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跟评:指向素养的“PDCA故事演讲”能力提升

2023-04-24 04:09董晴倩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董晴倩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且持续深入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更多的重视,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重要的价值维度和发展力度。本文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这一宏观性命题做微观策略实施研究。基于“PDCA故事演讲”活动从内容、角色、空间及成果四个维度展开卷入式训练活动,借助逐步进阶,联结跟进的多元评价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卷入;跟评;PDCA故事演讲;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243-03

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更是小学生必备的素养。语文新课标上也对学生在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中有明确的要求指向,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现状扫描

大多数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导致日常学习的效率、能力以及自信都受到影响和制约。小学阶段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多的是依托教材上的口语交际环节,而通过数量有限的课堂练习,无法达成全员培养的目标,没有深度挖掘聚点指导训练,更谈不上衔接连贯,此外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相符。

(1)点:落实无深度

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老师都在行动,可惜好似蜻蜓点水。比如,口语交际课,片面看待认为仅仅是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却忽视核心之余可以延展的更多语文能力训练。没有深度挖掘的实践无法谈及落实到位,学生也就无从获取学习价值体验了。

(2)面:涉及无广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立足每一堂课,争取所有学生参与交流和互动。而现状却无法实现全面化,一堂课时间有限,学生偏多,造成逐个发言时间不足的尴尬局面。而课堂之外也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提供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训练,这就造成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两极分化。

(3)线:持续无链度

课堂时间有限,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训练出现个体独立且无衔接过渡,前后缺乏连接性,造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通过一个完整的锻炼体系和载体,持续性、连贯性、联结性地提升学生口拓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PDCA循环理念与故事演讲的融合

PDCA循环更广泛得被运用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它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这四个阶段具有进阶性的特点,四个过程形成一个循环,然后继续螺旋上升进行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其目的就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收获成果,提炼经验。

PDCA循环理念跟通过故事演讲达到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目标不谋而合。故事演讲的开展通过内容卷入,去发现学生的现状问题,并制订相匹配的内容计划;为下一个阶段的生、师、家三位一体卷入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策略导向;然后通过空间切换相融,打通家校阻碍,打造学习无围墙的全域平台;最后到达处理阶段,对这一时期的连贯口语表达训练进行成果展示,提炼经验,复盘缺陷。在每个阶段都辅以对应的评价策略,助力活动更精准、更聚焦的进入下一轮的循环操作中。

3.PDCA故事演讲的过程设计与评价跟进

(1)内容卷入·雷达评价:进阶内容筛选,厘清方向

第一,问卷星——自评问卷测“实”力。

利用问卷星设计学生自评调查问卷,量身选择演讲的书籍故事内容,定位基本方向,把控准线发展趋势。比如“X年级学生阅读及朗诵的相关内容情况调查自评表”中,设计阅读朗读的时间、次数、途径、方式、收获、挑战及自我点评进行自我摸底,了解自己真实的实力情况。①随兴趣而定,发挥内容的适度性。兴趣依旧是万事溯源,立足兴趣才能顺势而导,迈出故事演讲的准备第一步。因此,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成为故事演讲第一手资料准备,也是后续活动开展的内容保障。通过制作“阅读推介登记表”,填写推荐书名,形成故事内容汇总表,并按顺序依次推荐展示。②依主题而定,提升内容的质量性。兴趣选择是尊重个人,主题而定则是质量保证。调控故事演讲导向,明确内容范围选择,改“范讲”为“定讲”。如确定某一期的主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童话故事,通过演讲童话故事,传递美好的梦想和愿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定。如此,聚焦统一内容,形成整体向心氛围,内容同类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在故事演讲的过程中更能清晰地获得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差异表征,有利于调整对学生指向引导的方式,达到效能提升。③凭能力而定,扩大内容的挑战性。通过上环故事演讲内容由兴趣和主题衔接而定,激发统一和差异的潜能,经过几个回合轮流,结合低段学生心智能力发展速度不一的特点,进行分层谋定,确保提升每位学生的演讲能力点,量身定做演讲故事的内容,促进素养能力进阶发展趋势。如设计“阅读及故事演讲表达进阶表”作为自评选择指标,分为“演讲表达能力点、建议人选特点、建议内容选择”等三个方面,通过一阶到三阶的不同能力点达成,选择符合能力点进行磨炼和突破,实现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二,雷达图——多元维度查“能力”。

学生自评问卷围绕兴趣、主题 及能力三大維度,涵盖基础、方法、风格、思维、效果等维度,通过评估平台发布自评问卷,以报表的形式形成学生个人雷达图,阶段性跟踪查看学生能力增值,形成闭环。

(2)角色卷入·互助评价:生师家三位一体,共融互力

创设全景状态,营造学生-教师-家庭三位一体的整体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一,平阶:生生互助,及时语评显“温度”。

在日常生活中,生生之间相处时间最多,潜移默化中建构互帮互助的形态,促使你读我评自然生成。利用课余时间或其他碎片化空闲时间进行互相交流,聆听之后及时给予语言点评,同伴言语更有穿透力跟说服力,相互之间扬长避短,学优补劣,日积月累下的效果是喜人的。如一次演讲之后的点评:你读得很流利,准备得真不错。平舌音发得很好,翘舌音要多练练。节奏感真强,把故事讲得很清楚。“子”是平舌音,要注意哦!

