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诗意,润泽童心

2023-04-24 00:01周馨荷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诗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周馨荷

摘 要:现代诗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艺术,文体结构凝练简明、内涵丰富多样,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学内涵。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现代诗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语言素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应重视现代诗教学,并立足学生认知规律及发展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带领学生感知现代诗意趣,领略诗韵、诗美,进而建立持续性的学习热情,实现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213-03

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多以儿童诗为主,这类诗歌贴近儿童的生活,内容简明易懂,相比于古代诗,小学生普遍更容易接受现代诗。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诗歌底蕴较浅,理解能力有限,同时生活经历较少,难以对诗中表达的部分情感产生共鸣感受,这使不少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时流于表面,而未能理解到诗词中的深层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时,要充分正视上述问题,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水平,立足于他们的思维角度和兴趣特点,创设具有启迪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活力,深度领略诗词中的丰富情感,拓展见闻见识,积累诗词底蕴,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重要基本功。

1.以多样化的方式阅读现代诗歌,获得个体化的情感体验

现代诗有着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和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朗读现代诗时,往往能够很快上手,故而对学习现代诗普遍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诗歌底蕴较少和理解能力有限,这使他们对现代诗的理解和体会,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次,而不能更进一步理解与体会到诗歌中的深层内涵。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尝试不同节奏、情感的朗读方式,逐步掌握朗读现代诗的节奏和字音,激发诗歌朗读兴趣,深化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

(1)范读与创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先为学生进行范读,为学生展示诗歌正确的停顿和字音,加强在朗读中的节奏和语气语调把控,比如,在该篇现代诗中有许多拟声词,如“听听”“唰唰”“??”等,教师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声音尽可能保持轻快明朗,以此加强学生对该类词汇的语气语调印象;接着,组织学生进行齐读,整体感知诗歌;最后,引导学生在基于正确的语音节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有感情的创读。比如,有学生觉得这首现代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秋天和赞美和大自然的感谢之情,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尽可能保持真诚的情感,而在节奏上以轻快明朗为主要原则。

(2)整读与品读

教师还采取内容整体读的方式,先组织学生进行初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由教师找出其中读音模糊的字词,如“蟋蟀”“歌韵”“歌韵”等进行针对性的范读,并要求学生跟读,有意识地纠正和攻克朗读过程中的薄弱项,提升朗读的流畅度和准确性。初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阅读本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学生普遍觉得这首现代诗篇幅短小且句子长短不一,有些句子虽然没有押韵,但读起来仍然给人一种朗朗上口、轻快优美的感受。在现代诗教学中,初读侧重于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形式自由和意蕴深沉的特点,使学生对诗歌建立整体的感知,促进理解诗歌内容。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教师就“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里,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展开品读感悟,让学生说一说诗歌这里的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在反复品读后发现,叶子和小花指的是自然世界的季节轮回,因为秋天到了,所以花儿凋零了,树叶枯萎了,而汗水和谷粒则代表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得到的收获。在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藏的内涵后,教师继续追问:“那么,对你来说,秋天的声音又在哪里?”借此引导学生代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学生说在秋天的烤红薯里,有学生说在公园的落叶中等。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抓住关键意象,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品读,可感受到文章的深层内涵,继而领略其中的自然之美。

(3)情境诵读法与对读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还采用了情境诵读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秋雨的视频和图片,在带领学生展开诗歌朗读前,先让他们充分领略秋雨的自然之美,在正式带领学生诵读时,还可播放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各类秋雨音频,以此创设身临其境的诵读氛围,使学生充分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做出有感情的诗歌朗读。教师还指导学生通过演绎舞台剧的形式训练学生们的诵读能力,要求班级学生几人一组,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作为舞台剧的改编蓝本,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围绕池子与河流改编出一个诗歌舞台剧。学生在接受这个教学任务的时候都很感兴趣,很快学生各司其职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有学生做导演,有学生做编剧,有学生做演员,在学生们的精心设计下,舞台剧异样精彩,每个学生在浓厚的朗读氛围影响下,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更加深入了。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对读法,具体来说就是选出两名学生让他们一人读其中的一首诗,不同学生的性格思维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因而他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体会和节奏韵调也截然不同,通过与不同学生进行对读,有助于他们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与提升朗读水平。

2.从不同角度展开诗歌赏析,领略现代诗歌的多元魅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时,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内容及意境展开深度分析,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内涵,领略到现代诗歌的多元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诗歌欣赏能力。本文通过从激活想象和审美鉴赏两方面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展开诗歌赏析,具体内容如下。

