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嬗变、价值逻辑与实践向度

2023-04-28 15:07王延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

摘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是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需求培养无产阶级新人、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和时代新人等。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体现“为党育才”的价值目标,体现功能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价值层级,体现价值主张、传递和实现的逻辑进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向度要把握好处理好“三个关系”,在实践目标要坚持个体自由与集体共识相统一,在实践方法要坚持政治引领与教育引领相统一,在价值导向要坚持功能性、社会性、情感性相统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价值逻辑;实践向度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0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5-0000-05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培养“新人”,不同历史阶段,党对青年培养赋予了要成为引领时代发展全新力量的期望。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培养什么样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点不同,但是始终重视价值标准的塑造。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培养“新人”历史演进,总结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经验、实践逻辑,对当前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嬗变

“新人”主要指向青年。毛泽东把新社会所要塑造的人称之为“新人”。他所谓的“新人”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前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来说,新人意味着获得新生;二是指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崭新的风貌。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演化是连续的、动态的,有着深刻的政治价值、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在不同历史阶段党培养“新人”目标任务和方法手段都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养“无产阶级新人”

近代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国民性思想改造,来培育“新民”,广开“民智”。从“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了塑造一种国民性思想改造的新定位。那就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新人”[1]陈独秀认为,革命是改造国民劣根性的重要途徑,呼吁民众积极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去,进而得到思想上的凤凰涅槃。陈独秀提出“你们要参加革命,你们要在参加革命运动中,极力要求在身体在精神上解放你们自己,解放你们数千年来被人轻视被人侮辱被人束缚的一切锁链!”[2]。他指出“革命新人”区别于过去在身体上、精神信仰上的不同,他提出自主而非奴隶的,进步而非保守的,进取而非退隐的,世界而非锁国的,科学而非想象地培养“新人”目标,要求青年具有以勤、俭、廉、洁、诚、信等为基础的爱国思想。李大钊注重青年精神的塑造。他认为有觉悟的青年才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3]他强调青年必须具备使命感,具有开阔胸襟和使命感是时代青年应有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把青年视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坚持把青年工作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将青年运动汇入到人民革命运动中去,培养具有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新人”。

第6期王延隆: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嬗变、价值逻辑与实践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毛泽东重视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在恢复国民经济、开展经济建设、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新人”。历史的重任毫无疑问落到了青年身上,迫切需要通过参加识字运动、发展文化教育来培养和造就。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4]。“又红又专”自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干部成长的重要标准。1957年,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新人”的概念,描绘出革命年代“先锋队”的青年形象。对此,党和政府全面开展扫盲运动。各省份把识字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作为扫盲运动的重要抓手,政策教育、时事政治和阶级教育作为冬学的重要内容。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5]因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培养 “又红又专”的“新人”。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四有新人”

他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国家建设实际,要求年轻人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6],强调青年要坚持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后我们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共青团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通过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新长征突击队等活动载体,将青年参与经济建设与青年的思想引领紧密结合,把先进示范、劳动竞赛与文化、技术、科学大学习结合起来,提高青年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力。江泽民在“四有新人”的基础上,提出培养青年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对培养“四有”新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和发展,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青年树立崇高理想放在了首位。2007年,胡锦涛提出“四个新一代”,希望广大青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8]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他对“四有新人”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有明确的发展指向和现实针对性,鲜明地体现出对青年个体价值的重视,兼顾个体生存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復兴大任的时代新人”[9]的要求。“时代新人”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青年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新时代教育工作要自觉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和职责。2020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新人”全过程,体现了对培养“新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要将“时代新人”培养统一至青年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党育人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培养青年的系统合力,潜移默化影响和引导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明确其个体命运与群体、民族命运的关系,在时代大变局中不迷失方向,勇于肩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价值逻辑

青年作为“新人”的角色出场,面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人的“再生产”这一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贯穿着政党如何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逻辑,不仅为政党自身创造价值,也为全体人民群众创造价值。全体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是构成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倡导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得是党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逻辑。

1.体现为党育才的价值目标

政党培养自己的青年必然体现自身的价值主张。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培养“新人”,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明确了青年团的组织属性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组织,基本的政治立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与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主张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价值主张的一致性是党赋予共青团管理青年事务的内在逻辑。培养“新人”的关键是在意识形态层面确立“为党育才”的政治标准,必须遵循根本的政治原则,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标准。社会主义是培养“新人”建构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框架规范,培养“新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

