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01 23:30李长熠郭爱东周荣
成才之路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李长熠 郭爱东 周荣

摘要:虚拟教研室是学校基层教研组织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孕育出的崭新教研组织形式。它的出现不会破坏原有传统教研室结构,而是在继承传统教研室功能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时空与地域的界限,为广大教师提供在云端即时协同合作、分享互通的平台。建立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高校应通过创新的教研形式,引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优质英语课堂的共享,从而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传统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7-004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水平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210401)、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以问题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WY2021005-A)、2021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POA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320210025)、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生态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冯内古特小说研究”(课题编号:WY2021024-B)、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WWC171)研究成果

一、引言

高校教研室本质上是在学院和系部领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师资培训等工作的基层组织。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教学组织的强有力支撑。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本科教研室在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和实现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目标上发挥了作用。然而,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步入数字化、信息化阶段。泛在式学习、学习终身化和个性化学习已经走入学生视野,学生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学习能力和学习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随着全国高校持续推进大学英语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和教研形式亟待更新。因此,一种能够弥补传统教研形式缺陷、更有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创新型教研室亟待建立。202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

2014年,夏友周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探讨了学科虚拟教研室的价值以及机制的建设与策略。2020年,曾建潮等针对虚拟教研室组织探索的创新展开研究,讨论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缘起与内涵,剖析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路径。2021年,桑新民等围绕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展开论述,丰富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提出了针对“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工程建设模型。综上所述,围绕高校虚拟教研室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和建设路径,其中围绕虚拟教研室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基于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探索和实践寥寥无几。

为了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动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大学英语创新发展,全面助力我国对外开放,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一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以及不懈的努力,采取“互联网+智慧教育”手段搭建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使“教学研究从面对面的实时教研活动形式开始进入跨时空的网上教研活动形式”。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全新基层教学组织更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优化资源和共享资源的特点。同时,虚拟教研室能够弥补传统教研室的缺点,是对传统教研室的一次优化升级。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教师们能突破时空界限,共同参与和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一部所建立的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已初具规模且投入实践。然而,目前相关理论和实践较少,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对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实践应用研究和探索进行初步分析。

二、虚拟教研室的基本内涵

虚拟教研室本质上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采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教研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继承了传统教研室的优势,“具有一般科研学术共同体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律性等特点”。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具有相同研究方向和教学目标的教师在云端相聚,不受时空的束缚共同进行探讨与研究,满足了教与学的双重需求。其载体为基于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SPOC网络教学平台和各式网络教学直播平台与APP等。教研探讨与信息共享是虚拟教研室组织建设的基本目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开启了基层教研组织活动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教研室的组织架构,弥补了其协同性与灵活性的不足,有助于不同区域院校间或教师间的教学信息互换,真正实现了协同育人、资源共享的新机制。

三、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优势

目前,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旨在扩展学生的英语背景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结合。此时,传统大学英语教研室显得功能不足,也面临诸多困境,很难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毕业生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立,继承了传统教研室的功能,对提升教学质量、教研学术水平和创造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全面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大学生。

1.突破时空界限,共建共享资源

传统线下教研室一直是高校教师交流讨论的平台,也是教师开展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SPOC和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日益成熟。此时,能够便于随时随地沟通与分享的线上虚拟教研室亟待建立。由计算机和网络所孕育出的虚拟教研室与传统教研室不同,其可以突破时域、空域和地域的界限,满足教師的个性化需求。使用传统教研室的人员往往只限于本教研室的教师,这就不能把教研室的功能最大化,让更多有需求的教师参与进来。虚拟教研室的出现恰恰弥补了传统教研室的不足,其灵活、便利的优点能够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个人都成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提高了教师的教研参与度,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分享的机会,也使得来自不同院校甚至是不同专业的教师都能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协作意识,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2.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人文素养,并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可以作为学科建设的平台,通过教师间协同合作,深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制定灵活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质量的提高。

虚拟教研室实现了教研室组织线上探讨与沟通,有助于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使得校内外互访和交流更加便利。同时,依托于虚拟教研室的常态化教研室活动可以邀请教学名师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在线指导与分享,推广成熟的课程建设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扩宽基层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教学水平,调动其教学积极性。名师引领和同行分享,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与学术能力发展,实现教师共同成长,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3.促进院校合作,整合优化资源

