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2023-04-19 14:08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核心文本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田 甜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深入人心,要求各级各类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导向,以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读中写、写中悟”,对语文知识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运用,并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入其中,创新教学活动、更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教学课堂。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首先,简述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概念及价值;其次,结合核心素养培养方向,简要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最后,结合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围绕“课标要求”“语文要素”“多元教学”“练笔写作”四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

一、阅读与写作一体化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也可以称为“读写结合”,该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独立性”学习特点,将语文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首先,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将阅读学习中获取的经验有效转化,通过写作活动自由表达,语言运用能力随之得到提升。其次,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通过多文本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语句和修辞手法,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扩充,词汇量、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经验也会愈发丰富,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的语言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将其科学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科根本教育任务,因此,“阅读”与“写作”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实施,语文学习实现了有效融合,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用经验、扩充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进行学习实践,强化学生阅读印象及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实现了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二)强化学生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以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感悟。随着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开展,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本创作技巧、扩充词汇储备,并在字里行间获取全新的写作灵感,用写作的方式自由表达,语言运用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背景下,实现了“理论经验”与“写作实践”的有效融合,既突出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也完成了习作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写作学习为学生预留了更丰富的学习空间,在自主构建文本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释放,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愈发强烈,所获得的学习质量也会更加理想。

(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阅读学习难度及写作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在高年段学习中,对学生语文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实施要求学生基于阅读材料对写作话题展开思索,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不断地思考、分析、探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正是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语文思维才得以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和深度探究能力随之提升。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标要求,明确所处学段读写重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提出要求:“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教育方向,教师可以将其与核心素养内容进行整合,基于学段特点科学构思课程活动,以实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有序开展。具体而言,综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教材资源加强整合编写目的,导语导学、精度略读、铺垫照应极为明显,既保留了传统的优秀课文,又随着时代发展增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课文。基于此,在教学活动展开时,教师要明确该学段的教育要求,详细分析教学实例,以明确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重点。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中,包含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还有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以及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单元学习以“万物有灵”为教育主题,为学生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基于单元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标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详细阅读课文,引导其自主总结经验。比如,课文《白鹭》中,作者对“白鹭”做出了诗一般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与赞美;《落花生》中,借助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讲述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中,以“桂花”为线索回忆美好童年,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厚重的思乡之情……基于种种阅读材料,作者以围绕“一件事物”做出描写,以景色、物品特点为基,实施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基于此,在单元习作活动《我的心爱之物》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心爱之物”,尝试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感情,以实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有效运用。

(二)丰富读写资源,结合要素设计读写课程

阅读是拓宽学生文学视野的主要路径,写作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利用文本材料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以拓展其文本创作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教材对每个学习单元提出了“语文要素”,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达成某些目标。基于此,在课程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实际科学构思课程,充分发挥课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并结合要素要求为学生设计“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课程,让学生通过读写实现知识的转化与经验的迁移。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学习中,包含课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等,语文要素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结合语文要素要求,主要目标为“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语文要素”中的第二点要求实施教学活动,精选单元课文内容,让学生将阅读学习经验迁移到写作活动中。学习课文《撘石》时,文中的关键词句想象村民们走搭石的画面,比如“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教师可以将关键词标注出来,让学生感悟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及村民互助互爱的品质。学习课文《将相和》时,文章由多个小故事组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故事情节品析语言,并进一步感悟人物品质。比如,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分别展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良好品德,两个人物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进而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内容展开深入探讨,让其分析两个人物的角色形象,并鼓励学生总结阅读学习经验,将该写作模式运用在自己的文本创作中,基于语文要素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

(三)多元教学模式,读写融合提高学科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策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可以加强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多元教学活动构思学习内容,以达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1.实施仿写训练,强化语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语用能力也可以强调为“语言运用能力”,旨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技能,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树立与整合,形成良好的语言,对语言文字内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及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构思“仿写训练”,带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掌握写作技巧,在仿写中获取更多有效的语言经验。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四季之美》一课中,本篇课文为散文文体,在文本创作中,作者采用“排比”构章,四个季节平均用力,并无开篇铺垫和结尾总结。比如,每一个自然段的首句都为“A 最美的是B”,其中,“A”为四季之一,“B”则是一天的某个时段。具体运用在课文中,主要体现为“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而详细解读内容,课文中还包含着多样的写作技巧。比如,在描写“夏季”的段落中,作者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一句,词汇“明亮的夜晚”与“漆黑漆黑的暗夜”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词汇搭配上“固然……也有……”更是集中凸显了对后者的描述;在“既是……也有……”的使用上,运用对比描写了夜晚景色的动态美。基于此,在本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文章中的语句,尝试掌握“排比”“对比”等写作手法,通过语文实践实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记录阅读感悟,提高审美素养。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通过语文学习强化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也是教育目标之一。该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相关作品,在自由表达中学会感受美,在文本构建中学会“创造美”。基于此,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及“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育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结束后记录阅读感悟,在文本构思中达成教育共赢。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中,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景象,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大榕树”的庞大与茂盛,结合自己的体验讲述“鸟的天堂”名不虚传,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现象的热爱与赞美。从文章表达特点出发,首先,作者“抓住了景物特点”,并根据观察到景象做出“表态”与“动态”描写;其次,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感”与“景色”有效融合。基于文章特点,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对本篇文章的感悟,鼓励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色,以文本创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开发阅读资源,练笔写作深化阅读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凝聚文学经典的同时还融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文知识。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其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教师可以基于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练笔写作”。练笔写作以“阅读体验”为基础,让学生整合阅读感悟、融合学习资料,在文本构思中提升其思维能力,同时用传统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 课《古诗三首》与第13 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学习中,课文学习主题相同,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通过对三首古诗和一篇课文的学习,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有了怎样的阅读感悟?请利用练笔记录自己的想法。”这一活动的构建成功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经验迁移到写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练笔创作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深入,文化自信得到增强,达成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有序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探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运用实现了语文知识的有效串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该教育模式的运用,立足教学实际科学创设语文活动,让学生将阅读经验迁移到写作活动中,同时利用写作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以读写融合促进学生思维转换,最终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