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3-05-19 18:36李淑贤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李淑贤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促进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首先探究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然后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的价值,接下来以统编人教版教材为案例,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提供参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融合

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文化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而写作是学生将生活感想、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融合,能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倡导建设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现阶段,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推动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必要性,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还处于相互脱节的状态。所以,促进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1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读写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也是双向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的教育机制;“读写融合”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策略;“读写融合”的目的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通常,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写作动机,但真正开始写作时,有不少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阅读训练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技能,提升理解能力,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養有重要的意义。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学生抒发情感和见解的方式,但其前提是学生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所以,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二者密不可分,只有促进“读写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读写融合”能相互促进。阅读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整体情况分析,学习语文离不开“读写融合”,在阅读结束后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探讨文本的主题情感,并将阅读内容运用于写作中,能让写作内容更丰满、主题思想更有深度、结构更完整,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内显”,也是“外化”。完成阅读和写作训练任务,能实现读写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价值

2.1有利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同步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写作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条件。促进“读写融合”,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其读写能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获取大量阅读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掌握作者的创作思路、思维模式、写作技巧与方法。紧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获取的阅读资源运用到写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更顺畅,读写能力有所提升,有助于学生创作出优质的作品。随着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写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内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促进读写融合,能同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解决学生读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条件。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要想提升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坚持长期积累、保持学习动力。培养写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变换语言文字,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掌握写作技巧,懂得如何记录生活、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用何种技巧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

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离不开阅读积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写作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积累的素材、资源转变为文字,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驾驭语言文字。现阶段,读写教学融合已成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措施,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教师要以读写融合为指导方法,创新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中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均得到提升。

2.3有利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正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通过“读写融合”能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记录阅读的心得体会,从而爱上写作。

就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有不少精品文章,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和源泉。学生可以记录教材中的好词好句,养成日常阅读与背诵的习惯,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将教材文本当做参考资料,让学生优化作文结构、充实作文素材。通过写作也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3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对策

3.1手眼结合,培养习惯

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模仿具有重要意义。模仿不仅是总结,还是创新的起点。为推动“读写融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创新模仿教学模式。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该课文立足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小兴安岭美丽、动人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在教学中,因为不少学生并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对文本内容感到陌生。仅依赖于文本描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无法深切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小兴安岭的图片、影视作品及材料,并将材料当作教学素材应用到“读写融合”课堂中,以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影视作品与阅读文本相结合,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以某公园或校园一隅作为创作素材,描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公园或校园的美景,选择特定的角度观赏,让学生记录不同场景的美丽景色。

在写作中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述,用合适的词汇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文。该教学任务虽然时间跨度大,但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及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激发创作灵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不竭的动力。

3.2读书百遍,注意细节

俗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书能使人明智,能培养语感,能养成善读、善写和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将读书当作教学重点,分析小学语文统编人教版教材可知,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精品佳作,许多诗篇和文章生动有趣、意境优美、主题有深度,是经典佳作。例如,许多课文采取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夸张、拟人、排比及比喻,在写人状物上颇有灵性,为读者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读之令人过目不忘。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剖析美篇佳句,围绕美文进行创作,感知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精妙用词之处,在“读写融合”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泉水》一课中,拟人手法随处可见,阅读该课文就如同在欣赏一幅美丽的泉水画卷,作者多次借助“叮咚”塑造泉水优美的声音,让人觉得泉水能像人一样说话;用“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赋予文章灵性,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读者领悟泉水的美丽,欣赏泉水的美景。

对于这类写景文章的讲解,教师要为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创作手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境适合用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分析特殊句式、修辞手法时,教师要保持耐心、细心与热心,围绕学生的写作弱点,分析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让学生形成直观认知,进而提高作文写作质量。

又如,在《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有魅力、栩栩如生,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分析,促进学生思考,让其以后的理解描写手法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对其以后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借鉴优秀作品写出来的作文,也会不同寻常。

3.3“读写融合”,互促互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还不完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储备语文知识,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优化学生知识储备,还需要帮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强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讨论、多交流,诠释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共享阅读感悟。以学生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中拓展知识文化储备,并通过将阅读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通过“读写融合”也能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建立感性经验与抽象思维的联系。

以《日月潭》一课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该課文的描写手法,为学生分析景观描写的技巧。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旅游经历,以某处景观为对象,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要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该课文的高潮部分如下:“在火柴燃烧时刻,小女孩想到了奶奶。”心情复杂,作品氛围悲惨。讲到高潮部分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让学生阐述观点,明确并理解该课文借物喻人营造悲剧氛围。学生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该手法,在描写某事物时能联想到某人,让学生敢于表达、积极表达,最终提升表达能力。通过“读写融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兼顾培养学生读写技能。

3.4读写联合,强化审美

“读写融合”的过程强调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还要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文章阅读中领略美感,感知作品背后的魅力、思想情感及文化元素,从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评价标准千差万别,影响因素也很多,但常见的标准有创作手法、结构框架、主题思想、情感氛围及艺术感染力等,优秀的作品离不开精致的遣词造句,也许阅读起来不能给人以华丽之感,但一定是语句通顺、令人心情舒畅的。所以,为了推动“读写融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作品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氛围之美、意境之美及人文之美,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将阅读素材运用到创作中。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勾画出作品的优美佳句,同时引导学生参与集体朗读活动,特别是作品中的精彩部分更要反复朗读,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该作品刻画了花园中的各种动物,如蜜蜂、蚂蚱及蝴蝶,它们的颜色不同。仔细阅读文本发现,描写蜜蜂的语句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将蜜蜂的“圆润”“可爱”充分凸显出来。

教师可以将描写蜜蜂的段落当成案例,为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巧妙地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融入个人想法,创新文体风格。另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其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表达情感要真挚、表达方法要创新,兼顾细节描写,以此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提升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为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教师也可以采取类比教学法,以同类作品为案例,对比不同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修辞手法、细节刻画及主题。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读写融合”,教师要关注“读写融合”的质量,在设计读写教学任务时遵循整体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回归教育本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读写融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蔚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9):187-189.

[2]彭玉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J].甘肃教育,2022(19):96-98.

[3]黄燕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81-184.

[4]张可.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8):40-42.

[5]刘盼盼.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4):139-140.

[6]何娟莉.重阅读 促积累 多观察 勤练笔:浅谈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2(27):106-10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