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健康价值视角

2023-05-21 03:32杨德进徐虹
旅游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价值

杨德进 徐虹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在北京召开了“京津翼旅游协同发展第一次工作会议”,标志着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几年的稳步推进,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减小,区域协同发展已经初见成效,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增强,合作成熟度显著提升12。然而,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京津冀深度协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加之受到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持续壮大的养生、养心和养老群体对健康价值的追求愈加强烈,呈现出需求“井喷”的态势。基于此,旅游因其具有的独特健康价值属性得到了消费者的推崇,这不但加速了旅游目的地面向健康卫生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助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健康价值逐渐成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新兴主题和方向。因此,从健康价值视角研究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问题,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协同发展目标:满足区域游客健康需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在健康价值导向下,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则是致力于提升游客身心健康水平,并促进游客与所处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4。围绕该目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游客在区域旅游中对养生休闲、疗愈康复、医疗保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自我实现和融入环境等的需求,将转化为购买和体验健康旅游产品的消费行为,以此驱动区域健康旅游乃至大健康产业不断壮大,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的变革与重塑。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三大城市群,既是旅游客源地,也是旅游目的地。根据三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京津冀2021年常住人口1.1亿人,接待国内游客8.5亿人次。客源地居民出游的健康需求表现为避霾洗肺游、亚健康治愈游、避寒养生游和养老度假游等特征,这与区域地域气候特征、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和都市人群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另外,从京津冀外来游客健康需求层面看,医疗保健游、冰雪康体游、避暑养生游、中医药康养游、亲海疗康游和休闲养生游等特征较为明显,这与京津冀旅游资源禀赋、体育运动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优越的因素相关。京津冀在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过程中,区域旅游在供给端已瞄准游客的健康需求逐渐发力,北京中医药文化养生基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海滨疗养胜地、天津生态城等一批康养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品牌吸引力。与传统康养旅游局限于养老范围不同的是,当前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都有着更加广泛的需求,幼儿、儿童、青少年、中青年等群体对成长体验、自然康养、运动休闲、医疗保健等旅游产品需求日益普遍化,这将催生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在健康主题上深度变革。

二、协同发展基础:旅游资源健康价值评估

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是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均揭示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资源影响1。比较优势理论重在对比不同区域在旅游资源中的地区优势,共生理论强调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同质和异质共生关系。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不但具备地缘关系近、空间联系紧、文化政治通和合作机制畅等条件,而且具备资源求同存异的协同基础。从资源的比较优势角度看,北京医疗康复和中医药养生资源特色鲜明,天津城市休闲养生资源基础良好,河北生态康养资源类型丰富。从资源的共生关系角度看,北京与天津在医疗保健、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有共同资源平台,北京与河北在燕山、太行山的山地生态康养资源上合作开发潜力较大,天津与河北在海洋健康旅游资源开发上能开展有效合作。根据资源效用价值理论,对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资源基础认识,还需要进一步从健康价值评估的维度加以深入研判。目前,对京津冀旅游资源健康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比较缺失,亟待开展此项根本性工作以“摸清家底”,从而形成协同发展的价值主题和重点方向。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究对象是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评估,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应用较为广泛2。对京津冀旅游资源健康价值评估,在明确区域旅游市场和细分游客群体健康消费需求基础上,可以共同建立旅游资源的健康价值分类体系,如形成养生价值资源、养心价值资源、养老价值资源、养颜价值资源和养疗价值資源等类型划分。克服主观资源价值分类和评价的缺点,京津冀三地可以各自开展基于游客健康需求调查的资源价值评估行动,采用并改进条件价值法,对现有资源的健康价值进行效用和稀缺性评估,厘清区域旅游协同的共生关系,夯实协同发展的基础。

三、协同发展模式:健康旅游项目合作驱动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是热点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在空间布局协同、路线设施协同、产业共生协同、资源开发协同和治理机制协同等发展模式方面探讨较多34。实践方面,从宏观层面开展的政府间交流合作、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等协同行动较为常见;从中观层面开展的客流互导、交通衔接、线路推广、惠民旅游和资源共享等协同行动也日益成熟;然而,从微观层面上进行以市场主体合作、资源开发合作和重大项目共建等协同行动较少。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推动,已经进入以项目合作驱动的深层次协同发展阶段。202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现了明显的转向,共建文化圈、旅游带、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区域IP品牌项目等成为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合作开发取得新进展。旅游项目合作驱动,尤其是战略性、全局性、高质量重大项目区域合作,对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产生的推动效应巨大。具体到京津冀健康旅游项目合作驱动的协同发展模式而言,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项目合作内容受资源分布影响主要集中在太行山—燕山生态康养、环渤海海洋疗养、都市医疗保健和中医药基地养生4个方面,协同发展“主阵地”比较清晰;二是项目合作目标将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首都客流量资源利用,以满足游客全面健康需求为导向,形成健康旅游项目群和集聚区,促进区域大健康产业快速壮大;三是京津冀三地企业和相关市场主体将深度参与健康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健康旅游项目开发企业联合体或大型集团成长迅速,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微观层面的活力持续增强。另外,健康旅游项目合作驱动的协同发展模式,受利益分配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利益既是项目合作开发的原始动力,也是决定合作能否长久的关键所在,未来京津冀三地政府可以将协同发展促进着力点聚焦到项目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调配上,持续优化项目开发大型集团和企业联合体成长环境,按照价值链理论形成合作整体优势。

四、协同发展路径:共建健康旅游支撑体系

为保障京津冀健康旅游项目合作驱动的协同发展模式取得成效,除了完善协作机制、深挖资源价值、调适利益分配和共建基础设施外,还需强化健康旅游支撑体系的共同建设。该支撑体系可以细化为健康旅游的环境治理、产品研发、产业配套、品牌塑造、服务升级和开发条件6个维度。第一,三地共同营造健康、卫生和安全的大环境,保育绿水青山,开展“三废”治理,减少雾霾天气,深化厕所革命,防制病媒生物,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构建文明健康、绿色生态和环保清洁的游客健康旅游大环境。第二,深入调查京津冀游客健康需求,结合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建健康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项目研发中心,搭建健康旅游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区域健康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不竭源动力。第三,把健康旅游纳入京津冀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中,同药材种植、医药生产、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康复疗养、设备制造、健康科技和健身运动等业态融合,不断延伸健康旅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支撑。第四,共同打造区域健康旅游形象和品牌印象,突出京津冀区域特色健康主题,优先做大健康旅游吸引物,注重IP衍生品开发,策划深受母婴、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群体喜爱的健康主题文创商品与形象。第五,促进京津冀健康旅游服务升级,植入人文关怀服务理念,注重健康安全服务形象宣传,关注旅游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构建适老、适幼和适宠的家庭旅游服务系统,完善无障碍旅游设施。第六,为强化健康旅游项目合作开发的落地条件支撑,京津冀三地政府应针对健康旅游项目在优惠政策出台、行政规划审批、土地供给指标和周边设施配套等方面共同优化开发条件,形成协同发展的营商环境,以降低项目合作成本,提高项目合作效率。

(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副院长,第二作者系该院教授、院长;收稿日期:2023-02-28)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价值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