培养“新人”必须以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为中心,体现以“为党育才”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不同发展阶段党对“培养新人”认识论、方法论和工作侧重点既有延续性,也有差异性和时代性。但是,尽管在政治要求、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资源投入上有所不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是保持不变的,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实践经验,也是百年来的价值坚守。认识把握培养“新人”要理清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价值标准,时代新人的培养既包含习得传统道德的知识、行为和规范,同时也包含通过教育引领让青年确立正确的历史方位和价值立场。

2.体现功能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价值层级

培养“新人”存在多重维度的价值组合,从价值层级上看,体现了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价值的统一,具体包括如何为党服务、如何为社会建设服务和政党如何获得好的口碑。培养“新人”的价值范畴是包含了上述多重价值的融合体。价值层级的存在,区分了党在不同时期对于“新人”的认识论和方法立场。从层次上看,功能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三者处于不同层次,功能性价值是基础和核心,社会性价值是支撑,情感性价值是目标。价值层次的功能定位就决定了不同时期培养“新人”的优先秩序。

党通过共青团完成对最广泛先进青年的政治吸纳,通过青少年的政治组织“少先队-共青团-党”传递价值主张和政治使命,最终实现功能性价值,提升情感性价值。一百多年来,党面临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存在价值焦点转移、价值层级变化的可能。新中国成立前,党的青年工作的核心是为了让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青年觉醒,通过宣传动员让青年成为革命斗争的主力军,这种革命主力军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政治立场,强调功能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发展青年上升为主要矛盾,培养“新人”的社会性价值逐步得到重视。

党需要培养能够肩负社会角色的人。整个过程体现为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坚持青年个体全面、自由地发展,这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0]“全面的方式”是说,除了劳动,还要培养和发展某一领域的能力,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个性为特征是人发展的第三形态,这是人不断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青年发展正是不断克服“人的依赖性”历史残留、反思“物的依赖性”的现实制约,向着人的“自由个性”积极迈进的过程。

从情感性价值来看,党通过培养和关爱青年,让青年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力量。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确立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对青年发展的资源、资金投入更加充分,制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系统性谋划青年更好成长。但同时注重对青年思想建设,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在同步推进功能性价值、社会性价值的基础上,体现情感性价值的重要性。

3.体现价值主张、传递和实现的逻辑进路

功能性价值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主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新人”就强调无产阶级属性,培养“新人”要为党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核心和出发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的价值主张,可以从功能性价值上反映出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主张体现在党在培养“新人”过程中的实在价值,注重界定政党内在需要与培养“新人”属性间具体关系,以及确认培养“新人”对于政党本身的现实意义。政党价值传递的过程,是通过“新人”的培养实现的。这些“新人”能够不断将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在日常工作中,传递政党的价值主张,对党的执政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和价值描述,巩固党在青年群众中的执政基础。

社会性价值架起了价值主张到价值传递的纽带。党培养“新人”的实践告诉我们,既要重视青年,也要发展青年。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正是对如何重视青年和发展青年两者内在规律的认识发展史和实践运用史。其中政策導向和制度设计成为关键。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青年发展政策,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中国共产党青年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健全,反过来又使青年能够普遍地形成按社会规范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内化为青年个人的心理动因,从而产生一种促使青年按社会要求、党的事业发展和青年发展规律来行动的内驱力。也就是说,社会对青年产生一定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期望,在党的引领下青年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进而引领社会。新时代确立了青年优先发展的原则。这表明了国家对青年发展的重视和投入程度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情感性价值让价值实现得以提升。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功能性价值、社会性价值、情感性价值三者构成了相互制约和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在“价值主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提升了情感性价值。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演进正是对三者辩证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发展史和实践运用史。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遵循着从价值主张到价值传递,再到价值实现的逻辑进路。培养“新人”的功能性价值主要解决的是“为谁培养青年”的问题;培养“新人”的社会性价值主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的问题,培育“新人”的情感性价值主要解决的是“党和青年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三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历史演进的脉络。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向度从革命战争年代培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革命新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政治与技术统一”“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改革开放新时期培养 “四有新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同历史阶段,党对培养“新人”的主线是都赋予了青年要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全新力量的期望。