跨地域、跨院校交流是虚拟教研室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院校间通过深化合作和充分研讨,能形成积极的交流互访机制,总结并共享优质资源库,形成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资源、考核标准等。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有助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水平。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也避免了不同基层教学组织重复的资源开发,可有效实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的目标。尤其是学生培养目标近似的院校,可以通过云端互访与研讨,形成持续性、开放式合作,共同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优化,彼此取长补短,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特点持续丰富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协同共享。

四、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架构

《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目标、任务、类型和范围。自该通知發布起,更多国内院校参与到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中。笔者所在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一部也着手开展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探索工作,目前教研室的搭建已初具规模,其整体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人员组织架构

尽管虚拟教研室与传统教研室不同,能让所有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人员具有广泛自主性和灵活性。然而,虚拟教研室也需要统筹协调、统分结合,形成具有一定规范制度的管理机制,从而确保组内人员责任分工明确,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虚拟教研室运作的效率。应由领导牵头组织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整体设计,同时设置若干管理人员负责虚拟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系部教师都加入部门教师工作组之后,再分别构建课程建设组、教学资源建设组、思政素材建设组、科研探讨建设组等,根据教师的专长分入以上组别,便于教师间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个人能力。

2.教研资源架构

虚拟教研室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即时交流与海量资源的共享。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一部依托SPOC与MOOC,以腾讯会议等开放式教学平台为辅助,分层级整合教研资源并搭建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能够满足教师的不同教研需求。科研探讨板块旨在方便教师即时沟通分享,提高部门科研水平,访学交流、校际交流则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促进教师个人发展。聚焦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板块包括教案和教学设计、教学课程展示、课程思政和精品课程等。其中,精品课程涵盖了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四级强化、英语口语实践和商务英语口语四门课程。

3.协同互动架构

虚拟教研室中协同互动架构的建设能够实现组内教师以及跨区域教师的协同互动交流。如利用视频会议或者平台讨论模块实现云端讨论、课程演示和部门例会等,利用协同文档帮助部门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方案和教学课件的制定与编写,借助协同办公的表单工具方便教师共同完成调查问卷、课程评价等工作。协同互动架构不限于部门内部成员的互通,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师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任务进行协同办公,形成群内互动、圈内互动和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每位教师都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文档或者慕课视频进行评论、收藏与分享。虚拟教研室的协同互动功能可以让不同院校实现联合培养人才,不同地域的教师交流促进了跨校际、跨学科的多元化融合。

五、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对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各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程度与水平参差不齐。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也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建立监督机制

由于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是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规划下展开,因此其监督和评价应该在学校教务处和学院的管理下有序进行。高校应该为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供场所,学校网络信息部门应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促进虚拟教研室的发展。与此同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虚拟教研室建设,还需要完善其标准与规范,引入更加健全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需要深化评价体系的改革,涵盖课程评价、师生评价和院校评价等,从而形成多元整合的智慧化监督与评价体系。还应形成具体且规范的工作制度,定期向院校教务部门汇报建设的进度与成果,形成详尽的评估报告。教务部门和学院应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淘汰制度,不断优化虚拟教研室的建设。

2.提高技术素养

对于从传统教学转移到云端虚拟课堂、从传统教研室转移到云端虚拟空间,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尽管高校基层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管理与学术研究任务,但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不断总结虚拟教研室在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进而提高虚拟教研室的效用。另一方面,高校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和开展能够提高教师素养、便于教师分享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从而推进虚拟教研室的建设。

3.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表现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理解感悟、灵活应用和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上,其理解深度和程度,决定教师的理论素养的高低。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理论素养也体现在能否迅速接受并灵活运用创新性技术上。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该储备多学科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时刻准备接受新的教学手段和教研组织开展模式。教师应在实践中持续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和丰富教学思想,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虚拟教研室成员应该提高思维高度,在建设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积极作贡献。

六、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能够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和资源共享,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新教学研究与探索,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但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仍需建立监督机制,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和理论修养,从而完善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为高校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小强,何齐宗.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107/t20210720_545684. html.

[3]秦国龙.教言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4]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中国大學教学,2020(11).

[5]桑新民,贾义敏,焦建利,谢阳斌,胡怡媛.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手拉手”课题组.构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共建机制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7]夏友周.论学科虚拟教研室的价值、机制建设和实施策略———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Li Changyi, Guo Aidong, Zhou Ro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is a new teaching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 form bred by the prim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the era of network information. Its appearance will not destroy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structure, bu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functions,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it breaks the boundaries of time and space and region, and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eachers to collaborate and share in the clou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for college Englis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uid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level and promote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English classes through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ms, so as to improve teachers sense of acquisi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basic teaching organization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