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2023-04-19 21:20
天工 2023年34期
关键词:云端文化遗产物质

文 刘 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记录了时代和历史的兴衰,提供了研究民族精神和感受文化情感的珍贵资源。然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今,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含有数字化元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承非遗,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必由之路。借力数字化手段,当下非遗的保护和创新工作在生产、传播、经济层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6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并建设开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承担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列行业标准制定”等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互通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文化大数据的体系架构,可概括为“两侧四端”,两侧包括供给侧、需求侧,四端分别是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在这个过程中,云端的交易非常重要,它既是资源和生产的中介,又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数字化是非遗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链接的基础平台,不但有利于高还原度记录、高质量保存,更有利于更广泛的传播。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中,数字化的呈现在提高非遗保护水平、丰富保护手段、多样化展示、扩展传播途径、增强大众互动体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非遗数字化不仅能够有效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更在推动非遗年轻化表达与培育新的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化技术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引擎。未来数字化技术赋能非遗发展还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借助数字化技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注入数字化的力量,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云端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云端之城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