(1)激活想象

从“激活想象”方面来说,这里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花牛歌》一课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们通读一遍诗歌,然后酌句展开教学引导。比如,诗歌中提及“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教师从中提取出“花牛”“草地”“压扁了”“剪秋萝”等词汇,并以多媒体技术搜集尽可能符合意境的相似图片,引导学生们说一说这诗歌中描述的花牛有怎样的性格,学生在图文的引导下很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头随心所欲的花牛,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没有拘束。而第二句中提及“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教师还是以多媒体技术围绕诗歌中的内容,搜集相似意境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共情感受,自然而然想到:牛和自然和谐共处,一派温馨自然的场景的感受。而第三句中提及“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摔得溜溜”,教师可将其中的“小尾巴摔得溜溜”这个动作采摘出来,问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不少学生觉得这表示花牛十分开心和愉快,所以才会本能做出这个动作。最后,教师再从整体出发,带领学生对整首诗歌展开思考和想象:“这首诗歌描述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学生通过结合上文段落的品读内涵,从整体出发展开品酌和思考,最终得出:“诗人借助描述一头悠闲自在的花牛的一天,表现出他本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2)审美鉴赏

从“审美鉴赏”方面来说,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领略这些诗歌蕴藏的意境和情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领学生以欣赏美的眼光去学习现代诗,受到美学文化的熏陶,锻炼与提高审美欣赏能力。这里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一课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先酌字酌句地对诗歌进行解读,如读到“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一句时,教师将其中的“归巢”“倦了”“驮着”等词汇提取出来,让学生从这些词汇中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不少学生觉得“诗歌中表述出沉重的劳苦感,表示诗人当前的生活和处境较为艰难,但仍然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还要步履蹒跚地前行下去”。当读到“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教师摘取其中的“一翻”“掉在”“头白”“红颜”,再指导学生说说对这些词汇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讨和解析,明白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颐,希望有一天能够放下生活的重担,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教学现代诗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更要使其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光,从诗歌的字里行间领略丰富的情感内涵,有助于学生从诗歌表象到深层内涵的体会过渡。

3.鼓励学生仿写诗歌,促进语言素养发展

教师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不仅要提升学生良好的诵读和鉴赏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神,锻炼与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现代诗创作技巧的教学引导。

(1)迁移仿写

教师在开展现代詩教学时,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中的现代诗范本,以诗歌范本中的格式句式为基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他们展开诗歌仿写练习。例如,教师以上文《秋天的雨》作为仿写范本,以“秋天的雨是……”的句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自主创作出诗歌,该首现代诗整体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展开叙述,而排比的手法学生接触较多,因此很容易上手。小学阶段学生普遍有着旺盛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他们十分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故而对自主创作诗歌的仿写练习反响十分热烈。最后,教师将学生写得比较好的作品拿到课堂上供大家赏读,如:“秋天的雨是唤醒大地的号角,它使在暖洋洋的夏季呼呼大睡的田地,好梦中醒来,为人们带来了无数金灿灿的果实稻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丰富现代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2)想象补白

部分优秀的现代诗作品,不会将自己表述的内容全部叙述出来,而是会留有一定的余白空间,供读者展开无限遐想和探究,这也是艺术作品中常用的“留白”手法。教师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要灵活地运用这些诗歌作品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延伸,以此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作为续写蓝本,向学生提出“假设,有一个好心的人,将池子清理干净了,当它再次遇到河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首现代诗既是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一个语言故事,以池子和河流的故事,向世人述说了勤劳和懒惰的下场,而小学生十分喜欢寓言故事,更喜欢根据寓言故事的留白情节,创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对此,教师根据该是个内容,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想一想、说一说“池子和河流再次相遇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池子可能会对河流说些什么?河流又会怎么对待池子?……”学生经过思维上的碰撞,自主创作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在经过激烈的思考和讨论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纷纷落笔成诗,很快便写出了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作品。小学生普遍有着旺盛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开展现代诗教学时,要灵活地利用他们的这一天性特点,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创作平台,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展开自主创作,以此激活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创造意识,锻炼与提高创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时,首先要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其次,从不同角度对诗歌作品展开欣赏分析,以此体会诗歌的多元魅力和意境;最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所练,自主创作仿写出新的作品,以此起到锻炼与提高语言组织和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自发爱上阅读现代诗,在“绵绵的诗意”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让自己的内心情感受到诗歌的润泽,同时拓宽自身的文学思维和眼界,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美芳.带领学生品味诗歌之美——小学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36).

[2]滕宝明.当引诗路向文海——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5(10).

[3]徐丽.润物无声,诗意绵绵——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诗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21(04).

猜你喜欢
现代诗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