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策略

2023-05-24 06:55杨利红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高校

杨利红

摘 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对红色文化存在价值认知偏差、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互相脱节、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学生受网络文化冲击比较强烈等困境。对此,高校必须突出价值引领,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发挥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广大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以红色文化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红色文化汇集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蘊含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承载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并深深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起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使命。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有利于指引大学生透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

(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迫切要求

在党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红色文化历经实践与革命的考验,凝结出伟大的精神内核。具体而言,红色文化不但包含着革命先烈舍己为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崇高信仰,而且深刻体现出一心为民、勇往直前、坚定不移的高尚品格,彰显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披荆斩棘、胸怀大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革命传统。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艰苦奋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这迫切需要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此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使他们在红色革命传统的熏陶下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有力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红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精神,能够激励大学生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关键群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工作中。

二、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红色文化依靠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明显的育人优势,在价值引领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从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践角度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对红色文化存在价值认知偏差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存在价值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认知和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想认知方面。红色文化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形成的,而今天的大学生只能依靠书籍、图像等资料零散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即使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等形式感受部分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这就造成部分大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红色文化对促进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甚至会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最终导致红色文化的教育实效性难以得到发挥。

(二)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互相脱节

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互相脱节。从教育方法来看,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以理论阐释为重点。这不仅削弱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沟通,直接降低了育人实效。从课程模式来看,思政课大多采用公开课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对相同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大不相同,再加上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红色文化教育难以触动学生心灵。

(三)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目前,部分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一些思政课教师并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内在价值,导致红色文化难以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远离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红色文化中包括的精神理念和历史事件,时间跨度与地域跨度较大,导致当代大学生欠缺亲身体验,难以充分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校园不重视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多以课堂教育为主,忽视了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和熏陶。

(四)学生受网络文化冲击比较强烈

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兴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资源,也使他们的人际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但由于网络空间特有的扩散性与隐匿性,海量的网络信息向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涌来,既有积极正面的内容,也有消极负面的内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特别是一些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论易使一些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错误认知。一些网络博主为获取流量,片面解读红色历史,以制造舆论冲突来吸引网民眼球,也容易降低红色文化教育的说服力。

三、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突破困境的策略

从传承红色文化的视角看,新时代高校要突破思政教育困境,必须从学生主体、教育模式、育人手段与途径等各方面入手。

(一)突出價值引领,增强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获得感

为了增强大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获得感,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进一步突出价值引领。第一,作为思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教育必须更加重视价值引领,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突出红色文化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让大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切实感悟红色文化的真正价值,并自觉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学习生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下大力气引导大学生将学习红色文化与未来发展密切联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红色文化的意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对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重要性。第二,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动态、科学的分类,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引导,增强大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获得感。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争做红色文化的宣讲员,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渴望进步的共青团员,凝聚传播红色文化的青年力量。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大力开展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广泛组织共青团员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游学等活动,使他们在切身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

(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开辟思政教育阵地

在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突破思政教育困境,高校需要大力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开辟思政教育阵地。第一,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引导学生掌握红色文化知识,追求崇高理想的主阵地。高校要结合本校学科建设和育人目标,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新红色话语形式,开设特色红色文化课程,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新鲜感。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大力依托烈士陵园、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机构和场所宣扬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功能。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开展实习、社会调研与现场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红色实践教育,切实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不断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第二,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教学阵地向思政课堂前后与内外延伸,采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以新时代话语阐释红色文化,借助网络互动、平台交流、情景模拟和视频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新鲜感和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上述方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传播红色文化的媒体传播矩阵,不断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

(三)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加强红色文化利用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利用,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第一,高校应该将红色文化融入全员育人体系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等育人主体的作用,强化各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氛围。要配强党政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与各部门协同共管的育人机制,重点增强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实践的顶层设计。要配强专业师资队伍,把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师资培训内容中,丰富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要配强党团工作队伍,定期开展理论培训、经验交流和实践观摩等活动,提升党团组织人员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全过程育人体系中,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认知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实践、网络、管理组织等各环节,大力推进一体化育人。譬如,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对教职工的工作要求与考核指标中,纳入整体的制度设计与具体的操作流程中,有效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常态化。第三,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全方位育人体系中,不断深化红色文化利用。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建设立体化、全方位的红色文化教育格局。一方面,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全面打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从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文化环境等方面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工作,实现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

(四)拓展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要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第一,高校要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与学科优势,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育人规律,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地方红色文化读本,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参考内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共建点,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在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还可以与地方博物馆、图书馆做好对接,建立红色文化专题馆藏。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地方红色文化专架,充分利用地方红色典籍、红色文物等特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第二,高校要广泛依托团学组织、党组织和班级,将地方红色文化充分融入主题团日、主题党日、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高校要坚持每周组织大学生参与升国旗观礼,督促党团组织坚持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观看红色影片的主题活动,组建红色故事宣传队深入班级与宿舍。另一方面,高校在每年举办的迎新年和迎新生晚会上要将红色剧目、红色歌曲作为指定内容。高校既要充分挖掘纪念日、节庆日蕴含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大学生演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书籍、品味红色家书等搭建教育载体,又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传播好地方红色文化的优秀作品,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徐玉莲,王丽慧,马妍林.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教育学术月刊,2021(12).

[3]王志玲,李又云.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9).

[4]安治民,杜朝举.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3).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高校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