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大冰喽

2023-04-20 03:35李谦
民间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李森白河冰面

李谦

李森在外打拼多年,总算在城市站稳了脚跟。生活中的钩心斗角、倾轧内卷,也会让他迷茫,有的时候会无比思念儿时在老家的生活。他决定,这个春节,带着老婆孩子回趟老家。

几经辗转,他联系上了仍在老家的儿时伙伴刘山。刘山热情地告诉他,村里年轻人大都进了城,但是过年时都会回村团聚。元宵节晚上,大伙儿还会去滚大冰。

滚大冰!这三个字落在李森的耳朵里,他的心立刻一动。

滚大冰是李森老家梨花屯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也叫“骨碌冰”。老家有一句老话,叫“十五十六滚百病”。从前,每到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晚上,人们穿得暖暖和和的,来到村南的大河冰面上打滚,祈求新的一年无灾无祟、百病不生。不过,后来滚大冰的人越来越少了。李森的父母离世后,他再也没回过老家,时间一长,很多旧事都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留在脑海里为数不多的记忆画面,滚大冰就是其中的一幅。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能看到滚大冰!就冲这个,回老家这一趟就值!

正月十四的下午,李森一家开车回到了梨花屯。老家的街道平坦整洁,临街墙面美观划一,村头广场的体育设施也很齐全,只是街面上看不到一个人,透着冷清。

李森看着包括自家老屋在内,村里一小半黑洞洞的窗子,忍不住感慨:我们的先人九死一生,闯进了关东这片沉睡的黑土地,把这里变成了沃野良田、产粮宝地,还奠定了东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坚实基础。可现在人口流失这么多,当老人们都老去了,大山里还会有人烟吗?

他又仔细看看村前的白河,冰面上都是积雪,凹凸不平,在这上面滚来滚去,一定不舒服。这时,李森抬头见刘山跑了过来,刘山热情地邀请李森一家人去他家落脚。他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得明天晚上才回来呢。你猜我这是要干吗去?”

李森看看刘山手里拿着的斧子,立刻笑得合不拢嘴。他赶紧把老婆孩子安顿好,自己跟着刘山出了村子,沿着白河往上游走去。

李森小时候,每当滚大冰之前,如果冰面不够光洁,他们一群小伙伴就在正月十四这一天跑到白河上游。上游水流急,河面上只结一层薄冰,冰下却是流水。他们用斧子砍破冰面,露出斜茬,再把几块大木板插进水里去别住,水就从缺口处涌流出来,一路流向下游。只消一夜光景,砍出的冰窟窿渐渐封冻,河面已经被流水淌过了一遍,水边流边冻,到元宵节的晚上,冰面已经变得平滑光亮,能照出人影来。滚在这样的新冰上,那滋味才惬意,舒坦!

李森跟着刘山在上游砍破了冰,眼看着白亮亮的水流哗啦啦涌向下游,关于滚大冰的记忆全部复苏。

元宵节当天,刘山在河岸边安放了一些应急灯,李森不解其意。滚大冰时还用灯光照明吗?天上月光,地上冰光,还不够亮堂的?刘山神秘地笑笑,说:“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了。”

还没到晚上,李森就恍然大悟———村里那条唯一通往村外的公路上,陆陆续续开来了一些汽车。这些车直接开到了白河岸边,车上下来的都是些陌生的面孔,一下车就迅速占据了有利地形。

看来,这都是来滚大冰的外地人,幸亏“造”出了新冰!想到自己也为“造”新冰出了力,李森暗暗得意,直到眼见那些人一个个的从车里拿下了直播工具……

什么滚大冰,他们都是来搞直播的!就连刘山也准备就绪,冲着手机屏幕吆喝开了:“老铁们,伸出你们发财的小手,给点个小红心呗?双击666走一波!”

眼看着月亮爬了上来,村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压根就没人来滚大冰!

“咋回事儿?滚大冰的人在哪儿?”李森忍不住问。

“别着急啊,一会儿就都来了!”刘山笑嘻嘻地回答。果然,进村的汽车多起来,从车上下来的人嘻嘻哈哈跑向了冰面,打起了滚……再看岸边,应急灯下,主播们顾不得天寒地冻,卖力地吆喝着,“直播间的家人们,这就是咱大东北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滚大冰!天寒地冻,你们感受到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热情了吗?”

喊声此起彼伏,一时间,白河岸边熙攘喧闹,呈现出一派让人瞠目结舌的热闹景象。李森的妻子孩子也滚得兴致勃勃,在大冰上骨碌过来,骨碌过去,似乎怎么都玩不够。

终于,李森看到一些村里的老人互相搀扶着来看热闹。他急忙上前询问大家,这到底是咋回事。一个老人叹口气说:“大冰啊,早就没人滚了。好多习俗、老令儿,都丢光了。年轻人都不回来,回来的也没兴趣扯这个。我们倒是想骨碌骨碌冰,祈求个一年到头顺顺当当。可是黑灯瞎火的,老胳膊老腿,万一磕着、碰着,再摔一跤,不是给孩子们添麻烦吗?慢慢地,老规矩可不就没了吗?”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

“這都是刘山搞出来的!他老早就在直播间喊出去了,说来一场民俗活动大直播,还说要直播卖山货呢!”

