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维方法

2023-05-15 17:11杜静静
理论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理论创新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人类历史深处洞察社会发展规律,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时代前行方向,运用深厚的历史思维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同时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鉴古知今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校准前行方向,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历史自觉担当使命和责任,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关键词:历史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5-0012-07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2020SJA0221);南京工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教师专项研究课题”(szzx202216)。

作者简介:杜静静(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秉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望党的理论创新历程,我们党始终强调坚持历史思维,在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中推进理论创新。检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可以发现,其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思维和方法论原则。始终坚持历史思维,从历史周期中思考、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互动,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优良品质。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文明发展的脉络,启示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继续坚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思维,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历史思维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思维方式

历史思维,“指的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依据,把人类社会历史看作是遵循客观规律、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现实过程,从历史规律出发判断历史方位、谋划社会发展战略、推进实际工作的思维方式”[2]。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运用历史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坚持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对历史深入思考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坚持历史思维,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1.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在对历史命题的回答和对历史使命的承担中筑就自己的初心,奠定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石。在鸦片战争的炮声中,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成为野心勃勃的欧洲人的猎获物”[3]。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王朝的专制,使得中国社会日益衰落、中华民族陷入苦难,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陷入穷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4],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的领先地位荡然无存。摆脱受压迫与剥削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历史命题。为此,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但最终都走向了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身处民族危亡中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明了探寻救亡图存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深刻把握历史课题,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厘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归宿与力量源泉,从而牢固树立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为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礎。没有民族复兴课题的历史选择,我们党就不可能在中国社会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可能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思维,在透析历史规律、把稳历史方向中开启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史明理、重视在研史学史中永葆开创未来的历史眼光,以史为鉴、注重在总结与运用历史经验中汲取走向未来的历史智慧,古为今用、善于从历史兴衰成败中找到开辟未来的前行方向。毛泽东曾指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5]。正是在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中,毛泽东看到了根据地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性,指出“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从而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强调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提出要根据敌我实力变化灵活采取以退为进、各个击破的“战略退却”战术;从李自成失败的教训中,强调我们党要牢记“两个务必”、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和主要矛盾,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都深刻体现了毛泽东始终注重增强历史思维,始终坚持带着问题意识去研究历史,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思维,在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中交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优异答卷。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廓思想之迷雾,团结一致与时代共偕行,深入思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实现路径,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6]143毫无疑问,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透视着厚重的历史思维。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创造新的理论”,就是邓小平秉持历史思维,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在实践的创造功能和检验功能的发挥中确立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新的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定位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阐发,从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破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论断,从“三步走”战略目标到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这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深刻昭示了邓小平理论既萌发于对现实国情的思量,更来自于历史深处的息息相通,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约束中形成的。

在这一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吸取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特别是深刻汲取世界大党兴衰成败教训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历史上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理论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清醒认识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扎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之中,具有深刻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价值。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思维,在把握历史规律、明辨历史方向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书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经验中发现历史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前行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大角度审视我国的发展,要求全党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在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将历史思维作为全党看待问题解决矛盾的科学要求和基本素养,引领全党善于从历史纵深处研究现实问题、解答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把抽象的历史时间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透过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把握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近代170多年历史进程,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借鉴古今中外历史教训,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洞察人类社会兴亡更替的历史规律,找到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检视世界大党兴衰成败历史教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立足人类历史的长过程,指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把脉世界关系的历史进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思想,正是以高度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把握现实问题、深邃的历史规律和历史智慧解答时代课题的结果,贯穿着浓郁的历史精神和历史思维,彰显着深厚的历史科学特性,散发着耀眼的时代真理光芒。

二、百年来我们党坚持历史思维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回首百年历史轨迹,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历史的沉思中,坚持“学史明理”与“守正创新”的内在统一,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树立起一座座理论丰碑。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体理论成果可以发现,党的不同时代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都具有深邃的历史思维,总是善于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和矛盾,从历史纵深处探寻回应现实问题的答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智慧滋养,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历史的学习和把握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日益丰富和发展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历史思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每一个具体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坚持历史思维推进理论创新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1.全面掌握历史知识是先导。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始终坚持的基本前提。历史记载着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最好的教科书、生动的启示录。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历史作为最好的老师、作为最好的清醒剂,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知,善于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映照,也是推进党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内在要求。从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8],到邓小平提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6]292,再到习近平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9],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永葆政治清醒、坚定战略定力、把握前行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尤其是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并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回望百年党的理论创新之路,不断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对历史学习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历史经验提炼升华为党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经验。

2.坚持历史分析方法是关键。历史分析方法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始终坚持的基本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对事物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论断,以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不能用现实标准去评判历史事实。毛泽东曾提出,坚持历史方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10]。邓小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6]119这就告诉人们,要把研究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分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一再强调,在研判问题、总结经验时,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1]回望百年党的理论创新之路,全面、联系、辩证地看待党的奋斗历史,以历史分析方法凝练党的历史经验,将党的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经验。

3.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是核心。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百年来,我们党在借鉴古今中外治乱兴衰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汇聚开拓前进、推进创新的勇气和力量;在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增强尊重规律、预见未来的智慧和能力,以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12]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求全党在把握党史发展规律中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质要求,在把握党的实践创造中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中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回望百年党的理论创新之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追根溯源,理清来路,弄清实质,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上,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经验。

