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像艺术对非遗的现代传承作用与途径研究

2023-04-19 21:20王晓婷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天工 2023年34期
关键词:数字影像形式数字

王晓婷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非遗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重要的文化建设内容,也是重要的民族精神传承载体。非遗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传播逐渐留存下来,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与精神依托。当前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不断交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非遗正在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怎样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改变非遗的生存状态,有效保护面临消失危机的非遗成为目前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数字技术与现代传播手段可以打造更加立体、现代、直观的非遗影像,使其得以广泛传播。

一、数字影像艺术下非遗传承的特征

数字化影像手段可以通过高效灵活的记录方式为非遗带来新的传承途径。影像记录的方式以数字化手段为基础,将非遗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了解,提高传承效果。数字影像的非遗保护具有以下特性。

(一)具有较强真实性

数字影像艺术下非遗传承直观性较强,通过现代科技记录相关内容,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人们对非遗的探究兴趣,还可以最真实、最直观地展示非遗内容。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形成的。只有将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进行清晰表达,才能保证非遗传承的真实性。

(二)具有原始性

非遗一直以文字、口述、绘制等形式进行传承,这样的传承方法更具常规性与传统性,不能将非遗内容以最初形态进行表达。文字的传承形式有可能错录、有可能破损丢失,使得非遗失传等。口述的传承形式保真性较弱,很有可能夹杂个人情感与口述情绪,对非遗的高质量传承有不良影响。数字影像艺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将非遗内容真实记录,保留最原始的画面、声音与状态,将非遗进行精准、全面、真实的解释,画面内容在每次展示时都可保持一致性,可以让人们看到非遗的原本内容。

(三)具有较强传播性

在非遗的挖掘与发展过程中,利用数字影像艺术手段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长期以来,传统非遗一直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传播范围有限。借助数字影像艺术可以进一步扩大宣传,加大非遗的传播力度,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有限时间内得到广泛应用与传播。

二、数字影像艺术下非遗传承的作用

(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非遗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民族特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利用数字影像艺术的现代形式记录非遗内容,可以高质量地保留非遗,保护非遗中承载的各种智慧。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探寻非遗内容,挖掘优秀文化内容,将其中的文化内涵以直观形式进行记录,再将非遗内容以现代化手段进行展示,让更多人直接了解非遗,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承。非遗内容广泛,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创造的。通过数字影像艺术完成非遗传播,可以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华夏文明的不断传承与延伸提供生动见证,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二)唤醒非遗活力,激发传承新动能

在非遗的传承、保护中,有效探索、应用新的非遗保护方式,使得非遗拥有更多活力与创新动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非遗的艺术魅力、精髓以及文化沉淀,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更多方法,提供更多传承空间,激发传承动力。数字影像艺术可以让人们以新的体验方式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将音乐、文学、艺术等内容以新的方式进行记录与传播,完成非遗的积极保护与传承。数字影像艺术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呈现非遗,通过现代数字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加强非遗的传播,充分体现非遗的文化内涵,借助丰富多样的传播渠道促使非遗得到更多保护与关注,激发民众对非遗的认识以及传承意识。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影视艺术在非遗传承过程中能够强化非遗的传播和影响力,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艺术展览等形式深化民众对非遗的理解,激发人们了解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兴趣。

三、数字影像艺术下非遗的传承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与数字科技的不断进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非遗传承、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影像艺术改变传统口传身授的传承形式,将一些有难度有技艺的文化内容进行有效传播,促使非遗得到良好的传承、发展、创新。

(一)充分应用传统媒体,提高非遗现代传承

数字影像艺术在非遗现代传承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从传统媒体入手,借鉴其成熟的技术手段与传播途径,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数字媒体,完成非遗的有效传播。传统媒体历史悠久,观看群众比较稳定,权威性与公信力较强,有较高话语权,在非遗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将非遗的重要内容进行有效保护,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数字媒体具有多样性、全球性、时效性、交互性等多个特点,使得非遗的传承更高效、更有价值。在借助数字媒体影像艺术完成非遗记录、保护以及传播过程中可以首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力量,借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技术手段对非遗内容进行真实记录、有效传播,以更加全面、详细的记录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非遗。

(二)借助新媒体,强化非遗传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不断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革新文化传媒形式。非遗的现代化传播需要新的技术与途径,新媒体平台可以为非遗保护和传播贡献更多力量。新媒体拥有广大的用户基群与媒体数量,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视角了解不同观点与看法,并且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在更加便捷的平台渠道获取非遗内容,提高非遗保护与传播效果。