1.实践目标:坚持个体自由与集体共识相统一

“时代新人”需要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来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以保持自身的独立人格。青年的成长体现出明显的个体性发展的取向,主要表现为保持自身个性的独立。实现青年的全面自由发展意味着青年要保持自身的个性。作为青年组织是青年个体参与集体生活的重要机制,青年发展离不开集体生活。然而,仅仅追求个体自由是不够的。任何事物的功能和形态都是在历史性过程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崇尚自由主义,西方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集体生活较少,缺乏政党的影响与干预,所受教育也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西方青年更向往独立的、没有太多外在因素影响的生活。培养“时代新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让青年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融入自身所处的社会,理解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我”和“我们”达到和谐统一。

培养“时代新人”呼唤集体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个战略性工作的实现是在社会大课堂中才能得以完成,在集体生活中形成共识,以此增进社会凝聚力。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必定需要个体与世界发生彼此联系,这种联系由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换言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体、社会的彼此需要,个人与社会不停地创设、发展新的关系。真正的青年社会化的过程是青年朝着个体自由与集体共识相统一的向度发展。集体共识的产生还需要关照现实,关心青年现实发展诉求。关注青年主体意识觉醒,青年的行为、思维方式更趋个性化和多元化等特点,满足他们在身心健康、创业就业、婚姻恋爱、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切实需求,以增强青年与政党的情感性价值。作为共青团要统筹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和有效服务等关键影响要素,关注青年的切身需求和权益维护,打造高质高效的青年政策闭环,积极回应和解决党政关注、青年关心的普遍问题。

2.实践方法:坚持政治引领与教育引领相统一

青年发展从自发性向自觉性地转变,政党的组织和领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青年与社会的互动,总体是按照政党和社会对青年的角色定位进行的。要坚持对青年的政治引领,新时代需要通过共青团组织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化教育和政治引领,通过组织化动员把青年组织和凝聚起来,实现青年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在青年运动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大青年在团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突击队、生产队、垦荒队等,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时代要突出青年价值引领,遵循青年思想意识、行为特征、组织习惯、动员模式、发展诉求的内在特点,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重要方法。“‘育新人的途径即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知识性教育与价值性教育相统一。”[11]培养“时代新人”要明确教育目标,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一要引导青年正确把握个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国际环境,要引导青年具备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清醒地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理性对待中国的崛起以及客观研究来自国外的挑战。二要引导青年正确把握“国家”与“民族”的关系。近代以来,“民族”与“国家”紧密缠绕在一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之间是互相融通的。要引导青年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要发挥好“大思政课”对青年思想引领作用,既要注重选择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方式、途径、手段,又要关注青年的价值立场、价值诉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价值导向:坚持功能性、社会性、情感性相统一

功能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的实现,共青团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党团要构建起意识形态、组织忠诚相统一的制度性衔接关系。一要巩固党团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党团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的巩固是双向的过程,党在理论上要与时俱进,团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各级团组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加强团各级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凝聚党团意识形态共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忠诚。“助手和后备军”是接班人政治体系中党赋予团的组织定位,这种组织定位的前提是组织忠诚。共青团通过为党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工作,将党的政策、制度、理念、成就等真正内化于青年心中,激发青年对党和国家制度体制的认同。共青团要为党做好青年的凝聚和引领工作,巩固和扩大团的组织体系和影响力,强化联系青年的有效性和覆盖面,努力提升团的政治引领力、价值观塑造力和为党育人工作实际成效。

情感性价值的发挥是功能性价值、社会性价值的升华,是目的和归宿。要切实发挥共青团政治引领的重要作用,把团建设成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加强党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助手和后备军”是接班人政治体系中党赋予团的组织定位,这种组织定位的前提是组织忠诚。共青团通过为党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工作,将党的政策、制度、理念、成就等真正内化于青年心中,激发青年对党和国家制度体制的认同。要把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共青团改革的根本方向。各级团组织要肩负起深化改革的主体责任,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性,肩负起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扣好对党忠诚的“扣子”。要为党做好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的凝聚和引领工作,巩固和扩大团的组织体系和影响力,切实履行好为党育才的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使之真正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袁洪亮.中国近代人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333.

[2]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卷),上海:三联书店,1984:114.

[3]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389.

[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9.

[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00.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人民出版社,2006:332.

[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人民出版社,2000:42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9:123.

[11]高一品.“育新人”“兴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1):124-128.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进程中的功能研究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