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素养

2023-04-28 06:21金蕾红蒋柳青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概念学习科学素养

金蕾红 蒋柳青

【摘 要】科学观念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对科学概念的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抓手。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压缩空气》一课时,教师“改进实验材料,助力高效课堂;鼓励自主探究,暴露前概念;调动已有经验,修正思维偏差;提供学习支架,渗透科学概念;组织动手实践,深化概念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迁移内化概念”,由此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概念学习;学习支架;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科学观念和探究实践。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学生“需要明确与科学概念相关的现象和过程,能够运用科学术语来描述或解释自然现象,并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灵活应用科学概念”。可见,对科学概念的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抓手。

然而,在当前的课堂中,许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开展探究活动,导致科学概念的建构停留在表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须立足学情,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环节,让学生经历概念建构的全过程。

《压缩空气》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内容,教材主要编排了两个活动:一是利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再用大拇指指腹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往里推,然后松手,观察注射器有什么变化;二是慢慢用力往外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观察注射器有什么变化。学生不难从实验中得出“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的结论。最后是让学生尝试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在科学领域中接触“微粒”这个词,而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难以从这一角度解释相关现象。本课的基本概念是空气,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空气和石头、水一样,是一种物质,并且让学生知道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空气也不例外。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便于探究的环境和学习科学概念的支架。

一、改进实验材料,助力高效课堂

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至关重要。良好的实验材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压缩空气》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实验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笔者多次试教并改进实验材料,具体如表1。

在用不带封口套的注射器进行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注射器管口射出来的空气是冷的;有的学生发现注射器可以像水枪一样把空气吸进去;有的学生发现用手堵住管口后,先用力往里压,再突然松手,活塞会反弹出去。给注射器管口套上封口套后,往里推活塞或往外拉活塞,没有出现漏气的现象。学生排除了干扰因素,课堂观察更易聚焦在空气被压缩和扩张的现象上。在这一过程中,注射器封口套这一实验材料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帮手”。可见,精选实验材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科学课堂更高效。

二、鼓励自主探究,暴露前概念

科学课堂上,由于探究活动缺乏重心,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前概念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暴露前概念,使后续教学更有针对性。

《压缩空气》一课的学习中,给注射器管口套上封口套后,学生发现:往里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往外拉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大。笔者提问:活塞往里推,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活塞往外拉,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大。在这两个过程中,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导致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用点来表示空气微粒,你能画出活塞向内推、向外拉后空气微粒的状态吗?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图1、图2。

如图1、图2所示,学生主要有两种猜想:(1)空气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过程中,总量是不变的;(2)空气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过程中,总量可能变少也可能变多。这一过程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教学的推进提供了方向。

三、调动已有经验,修正思维偏差

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概念。

师:有的小组认为空气压缩前后,空气总量是不变的;有的小组认为空气压缩前后,空气总量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只是你们的猜测,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呢?

生:如果空气总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活塞往里推或往外拉的过程中会有空气从封口套处进出。

师:怎么判断是否有空气进出?

(学生小组讨论。)

生:把注射器放进水里,往里推,如果封口套处有气泡冒出,就说明有空气出来,反之亦然。

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实验。实验结果是封口套处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注射器中的空气总量在空气被压缩前后是一样的。由此,学生的思维偏差得到了修正。

四、提供学习支架,渗透科学概念

经过上述学习环节,学生进一步证明:在空气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过程中,其总量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师:我们知道,在注射器往里推或往外拉的過程中,里面的空气总量是不变的。那么,注射器在往里推和往外拉的过程中,其中的空气微粒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

师:让我们再次动手,分别将注射器往里推、往外拉,看看空气微粒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空气是透明无色的,我们无法看见,更不可能看见空气微粒。

师:老师这里有一种有颜色的气体,用它替换空气进行实验,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开展实验并进行汇报。)

生: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时,气体颜色变深;注射器活塞往外拉时,气体颜色变浅。

师:这个现象能证明什么呢?

生: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时,气体颜色变深是因为气体微粒堆积在一起;注射器活塞往外拉时,气体颜色变淡是因为气体微粒分散开了。

师:类比这种有颜色的气体,注射器活塞往里推和往外拉时空气微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时,空气微粒堆积在一起;注射器活塞往外拉时,空气微粒分散开了。

此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递进的实验为学生的概念建构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组织动手实践,深化概念理解

(一)开展实验,增强学习体验

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这里有一个注射器、一块橘子皮。老师先在注射器内吸入一些空气,然后用橘子皮堵住注射器管口,最后用力压缩活塞,你们觉得橘子皮会怎么样?

生:橘子皮会“弹”出去。

师:一起动手试试。

(学生动手实验。)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橘子皮确实像子弹一样弹出去了。

师:你们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生:注射器活塞往里推时,橘子皮堵在管口,相当于封口套。这时我们感觉空气被压缩了。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所以橘子皮被“弹”出去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用注射器制作空气压缩枪,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解释,进一步验证“空气能够被压缩”这一结论。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验,创设基于思维模型的概念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得以深化。

(二)引入思维导图,总结类比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已经明确了压缩空气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新的概念进行类比。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图3)。

由图3可见,学生在学完压缩空气的性质后,从两个方面对水进行了类比,拓宽了认知视野。

六、联系生活实际,迁移内化概念

学习科学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提供服务。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搭建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之間的桥梁,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科学概念,深化认知。本课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生活元素,让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压缩空气的有关知识,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也应用了这一知识?

生:游乐场里的充气城堡就是利用空气容易被压缩的原理设计的。

生:救生气垫、救生圈也是利用空气容易被压缩的原理设计的。

师:没错。哪个同学能说说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思考。)

生:我们打篮球时,篮球里充满了空气,当我们往下拍篮球时,篮球碰到地面,里面的空气被压缩。因为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所以碰到地面的篮球会弹起。

师:你说得真好。利用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这一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空气压缩枪、建筑工人用的气枪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与书本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总体而言,教师要精准把握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抓住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时的思维过程,精心设计思维模型,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科学概念。

参考文献:

[1]杨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小学科学《简单电路》一课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9(10).

[2]金毅.关注学生认知发展 重视教学关联与差异:以小学初中“物体沉与浮”科学概念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5).

[3]韩智伟.小学科学概念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

[4]王晨光.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概念建构及其教学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

[5]李玉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6]沈亚萍.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型实施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2).

(1.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吴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概念学习科学素养
户丹丹:趣味引入,小学数学概念学习“有深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高中历史概念学习经验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理概念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