借助新媒体完成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将非遗内容转化为数字形式,增强传统文化的艺术与文化魅力。数字影像技术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利用其进行非遗传承,可以促使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工艺,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非遗传播效率。如将传统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内容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展现非遗内涵和独特魅力,给予非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促使其多元传承与创新。

以湘西苗族刺绣的保护和传承为例,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录制复杂多样的苗绣制作工艺,全方位保存苗绣技艺,包含图案绘制、染料选择、针法绣制等。苗绣中的图案、花纹、样式、寓意等通过图片拍摄、手艺人员视频讲解、录制绣制工艺等方式永久保存,避免苗绣消失,也让更多人以直观立体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对湘西苗族刺绣有更多认知。

(三)增加影视内容,提升保护与传承影响力

通过影视传媒的有效应用,改变传统非遗保护和传承形式,做好非遗记录和传播,创新展示形式,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保障。影视传媒不仅能让观众直接接触到非遗的精髓,而且能通过创作和改编,使其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更深入地理解。通过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非遗得以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影视传媒对于非遗传播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与内容,拓展传播渠道,让更多观众感受非遗,深度挖掘非遗的价值,提高保护效果与传播质量。

通过在影视剧中展示非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产生了解非遗的兴趣,深化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通过在古装影视剧里展示非遗,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了解非遗。在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中,服装、道具等诸多细节向人们展示刺绣、戏曲等内容,让观众在剧情引领下加深对相关非遗项目的了解,感受非遗项目的魅力与内涵。以创新的方式构建非遗的现代化传播途径。再如,现代剧《去有风的地方》,剧中在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发展线中穿插木雕、白族刺绣、扎染等,以数字化形式创新非遗的传承与宣传,赋予非遗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此外,影视作品融合非遗文化的形式可以调动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从而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吸收更多新鲜血液,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四)创新融媒体,拓展非遗保护途径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数字融媒体出现,新兴的影视传媒平台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与关注,快手、抖音等各种短视频媒体平台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为非遗提供更多保护和宣传机会,也可以通过吸引更多群众展示丰富多样的非遗内容。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非遗。可以利用融媒体平台对传统非遗技艺和元素进行拍摄,做好文化内容的有效构建与传播,结合观众的浏览习惯与兴趣爱好精准把握拍摄形式,推动非遗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例如,在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紫砂陶数字化档案,将相关实物资料等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进行记录,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播奠定坚实基础。还可以开发紫砂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展虚拟文物的修复,实施紫砂陶数字化创新与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生动情境,实现紫砂技艺的虚拟再现;利用数字技术将紫砂陶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管理,设置数字化课程研究,通过系统性开发创设紫砂陶数字化教材,让更多感兴趣或相关专业人员有更多资料进行学习。总之,通过数字技术建设紫砂陶数字化资源库,创新融媒体建设,不断拓展非遗的保护途径。

另外,融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发展与变革,通过不同领域的有效合作,打破传统行业局限性,拓展市场空间,以非遗为主题打造高质量产业线,将非遗与更多内容相结合。除了线上数字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建设线下数字化体验馆或展览馆,构建展示、体验、学习和交流的互动平台,为观众提供直观感受和了解非遗的机会,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分析观众的兴趣并获得反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字影像艺术与非遗的融合,例如深圳市举办的“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中融合了高质量的摄影展、古董相机实物展、主题讲座、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通过数字影像艺术与非遗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五)转变非遗传承人角色,提升其现代传媒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不断变化,非遗传承人不仅需要掌握更多传统技艺,还应当学会利用数字技术对非遗内容进行保护与传播,通过不断了解数字技术与现代化影像艺术、影视传媒等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学会在新媒体等平台记录、宣传非遗,让更多人可以接触并了解不同的非遗。例如,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拍摄非遗的宣传作品,记录某一非遗项目的发展历史与创作流程,将非遗通过更多平台展现在大众平台。非遗传承人还应当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出新的艺术形式,赋予非遗更多发展元素,以推动非遗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与需求。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影像艺术的不断发展为非遗带来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非遗传承人应积极对传统非遗元素进行创新创造,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融合发展的形式构建更加繁荣多样的文化交流平台,以此助推非遗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四、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非遗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影视传媒作为传播非遗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影像艺术的有效应用,为非遗现代化传播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与技术,拓展非遗创新转化,打造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融合链,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猜你喜欢
数字影像形式数字
岩画保护,数字影像数据库来帮忙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答数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数字看G20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数字影像技术对摄影专业教学和创作思维的影响
浅谈数字影像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