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里的海归

2023-05-22 09:11何晋
时代邮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巴学制海归

回国快一年了,当下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看着银行卡里283元的余额,这次我是真的有点慌了。

我是个长沙伢子,25岁,海归,没工作,没对象。上个月投了60多份简历,不要说offer,连面试机会都才拿到6个,更尴尬的是,自己曾引以为傲的留学经历屡次被HR质疑含金量。

当年本科毕业后,就想着出国看一下,也算是提升学历的一个方式,毕竟当时不知道想干什么,考研也不太占优势。我去了英国,读的是南安普顿大学的金融专业,学制就是英国最常见最典型的一年制硕士,三个学期。前期学习雅思加各种中介花费7万元左右,商科学费23万元,两人间公寓住宿费一年8万元,生活费8万元,再加上往返交通费就已经超过50万元了,这还不算父母在银行存的40多万元保证金。对于这次留学,我的目标很明确,最重要的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扩大交际圈。至于学业,可以不用像本科时那么紧张,只要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就行。

但回国后,却由于学制短、学费高,一直被认为是“水硕”。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许多海外学校采取了网课或者半网课的授课方式。在外界看来,“水硕”比以前更“水”了。我每次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跟HR解释:自己的学历已经通过认证,我是在英国线下学习的,并不是纯网课学生。

在几次失败的面试过程中,得到最多的回复就是:“不好意思,我们还是想要专业能力更强一些的应聘者。”后来,终于有一家公司回应比较积极,过去面试也沟通得很顺畅。虽然是家小公司,给我开的薪资也只有5500元,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就仿佛一艘正向我驶来的救生艇。是的,它可以及时治愈我的信心,让我有机会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这艘小艇也翻船了,拒绝我的理由是:“公司需要更稳定的员工,怕你只是把公司当跳板。”小公司不敢要,大公司要不上,我当时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尴尬。和我一起去英国的同学小巴,也同样遭受到了现实的当头一棒。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硬着头皮去做了外卖小哥。后来,小巴告诉我,他认识的骑手里,就有7个本科生。

再后来,小巴去了一家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终于凭借扎实的专业底蕴和强大的意志力,当上了英语组组长。随着教学口碑的积累,在寒暑假的时候,他一个月收入达到两三万元,在长沙,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但好景不长,教培行业遇到了“双减”政策,小巴又失业了。现在他又撺掇着我,跟他一起去卖保险,劝我认清现实、推掉围墙走出来。是啊,这一年来我都干了些什么?求职失败,备受打击,就躲在围墙里麻痹自己,认为自己好歹是211重点大学毕业、海归硕士,不找份理想的工作,都辜负了父母对我的教育投资。这些日子,做过家教,做过会计,做过自媒体,但可能是存在较大心理落差的缘故,每份工作都干不了几个月,就草草收场。

我想说,某种程度上,留学已经是一种消费行为了,购买的是一种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说,你回国后一定能得到更好的东西,这个观点可以供那些把留学当投资的人参考。最近,我每天在家里看历史书寻求慰藉,看完了全套《史记》,又觉得大家都很幸运,活着就是历经历史的循环。或许明天早上醒来,可以看见小巴在楼下,等着我一起去嗦粉,然后就并肩走进保险公司的大楼了,谁知道呢。

反焦虑指南:不要总是追求“完美工作”,其实,好工作从来不缺,要看我们如何定义。薪资不够高,有平台和机会,带给人锻炼和成长,是好工作;不喜欢不对口,但能提供较充裕的薪资,让我们在心仪的城市先站稳脚跟,也是好工作;平台不够大,薪资也不高,但有空闲时间,提供了自我学习发展的可能,同样是好工作。

(周思惠)

猜你喜欢
小巴学制海归
小巴郎 大飞机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大学推出“弹性学制”值得期待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