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水稻育种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雷

2023-05-19 09:17王曷灵
中华魂 2023年5期
关键词:水稻农业

文/王曷灵

2022年,第26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雷给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子回信,勉励大家要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奋斗和奉献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周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他扎根广阔田野挥洒青春汗水,十多年来在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突破。他和团队用科研人特有的方式与土地真诚对话,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着青春才智。

把农业科研成果论文写在大地上

水稻良种是水稻产业的关键。常言道:好米不是加工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周雷认为:“做科研跟培育种子一样,就是一代一代接续奋斗,一代要比一代强。”他在水稻遗传育种领域耕耘了十几年,“死磕”一粒种子!被称为深耕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种子选手”。为了攻克水稻育种难题,周雷和同事十几年如一日收集种质资源、选配育种亲本,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历经数以万计的杂交组合,他们终于用表型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出多个优质多抗水稻新种质,育成鄂中5 号、广两优272、广两优5 号、巨2 优60、华夏香丝等16 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的协调统一。他参与培育的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000 多万亩、增产粮食30 多亿斤,保障“米袋子”、“钱袋子”共赢,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

农业科研成果应更加接地气。育种是一个追着光和热长跑的过程。周雷认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最接地气的研究,关系着亿万人的国计民生,也是最高大上的研究。作为一名研究员,周雷给人的感觉不是书生气,而是接地气。周雷坚持把科研成果论文写在大地上,每年超过300 天“泡”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冬天,海南稻种南繁加代;夏天,武汉水稻剪颖、去雄、套袋、授粉、记录……永远头上太阳烤、脚下水汽蒸。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周雷形容说,稻田里一蹲半天,人就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

1983年出生的周雷,从农村走出,学的是农,一路执着。少年时期,周雷目睹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便立志要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博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就一心扑向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在很多人眼里,农学是个冷门专业,想起童年关于水稻的记忆,加之水稻是湖北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他选择聚焦水稻遗传育种开展科研。周雷说:“这是偶然也是必然。首先,农民的儿子对土地有别样的感情,我想为农民们做点实事。此外,我高中就读于湖北省荆州中学,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是学校的杰出校友。1999年,正在读高中的我,听到张启发教授当选院士的消息后,很受鼓舞,觉得做农业研究也很有前途,更加坚定了服务农业的信心。”

为中国稻增添“中国芯”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水稻良种是水稻产业的“芯片”。湖北是水稻大省,但长期以来稻米品质不优、品牌不响,严重制约区域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国在水稻领域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也遇到了天花板,所以更需要我们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去攻坚克难。给中国粮装“中国芯”,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周雷不懈的奋斗目标。他穿梭于育种基地,十几年如一日深耕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和同事一起攻克水稻耐冷基因克隆、籼稻花药培养力低下等多项“卡脖子”难题。他先后主持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 项、授权发明专利20 余项,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出优良“湖北芯片”。

以科技增添“中国稻”的底气。周雷说:“我现在做的就是‘藏粮于技’,通过科学育种把水稻的产量、品质再提升。”2018年,得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个关于水稻遗传育种的科研项目,周雷决定前去访问交流。不巧,等赶到时,项目组已离开了威斯康星。他并未气馁,而是跟随华人学者、国际植物染色体生物学研究领域领军科学家蒋继明教授学习相关知识。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做出来的东西首先要能说服自己。”老师的话让他印象深刻。周雷后来也一直用这句话来要求自己和学生认真对待科研、对待农业理论基础研究。粮食低温减产问题,曾困扰我国农学研究者多年。周雷从研究生阶段就跟随导师李自超教授展开攻关,前后花费十余年,终于在2017年首次成功克隆并解析分子机理的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彰显了中国在水稻耐冷基因克隆领域的领先地位。

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为了牢牢端住饭碗,国家将“种子保卫战”提上日程,相关政策接踵而至。2022年“1 号文件”进一步对种业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推动了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即超级泛基因组助力水稻种质遗传基础研究。将同一属内不同种遗传变异的泛基因组整合在一起,构建的超级泛基因组可以更好地代表整个属的遗传变异。据了解,该图谱的完成将极大促进水稻功能基因挖掘和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细胞研究》上。周雷的研究成果也是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的重要研究内容。周雷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北方粳稻里的耐冷基因克隆到南方籼稻种子的基因里。大概5年后,水稻就可以从品种上解决低温减产问题”,“这样我们国家就再也不用担心低温造成的粮食风险了。”