第二,跃阶:师生互动,等级点评出“层度”。

通过生生互助解决口语表达初级层面问题。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实现从会讲到善讲的过渡,增加学生表达自信,激发更多兴趣。教师借助《等级评价表》(见表1)一对一记录演讲结果,返回学生作为更改和调整的依据,在反复练习中逐步提升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达成能力跃阶。

第三,跨阶:亲子互促,视频助评“广度”。

为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发挥亲子纽带链条,整合生生互助及师生互动中综合的评价,协助孩子居家开展视频演讲,可视化呈现受助结果,并通过视频镜面解读,结合《等级评价表》凸显优缺点,在对照中切身感知口语表达的指向,进一步整改完善,赋能提升。

(3)空间卷入·联结评价:线上线下相协调,全角度深入

第一,线下:星级他评知“准度”。

设计《星级他评表》,每位同学可以有6次邀请别人为他评价的机会,按照同学3:教师2:家长1的量比数额,为自己的故事演讲打星评价,按照获得星星的个数从多到少作为登台演讲的次序依据,也作为后期表演评价环节分之一。这个过程中融合了主动、交流、互动、点评、整改、完善等素养能力点的释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演讲中,增加熟练感,消除胆怯感,提升自信心。

第二,线上:团队建议有“维度”。

团队建设促成合作共进。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6名成员,通过钉钉建群进行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活动。通过组内督促,抱团助学,以每天一人线上故事演讲,其他成员点评记录的“一讲五评”模式,依次轮流开展,确保机会均等,人员普及,循环轮流讲评达到口语表达能力成长进阶化。立足差异化的视角提出待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团队协助落地可视,有据可依。如一位学生要演讲故事《白雪公主》,她通过视频或者音频把故事呈现在小组钉钉群内,然后由其余5名组员通过不同角度进行优缺点的点评,最后由组长在家长的帮助下以表格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群内,供演讲者借鉴参考,具象化互动点评的成果。

(4)成果卷入·展示评价:课前三分钟演讲,沉浸展示

依托PDCA循环理念灌输,通过内容、角色和空间的多维卷入练习,最终形成故事演讲的成果提炼,完成四阶段过程流转。凭借登台展示环节,检验前期各项准备和练习结果,评测多次练习之后个人的能力,形成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的闭环模式。通过总评价单的打分、掌声分贝测试受欢迎程度以及最后的表彰祝贺,实现能力与目标双表达。

第一,总评价表设计实施,呈“量度”。

根据星级他评表的星星个数从多到少进行展示次序的排列,抽取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故事演讲,每次邀请7名学生依托《XX班“故事演讲”总评分表》进行打分,从演讲内容、普通话(发音、语速、节奏)、表达(表达、感情、感染力)、形象仪表(服装、举止、致意答谢)等四个维度进行打分,对每一位登台演讲的学生提供具体结果呈现,为下一个故事演讲的循环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掌声分贝测试,亮“响度”。

除了通过《XX班“故事演讲”总评分表》打分的静态行为之外,及时鼓掌的动态行为更能点燃现场氛围,有助于获取更多的自我肯定和表达欲望。借助“分贝测试仪”APP,现场评测掌声的分贝度,分贝越高故事演讲越受欢迎,使之成为评价展示成果的标尺之一。

第三,表彰展示,促“力度”。

通过《XX班“故事演讲”总评分表》提供的分值評测以及“分贝测试仪”的受欢迎度评测,评选出“十佳梦想演讲家”,进行集体表彰,并将演讲视频及奖状编写文本发送微信公众号,增加传送度,也扩大影响力。至此,一轮完整的PDCA故事演讲过程形成闭环完结,从成果中分析复盘,继而进入下一轮故事演讲中。在一轮又一轮重复循环又迭代递增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4.结语

立足宏观命题思索,采用微观策略突围。PDCA故事演讲,为建构学生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体系带来新鲜元素,促使素养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不同维度的卷入式训练一级跟进评价,促进学生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螺旋上升,兴趣日渐浓郁,欲望逐渐强烈,效果也稳步呈现,既顺应新课程的目标发展,也在育人方面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丽.TED视域下构建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19).

[2]赵鸿媛.低年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2020(06).

[3]吴晓华.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养成的实践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