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拓展练习设计策略

2023-04-19 14:08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姜婷婷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数学知识活动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姜婷婷

小学阶段是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情况。为此,教师必须基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细化课堂教学流程与方法,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拓展练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手段,多样化的拓展练习活动有助于学生高效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对自我学习质量进行检测,查缺补漏,以此夯实课内学习基础,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说,一堂高效的数学课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活动。为此,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流程以及课堂拓展练习备课环节,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入手进行系统规划,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多样化的课堂练习中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步提升。

一、课堂拓展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推进多年,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核心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举措中,要求教师着重关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实际学习需求,各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也要突出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预设课堂拓展练习的教学活动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课堂拓展练习设计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善于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入手,围绕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应的拓展练习活动,确保课堂拓展练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辅助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活动时,教师要灵活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征入手,科学搭配拓展练习内容,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参与课堂拓展练习活动中去,助力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实践性原则

数学学科是一门极具工具性特征的理科课程。从学科知识内容的特征来看,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现阶段小学课本中的知识,大多以生活案例为依托展开设计。这种形式的教材设计一方面可以体现数学学科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基本特点,为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则是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引入抽象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具体、生动。教师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内容时,可以基于数学知识这一实际特征,从生活化的视角进行规划,以实践性问题为载体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应用与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题的备课环节,实践性原则还应当体现在学生深度参与方面。教师预设课堂拓展练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特征,灵活调整课堂训练的难易程度,避免出现拓展学习活动难度过大或者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情况,影响课堂最终的呈现效果。

(三)多样性原则

课堂拓展练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举措。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多样性这一基本原则。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来看,课堂拓展练习活动的多样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两个方面。首先,在练习内容多样性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尤其是在高年级数学课程中,既包含本年段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有其他年段的知识掺杂其中,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课堂拓展练习中,教师需要围绕这些多样化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并设计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课堂练习题,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知识。其次,在练习形式多样化方面。小学数学由于教学对象为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和活动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参与兴趣,为了保障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课堂练习活动,教师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活动时需要突出多样化的教学特征,尽可能选择类型多样且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呈现拓展练习内容,以充分保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互动的兴趣。

(四)时效性原则

课堂拓展练习应当与一般练习一样,突出教学内容设计的时效性这一基本原则。教师在落实环节应当提前预设课堂练习内容,并在完成当堂教学任务之后,基于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与互动情况引入其他辅助内容作为补充,保障学生在课堂拓展练习活动中能够系统且全面地兼顾各知识点内容的复习需要,夯实学生课堂学习基础,提高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在学生完成拓展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做出及时批改,针对学生习题的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通过这种当堂练习、当堂批改的一体化操作,充分彰显了课堂拓展练习活动的教学时效性特征,在有效评测与诊断中不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师进一步完善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拓展练习设计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课堂练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对学生学习而言,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并在教师的教学引领下高效互动和探究,以此达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这一特征也是许多学生课堂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活动时要能够从数学知识本质入手,以趣味性的形式进行呈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课堂学习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在拓展练习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或者趣味故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这种富有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学习的兴趣,保障课堂拓展练习活动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活动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课堂练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能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丰富课堂拓展练习活动,教师可以围绕“怎样包装最省纸?”这一主题展开探究学习活动。在拓展练习中,指导学生测量、拼搭以及计算等实践操作,探究不同摆法下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索最省纸的包装方式。在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拓展练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动手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实际计算与思考的过程中提升空间能力和想象力。

(二)设计层次性的课堂练习,调整整体学习难度

教师在设计课堂拓展练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班级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将习题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推进,并在练习活动中增加基本的变式训练、复杂的变式训练等多类题型。通过这样的设计尽可能满足各阶层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保障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拓展学习活动,夯实课内学习基础的同时,不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此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内生动力。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如果前期学习基础并不牢固,那么可能会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出现知识点混淆等各种学习问题。课堂拓展练习作为巩固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练习难度较大,可能会影响学生参与探究思考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教学应用环节必须增加层次性设计,做好教学铺垫工作,在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之后再逐步发散思维,以此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过解应用题之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具有层次性的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和探究:

1.学校盖教学楼要用20 吨沙子,用大车已经运了12.5 吨,剩下的改用小车运输。已知小车每次运输1.5 吨,要求一次运完,共需要投入多少辆小车?

2.学校盖教学楼要用20 吨沙子,先用5 辆大车运送一次,每辆大车运输2.5 吨,剩下的改用小车运输,已知小车每次运输1.5 吨,要求一次运完,共需要投入多少辆小车?

3.学校盖教学楼要用20 吨沙子。大车已经运了62.5%,剩下的改用小车运输,已知小车每次运输的吨数为已运吨数的8%,要求一次运完,共需要投入多少辆小车?

基于这样三组应用题的设计,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当的习题进行练习,课堂拓展练习的整体难度也能得到很好的平衡和调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对比这三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学生数学思维能够得到相应的拓展,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能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优化整体练习效果

考虑到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际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教师在备课阶段有必要从整体视角入手,提取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课堂拓展练习,提高课堂练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匹配性,借助这种针对性的学习互动,让学生准确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在学习体验中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助力学生高效吸收课堂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拓展练习的巩固作用。同时,在课堂拓展练习中,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易错点进行设计,定期带领学生开展专题训练、错题集中练习等拓展学习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专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依据课本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需要设计以下练习题:

1.“比”指的是什么?“比例”又指的是什么?

2.判断下面这些“比”中哪一组能形成“比例”?

①2 ∶3 和3 ∶4;②28 ∶4 和7 ∶10;③10 ∶2 和1.25 ∶0.25。

3. 用比例的形式描述5×8=10×4 这一算式关系。

除了上述类型的习题之外,教师在具体设计针对性的拓展练习内容时还可以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的吸收情况和兴趣特点,将多元化的设计因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不断提高课堂拓展练习活动的针对性,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

(四)设计系统性的课堂练习,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如上文所述,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关键的作用。相较于其他几门文化类课程而言,小学数学的知识难度呈现螺旋式的结构逐步递增,且整体学习过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课堂拓展练习作为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和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形式,在内容设计和选择方面也要兼顾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系统性设计原则,并契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特征,助力学生逐步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以此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在具体落实环节,首先,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以此为根据细化课堂拓展练习设计流程。其次,在有了准确的学生定位之后,教师就可以从课本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出发,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具有明确教育指向性的拓展练习内容,带领学生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练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系统性的拓展练习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学习能力变化情况,并基于这种动态的变化实时调整课堂拓展练习形式和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规划教学的同时,兼顾因材施教的基本需要,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举措大力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具体要求,从学生学习主体需求入手,系统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掘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课堂拓展练习设计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契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围绕课内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应的练习活动加强实践,促进学生高效吸收课堂知识。另一方面,立足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育需要,将系统化的数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借助富有趣味性、层次性以及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拓展练习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均衡发展,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赋能。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数学知识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