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20 多年里,一批批科技特派员入乡村、进田野,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撒在乡野沃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周雷是湖北科技特派员的优秀代表,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作为党支部书记,周雷总是冲在最前面,对口帮扶了21个曾经的贫困村和30多家企业发展高档优质稻。周雷说:“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是我最大的愿望和一生的追求。”

破解鄂稻高产不优质难题,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周雷出生在“鱼米之乡”湖北洪湖农村。参加工作之后,除了开展水稻育种等基础研究,周雷每年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将育成的优质品种推向市场。新品种推广之初,农民并不买账。周雷回忆,历经10年努力,他们在2017年育成了绿色超级稻“巨2 优60”。这种水稻新品种在同等产量下,能够大幅减肥减药、节水抗旱,但在天门等地推广的时候,很多农民心存疑虑,不敢尝试。周雷与示范户约定,用他们的技术种植新品种,如果出现减产或者亏损,省农科院给予补偿。同时,周雷和同事轮流住在示范户家中,给予技术指导。到了收获的季节,结果令人惊喜:新品种示范田亩产达1400 多斤,同时施用肥料减少了1/3,不仅成本降低了,品质还更加优良。这些年来,周雷团队累计推广示范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 余项。

2015年,周雷团队向湖北省有关部门提交报告,提出“虾稻共作”的绿色发展模式。因为在前些年,在湖北省潜江市,看到小龙虾市场火爆,很多农民“重虾轻稻”。周雷很是心急:只养虾不种稻,容易导致粮食安全隐患;小龙虾价格波动大,也会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周雷和团队展开为期3年的调研。在发现虾稻田虫害多、水稻易倒伏的缺点后,他带领团队培育抗倒抗病的新品种。如今,这一模式已在湖北推广,并辐射至江西、湖南,实现了每亩虾稻田的水稻产量提升30%、农民收入增加50%。周雷说,此前我们推广的新品种,都已上了老百姓的餐桌,比如超市常见的“国宝桥米”、“瓦仓米”、“虾乡稻”等。

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有浪漫时

周雷的微信名为“稻之道”,头像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稻田。他说,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会充满动力。他皮肤黝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稻田与实验室。这位80 后青年科学家、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有一双农民般粗糙的手:晒得黢黑、上面总带有细微的小伤口。常年行走在田间,周雷也锻炼出一副好身板。空闲时,他会约上好友打羽毛球。碰上学农的青年找他探讨行业前景,他这样解答:“希望在田野上。”

科研任务重,周雷经常春节不能回家。他倒不觉得孤独:“认准了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没时间去想孤不孤独这回事了。”工作时间,“早7 点到晚10 点”是常态。即便如此,他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家常年有一盏灯会亮到晚上10 点多,那是家人留给我的,白天工作做不完,晚上回家后继续做。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我的同事很多也如此。我能取得现在的一些成绩,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妻子的引导下,儿子也以爸爸为荣。只要我在家,孩子喜欢跟着我,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觉得爸爸懂得很多。父母一开始不太理解,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我怎么还要下田干活?但他们慢慢知道,我不是单纯种地,而是通过研究来培育好种子,让农民增收,他们也很高兴。”周雷说对家人有不少愧疚,他们一直在给周雷的工作“让路”。孩子现在10 岁了,周雷几乎没有在他生日当天给他过生日,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周雷就去海南的基地做育种研究了。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一般都是提前给他过,也有时候忘记了来不及过。

搞农业研究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独有的浪漫:夏季绿色禾苗随风摇曳的惬意,秋季稻穗沉甸甸压弯了腰的喜悦,还有老百姓那满脸的笑容……

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青春才智

过去的10 多年,对周雷来说,便是一段追逐光和热的“长跑”。周雷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后接受采访时说:这个奖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的。这份荣誉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我们所从事的是最接地气的研究。让我们携手投身中国粮事业,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国粮装上“中国芯”。乡村的希望在青年,许多青年的希望也在乡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走进乡村,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周雷说,广大青年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释放青春能量。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如今,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的这句话,对周雷影响很深。无论是在青春年少时,还是在功成名就时,或者是在耄耋之年,袁隆平都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们要站在袁老这位“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高、更远。袁老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话也是周雷的精神坐标和人生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研人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新时代的农业基础研究,也需要更多像周雷这样的青年骨干投身其中。周雷也希望更多有志青年立高远之志,正确把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加入到农业研究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猜你喜欢
水稻农业
什么是海水稻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