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美术馆教育

2023-04-19 21:20杨彦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天工 2023年34期
关键词:美术馆美育美术

杨彦霞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截面。蔡元培先生倡导“美育代宗教”,实际是寄希望于艺术,将艺术视为文化建设和道德拯救的使者,帮助中国扭转贫穷积弱的境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先生曾指出:“美术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也以综合性的功能实践体现美术馆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1]美育学者艾斯纳曾主张:“艺术作品本身并不会说话,它们只对经过学习及理解的观众说该说的话。美术馆是一个以全民为对象,以终身为范畴,以精致美术为内涵的社会教育机构。”[2]一个多世纪以来,将艺术引入国民教育是欧美强国的举国共识,目的在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陈丹青先生在今日美术馆今日艺术讲坛中这样谈及美术馆的教育功能:“西方的文化优势和强势,西方的文化重镇和重点是美术馆,以及美术馆连带承担并高度发挥的社会教育功能。”[3]

审视美术馆的教育功能,林少雄先生在《博物馆的功能与艺术的观念》一文中提出美术馆是:“立体的教科书、艺术的殿堂、知识的长城、终身教育课堂、激发思维与创造才能的场所。”[4]即美术馆设置的终极理想是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精神家园,其重要使命与任务是对生活目的及生命意义的思考。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到精,不仅是一座座美术馆建筑的落成,也是美术馆功能和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美术馆从最初主要关注展览和收藏,到侧重研究,再到重视美术馆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教育,已不仅仅是个保存、呈现艺术作品的单纯场所,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交流与服务平台,是体现人们美好生活、备受人们青睐的文化休闲场所,是一个引发深入研究和教育生产的精神场所。

目前,我国美术馆开始注重公共教育,会定期举办美术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由于主客观原因,美术馆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每个美术馆的教育特色不明显,缺乏自己独特的教育藏品,自办教育活动缺乏特色。第二,从我国美术馆的实际情况看,美术馆的教育活动质量不高。传统活动在美术馆教育中占比大,大众对美术馆教育活动的认同度不高。第三,近年来,虽然大多数美术馆开始重视教育功能,但是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受众人数不多。第四,我国美术馆仍然存在“重展轻教”的问题。美术馆作为非营利的公共文化机构,很多活动过于注重盈利性,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关注不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美术馆的教育功能依然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亟待进一步讨论和挖掘。

一、美术馆教育的美学内涵

美术馆对艺术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展示平台。美术馆教育的教学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美术馆里收藏着大量精美的文物和艺术品,可以培养参观者对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主体性。

(二)传播美的文化

美术馆通过展示人类创造的艺术品,传播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理念和美学思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增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美术馆记录和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以增强人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四)促进审美实践和创造活动

美术馆可以组织参观者进行相关的美术实践、手工操作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五)推动社会美化进程

美术馆宣传美学知识,普及美学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环境与行为的美化,推动社会文明与和谐。

二、美术馆教育的意义

杰出的美术史学者暨美国西北大学校园美术馆馆长大卫·麦肯伯曾言:“在无目的、无学习压力的美术馆环境里悠游于美术作品之中,潜移默化之间,激发出现代人们对精致文化的追求,继以建立‘真、善、美’的人生目标。”[5]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柏克莱大学、爱荷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在校园内设置美术馆,向学生提供实际接触、学习、研究实物的机会。这种教育借由实物的学习经验,可以体验到美术之美及丰富的内涵,掌握美术作品的处理、展示、典藏等相关的美术管理原则。

进入21 世纪,公众的审美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各级政府加大美术馆建设力度,美术馆建设与运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溯源美术馆的功能演变历史,传统美术馆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普及,主要偏重于“物”的收藏,现代美术馆的经营取向是以“人”为本。艺术作品的典藏、展出在其功能中固然重要,但有关展览的研究及教育推广也很重要。艺术研究与教育致力于帮助体验者从中获得知识,丰富社会教育内容,开阔教育视野,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使美术馆成为一座属于公共教育的精神乐园,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精致的艺术资源。

学校拥有固定的、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师资力量,他们是美术创作与研究的主力军,若能走进美术馆成为志愿者或者合作者,可以弥补美术馆教育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建立并密切美术馆与美术附小、附中、学院以及艺术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共同设计出符合教育目的的活动,让实务与理论充分结合、相互促进,无论是对美术馆和学校,还是社会团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美术馆与院校的交流不应限于美术圈,如果美术馆能汇合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开展交流,必将产生更大的社会能量,从而体现出美术馆教育的意义。

三、美术馆教育的属性

谭柳婧在《体验型美术馆: 美术馆与观众》一文中提道:“美术馆与观众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观众从客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带着自己需要和期望来建构意义的主动学习者,这种转变决定了美术馆教育方式的改变。”[6]

(一)哲学基础属性

美术馆是社会公共美术教育的重要机构,设置目的除了审美展示、典籍维护及美术作品研究之外,教育是其重要的目标,因此美术馆的设置是根植于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哲学理念。多年以来,世界博物馆协会就“美术馆——大众终身教育的处所”举办多次国际性研讨会议,并发行大量的刊物及书籍,大力宣传美术馆的教育使命。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美术馆的教育功能研究愈加重要,渐渐成为今日世界各大美术馆最重视的课题。