李森明白了,刘山张罗的滚大冰,其实跟民俗活动的传承没一点儿关系,这就是他玩的一个噱头,利用滚大冰的卖点聚敛直播间的人气,涨粉。毕竟,这个奇特的满族老民俗对于外地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自己念念不忘的老家的民风也不那么淳朴了,瓦蓝的冰面沾染上了商业气息,让李森盼了好多天的滚大冰一下变得索然无味。一旁的刘山还在卖力地咋呼:“老铁们真给力!爱你们!”

李森喊老婆孩子回去休息,冰上冷,可她们玩得兴起,儿子更是跟几个孩子在冰上玩起了摔跤,哪叫得动?

这时,李森的电话响了,打电话来的是他熟悉的一个导演朋友。

“李森,我在直播间刷到了你们一家三口!嘿,怎么你老家还有这么个有意思的习俗?明晚还滚大冰吗?我准备带团队过去拍摄,把滚大冰直播给全国的电视观众!多高级多奇特的民俗啊!”

李森吓了一跳,正要告诉朋友真相,电话被一旁的刘山抢了过去。

“嘿,老铁,明晚還有滚大冰!十五十六滚百病嘛,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嘛,明晚人更多,更热闹!来吧来吧,我代表梨花屯欢迎你们!”

李森恼火地抢回电话,那边已经挂断了。

“你想干嘛?我可不会配合你们骗人!”李森生气地说。

“咋叫骗人呢?冰是真的吧?滚大冰的人不是我骗来的吧?至于人家是来玩的还是真为祈福,你管那么宽呢!等着瞧吧,经过今天上百个网红的直播活动,明晚来滚大冰的人会更多,我的山货卖得也更快,你就等着大饱眼福吧!”

呵,这家伙,这是把民俗活动变成了一个赤裸裸捞钱的表演,就连自己也成了他的棋子和道具!

李森生气也没用,儿子压根儿不想离开,他只好继续留在老家。

刘山还真不是吹,正月十六一过正午,来梨花屯的汽车就连成了串,都是外地人来滚大冰的,居然还有人是从四五百里地之外的省城赶过来的!村里的老人们也在刘山的指挥下,在白河岸边摆好了摊子。卖干菜的、卖糖葫芦的、卖柴鸡蛋的……像赶庙会一样热闹。来客们逛完了摊子,买到了特产,见天还早着,又三五成群去附近爬山……

来做直播的网红主播就更多了。李森的那位导演朋友也带着团队来到了梨花屯,刘山抢在前头迎接他们,带领他们山前山后转个遍,告诉大家:这个山窝子里的冰凌花最多,再过二十几天,冰凌花就该冒头了;这棵大树的树洞里曾经住过黑熊,可眼下满山也没几只黑熊了,树洞一直空着;这眼泉有专业机构来检测过,泉水的矿物质含量比大品牌矿泉水还多……导演被刘山的舌灿莲花迷晕了头,连喊“好好好”,又说要介绍朋友过来投资办水厂,又说要开发乡村旅游,他的助手紧跟着拍摄……

眼看着老友说得唾沫星子横飞,自己都插不进嘴,李森不由得暗暗好笑,可是眼前的一切,尤其是看着村里人用二维码收款时喜滋滋的样子,他忽然明白了……他从不登录视频平台,骨子里对网红、打卡、主播这些新媒体形式也不屑一顾。这一刻,他豁然开朗,自己一意抗拒排斥新生事物,可新生事物自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它也一样可以传播正能量啊!只要大山里有了人气,经济活起来了,还愁年轻人不回来吗?

不知不觉,太阳坠落到山背后,黄昏笼罩了这一片天地。突然,山下传来一声大喊:“滚大冰喽!”立刻,散落在各处的人们笑嚷着飞跑过去,一股脑冲上了白河。

滚大冰开始了,白河上躺满了人,村里的老人们也都上了冰,骨碌过来,骨碌过去,一边骨碌,一遍念叨着:“左骨碌冰,邪不生;右骨碌冰,病不生……”李森再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带着老婆孩子,三口人尽情地滚啊,滚啊,一边滚,嘴里一边唱着儿时的歌谣……

这沸腾的景象同步直播出来,亮闪闪的冰凌花、清凌凌的山泉水、五彩斑斓的五花山、白雪皑皑的林海……在镜头里出现,主持人声音里带着激动:“没想到,这个小村子依然保留着珍贵的民俗活动,是这样动人!感谢滚大冰,让我们开启了一次发现之旅……”

月亮越升越高了,冰面上的人渐渐少了,人们都赶回家去看元宵晚会,李森也带着家人上了路。孩子依偎着母亲,一遍遍回望冰面,大声问:“爸爸,明年元宵节,我们还回来滚大冰,好不好?”

“不,不用等到明年!过些天冰凌花开了,我们就回来!”李森大声说。

我对儿时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滚大冰。每到元宵节的夜晚,全屯人扶老携幼赶往南河套,小心翼翼地行到冰面中间,躺倒后开始滚动,一边滚,一边念着民谣,为自己祈福。一直到我十三四岁,这个习俗才逐渐消失。

如今每到元宵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大冰上沸腾的童年,深深怀念那些逝去的民俗文化活动。直到近年,在短视频等传播大潮席卷之下,个别地方的滚大冰民俗又开始悄然复苏,参与者虽目的各异,但那些熟悉的场景,依然足以慰藉一颗怀旧的心……

猜你喜欢
李森白河冰面
冰面下
冰面上
在天然冰面上滑行
“桥”镇
冰面精灵
专题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白河: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久久为功改善山村面貌
女记者“认贼作弟”拯救失足少年
“土豆男”VS 投行女高管:这暖心暖胃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