当地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当地农业、生态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真实案例,如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这样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课外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双减”政策对高效课堂的要求。

(五)教学手段多样化,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认识宇宙》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本单元内容涉及宇宙的构成、行星运动、天体活动等,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知识。利用视觉化教学手段展示天体模型、宇宙演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宇宙的浩瀚。这种视觉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知识。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提升教学灵活性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软件、天文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模拟天文观测或实验,如模拟日食、月食现象,亲身观察宇宙。探究式学习同样是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一部分。教师设计探究性任务或小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宇宙中的某一现象或天体,发现规律并进行展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例如,组织宇宙知识竞赛、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更好地理解宇宙知识。总的来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初中地理《认识宇宙》的教学更加灵活生动。通过视觉化教学、科技工具的应用、探究式学习和互动性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知识,提升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满足“双减”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三、结语

本文从“双减”政策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出发,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强调情境化学习环境的创设、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强化、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视以及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些策略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双减”背景下,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将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助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双减案例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