(二)教育对象属性

美术教育的教育对象年龄层由零岁到终身,从具有艺术素养的专业研究人员或艺术工作者到普通老百姓。美术馆的种种活动及设施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针对儿童、妇女、退休人员及残障人士,规划特殊活动及设备。此外,美术馆不仅是一般参观民众休闲娱乐、静思学习的场所,还是专业艺术工作者研究的地方。美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其性质是鲜活多变的,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知,与社会发展一并成长。

(三)学习性质属性

学校美术教育往往有系统的学习目标及标准,美术馆不应以高高在上的方式来强制灌输观众美术知识,如此会使人们畏惧美术馆的参观,而应秉持“自由的学习性质”“无目的之目的”的教育目标。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下,现代美术馆便会成为假日朋友和家人共同出游的最佳去处。在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下,观者不分年龄、性别,相互讨论沟通,有益于彼此情感的交流及共同愉快学习经验的累积,在轻松的气氛下感受美术的魅力,同时也轻松接受彼此间的相互关爱。

(四)学习资源属性

美术馆的学习资源是超越时空的,其资源来自世界各地。例如,世界各国美术馆举办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或以美术馆牵头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邀请各国专业学者发表其研究成果,美术院校的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学习、借鉴学术成果。美术馆的开放性、机动性的资源可弥补学校美术教育资源的不足,除了美术馆专业力量之外,制定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美术馆日常工作的志愿者制度。美术馆是社会最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宝库,志愿者为美术馆的运作投入无限的力量,从而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全民终身美术教育的理念也能得以充分实践,更臻完善。

四、美术馆教育的内容

(一)文物展览

通过文物、藏品的展示、解说,启发公众的审美意识,培养公众的审美能力。发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实现全民共享的崇高理想,基本上符合“教育机会均等与适应个别差异”的两项基本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机会均等指教育的触角应扩及社会各层面。实践做法包括:维持美术馆无门票或低价票政策,降低经济门槛,使广大公众都能负担得起参观学习的费用。设置无障碍斜坡、辅助语音解说等各类方便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参观的设施,满足他们的参观需要。在文化不太发达的偏远地区多组织巡回展览,使当地民众也有机会接触艺术作品,获得美育的熏陶。通过互联网在线虚拟展览等方式,实施线上美育,解决交通不便和距离远的问题。开展送教上门等活动,直接将艺术课堂带到偏远地区的学校,缩小城乡美育差距。通过这些做法,扩大美育普及面,使人人无论身体状况、经济条件还是地域差异,都有能力和机会进入美术馆近距离接触文物藏品,获得平等而高质量的美术教育和审美体验。

(二)艺术交流

组织各类讲座、艺术欣赏活动,开展视觉艺术、文学艺术等交流,拓宽美育内涵。此外,为适应个别差异而设计广泛而多样的活动以供选择,如导览与解说、座谈研讨、演讲、影片欣赏、美术之旅等,针对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性情及教育程度等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的规划设计。

具体来说,美术馆可以设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观众的特色活动。比如,为儿童设置绘画游戏区、益智寻宝活动等,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为青少年举办古典诗歌朗诵会、国画速写比赛等,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为中老年人组织书法交流会、文物鉴赏课程等,满足他们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在活动设计上,还要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女性可能对花鸟画展、服饰展更感兴趣,男性则可能喜欢兵器展、科技发展史展。教育程度高的观众,会需要更专业更深入的解说,教育程度一般的则需要通俗易懂的解说。拓宽美育内涵,需要通过丰富多样、个性化的设计,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美育活动。

(三)文化体验

设计模拟古代生活场景,组织观众进行古代服饰体验、茶艺表演等,增加历史文化美育。美术馆教育活动的策划及执行人员应具有专业性及敬业精神。美术馆作为学校美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出完整周全的美术教育活动,如中国传统礼仪表演。由表演团队准备完整的古代服装,重现古代婚礼、寿宴、朝会等场面,展示中华传统礼仪之美。非遗技艺传承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到场,让观众现场学习剪纸、泥塑、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民间艺术之美。中国古典艺术表演赏析,组织观众欣赏京剧、古典舞、古琴演奏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解说欣赏方法,理解其美学价值。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展演,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组织相应的民俗活动,让观众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五、结束语

美术馆是现代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具体象征与表现。西方教育学者杜威曾将艺术比喻为“文明之美容院”。美术馆通过连接艺术与生活净化心灵。美术馆既然属于全体民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就需要有效管理与运作,订立实施服务准则,否则美术馆教育徒有其表。第一,搞好美术馆教育规划,塑造美术馆教育特色,制定美术馆教育发展规划。第二,提高美术馆教育活动质量,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优化教育活动的内容。第三,扩大美术馆教育的受众群,争取将美术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注重美术馆教育活动的推广。第四,提高美术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美术馆教育需要出发,制订人力资源计划,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第五,塑造美术馆教育活动投融资机制,争取政府资金或政策的支持,争取企业与民间资金的支持,通过社会服务,拓宽资金渠道。美术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助于在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保存优良作品的同时为后世保存时代精神文明。

猜你喜欢
美术馆美育美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去美术馆游荡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术馆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