4.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始终坚持的重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国理政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滋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文化根基。百年来,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善于化古为今,用中华文明深厚思想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独特表达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有了厚重的民族文化基础。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的包容精神、强大的融合能力和独特的价值魅力,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实现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文化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党理论创新的丰厚土壤和不竭力量。回望百年党的理论创新之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标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并结合新的实践要求,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经验。

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运用好历史思维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既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捍卫者、坚定实践者;又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者、坚定推进者。纵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站在人民史观立场上,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此,我们要坚持历史思维、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深刻揭示历史规律,明辨历史问题、深思细照现实路径,认清历史方位、努力校准前进方向,在历史与现实交映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在系统掌握党史知识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石。历史是鲜活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走过百年风雨,党的历史凝结着党的不懈奋斗和理论创新,是实践创造与理论创新齐行并进的历史,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精神和智慧,彰显着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把学习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汲取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化为推进理论创新、提高科学思维、强化理论武装的能力。踏上新征程、秉持历史思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在系统学习掌握党史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石。为此,一要在学习党史中增强用党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要把学习百年党史和感悟思想伟力相结合,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掌握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用理论上的朝气蓬勃推进思想上的风华正茂。二要在学习党史中熔铸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自觉。要把学习百年党史和增进信仰信念相结合,通过党史学习“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理”,在树立正确党史观、科学认识党的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三要在学习党史中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自觉。要把学习百年党史和践行初心使命相结合,通过党史学习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深刻感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自人民群众、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回望百年党史中前望、在不断造福人民群众的奋斗中推进理论创新。

2.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中熔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灵魂。历史规律是指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它不同于自然规律,是在其上增加了人的目的性,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把握历史必然、遵循历史规律,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在准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体现时代性的理论话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踏上新征程、秉持历史思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要把握历史逻辑,在遵循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熔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灵魂。为此,一要重视历史经验。要从历史长河中分析演变机理,全面客观分析历史问题,把脉内在逻辑,从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自觉选择的结果,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洞察历史规律中增强历史自觉。二要观照现实生活。要在认清人类社会深刻演变的种种规律中找到现实的依据与基础,牢牢把握历史逻辑,深刻解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新问题,在顺应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三要把握发展方向。要站在历史深厚底蕴的基础上,抓住历史变革时机,把握关键历史节点,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必然性,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在勇立时代潮头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3.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明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路向。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违背历史研究实事求是根本原则,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征程上,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强化斗争意识和批判思维,在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中坚守彻底的唯物史观、树立牢固的大历史观。踏上新征程、秉持历史思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要坚持唯物史观,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路向。为此,一要坚持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从人的实际物质生产活动和生活过程考察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人类历史观的伟大变革。要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是推动中国道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之源”[13]。二要树立大党史观。大党史观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强调从历史发展的宏阔视野全面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要“坚持以宏大叙事观照微观叙事、以主流统领支流,在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揭示党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14],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三要树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强调“通过长时段、大视角的观察,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15]。要立足整体视角、把握全局观念、树立开放视野,在过去、现在、未来相联结的时间长河中考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16]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增强历史自信、砥砺前行的动力。

4.在客观审视现实问题中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支柱。历史思维是一种过程性思维,要求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观照现实、客观审视现实问题。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审视并回答现实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不断解答我国现实问题中展现生命力和说服力、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踏上新征程、秉持历史思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要着眼当前实践,在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和现实问题中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支柱。为此,一要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历史方位的确立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上熠熠生辉。二要科学分析现实问题。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国“面临着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尤其是重大时代课题”[17]。要科学认识现实发展问题,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在解答现实问题中持续彰显出巨大的阐释力和引领力。三要明确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状况的科学分析,郑重宣示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这既是党的历史经验的体现,也是回应时代要求的需要。要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实践、制度、话语形态,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展现真理之光。

5.在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塑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形体。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具有相互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才能在中华大地获取力量之源,展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中激活,才能在现实之中绽放时代之花,展现鲜活的“现代特征”。踏上新征程、秉持历史思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努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用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体。为此,一要把握二者的内在嵌合。要以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化独特基因相互贯通、与全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相互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吮吸中国文化、涵养中国气象,促进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具体统一,增强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自觉。二要把握传承与创新的相辅相成。要在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发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激活其生命力,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三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辩证统一。要进一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互映照,实现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辩证统一。

奋进新时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创新的新进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饱含坚持历史思维的哲学意涵,表征洞察历史规律的思维方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开启新的历史征程、担当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提升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推动历史深厚基础与理论发展逻辑相统一,正确运用历史思维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勇屹人类发展前沿,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推动创新理论的发展、铸就理论创新的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19.

[2]陈胜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J].邓小平研究,2022(5):1-10.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0.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5]陈晋.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五句名言[J].新湘评论,2017(19):38-40.

[6]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351.

[8]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05.

[9]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01).

[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11]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1).

[1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

[13]闫爽,单传友.中国道路的唯物史观“原像”[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12.

[14]张灿,陈淑丹.大党史观视阈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批判[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10):108-120.

[15]王治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思维的哲学意涵: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0):19-25.

[16]让历史說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01).

[17]郑文涛.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N].光明日报,2022-08-30(06).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理论创新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