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六年史高胤妻郭氏敕命》考释

2023-05-26 12:21徐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
关键词:明代

徐静

摘 要:《明天启六年史高胤妻郭氏敕命》是史高胤为官元城县知县时因治理有方得到嘉奖,朝廷对史高胤及妻郭氏颁发的敕命。此敕命上部残失,绢体断裂,形制和图案未可参考,但留存部分内容相对完整可见,为研究明晚期封赠六品以下官员的敕命文书文体特点及其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提供了档案资料。文章结合史料及实物对该敕命进行解读,对史高胤仕途、家族背景及妻郭氏、妾郭氏事迹进行梳理。

关键词:敕命;史高胤;明代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04

诰命、敕命在民间俗称圣旨。至明朝时期,其用途主要是皇帝为了激励臣子为之效命,对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封赠官职、爵位或者名号并赋予一定特权的凭证文书。据记载:“洪武六年,诏定文武官诰命制度,礼部尚书牛谅侍、讲学士、宋濂等日前代仕于朝者,必有封赠施恩之典,既封赠则必给以诰命。”①而作为臣子,能够获得朝廷诰敕,将是家族的无上荣耀,“上荣其祖考,下及其子孙也”②,将朝廷诰敕视为传家之宝。

《天启六年史高胤妻郭氏敕命》是德州市博物馆馆藏珍品,形成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三月二十九日,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该敕命原收藏在乐陵市图书馆,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三级珍贵文物。此敕命除上半部缺失外,剩余部分内容保存完整,信息丰富,历史价值较高。

1 敕命内容简述

敕命纵30厘米,横84.6厘米,质地为绢,字体清晰,上半部缺失,下半部分相对完整。楷体墨书十一行,竖向排列,文字工整,端正严谨。

敕命正文(图1):

敕曰:朕尝读伊缗之诗,知妇德焉,丝不合不可以纶,德不配不可以家。故章妇之贤,犹之乎章吏绩也,畴庸厘祉,其相与共承之。尔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史高胤妻郭氏:毓祥华胄,俪媺英人,雍雍沼沚之仪,肃肃珩璜之度,枲丝佐读,匡学殖于三馀,綦缟从官,襄素风于五绒,睠乃宁民之勋,成于职馈之劳。雅称翟祎,以光凫舄。兹封尔为孺人,益惇修其淑慎,用迓锡于骈蕃。

天启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从内容上看,颁发敕命时史高胤任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知县为正七品官员,敕命封史高胤妻为孺人。

在明代,诰敕是有严格的等级区分的,洪武三年(1370),立神帛制敕局,并规定:“大明敕命文武百官,一品至五品,诰,织用五色丝;六品至九品,敕,用纯白绫,俱织某年月日造及局官姓名。”③“至国朝考最始,给一品至五品,皆诰;六品以下,敕。花色殊异:公侯一品玉轴,伯及二品犀轴,三品四品镀金轴,余角轴内,唯御宝加于年月之上,其特使则有敕,敕用小龙墨栏黄纸。”④“公侯一品至五品,诰命,六品至九品,敕命,公侯及一品诰轴用玉,伯子男及二品用犀,五品以下用角。”⑤也就是说,封赠五品以上官员的文书称诰命,封赠六品以下官员称敕命。而且,官级不同,不光诰敕称呼有别,其所用材质、花色、轴的质地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和规定。

诰命、敕命既可以封赠官员本人及其妻子,也可以封赠官员的父母、祖父母等人,“父母以子贵,妻从其夫”⑥。具体而言,一品官的曾祖母、祖母、母、妻称一品夫人,二品官的母、妻称夫人,三品官的母、妻称淑人,四品官的母、妻称恭人,五品官的母、妻称宜人,六品官的母、妻称安人,七八品官的母、妻称孺人,九品官的母、妻称九品孺人。但不论几品夫人,只要获得封赠,俗称都叫诰命夫人。

另者,明代对官员的祖父母、父母、妻子实行覃恩封赠颁发敕命时,生者谓封,死者谓赠。此次史高胤妻是在世受封,敕封为孺人,与史高胤的官职是相对應的。

从形制上看,左端文末于黄色绢上书写下诏时间款为“天启六年三月二十九日”,钤“敕命之宝”大方印(图2)和“广运之宝”大方印(图3),明朝规定“文臣字用玉箸篆,武臣用柳叶篆”⑦,两印字体为玉箸篆。左下角有作者名字,因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辨认。敕命右半边因断裂,留半个印章,纵行四个小字“三任今职”。

“敕命之宝”“广运之宝”是明朝廷用玺之其中两方,各有用意。明初朝廷共十七方宝玺:“御宝旧置者,十有七。曰奉天之宝,祀天地用之;曰皇帝之宝,诏赦用之;曰皇帝行宝,册封赐劳用之;曰皇帝信宝,诏亲王大臣发兵用之;曰天子之宝,祀山川鬼神用之;曰天子行宝,封外国及赐劳用之;曰天子信宝,诏外国发兵用之;曰制诰之宝,制诰用之;曰敕命之宝,凡敕末云故谕者用之;曰广运之宝,凡敕末云故敕及黄选勘籍用之;曰御前之宝,御前杂事封职用之;曰皇帝尊亲之宝,册上尊号用之;曰皇帝亲亲之宝,赐亲藩书用之;曰敬天勤民之宝,敕谕来朝官用之;曰表章经史之玺,月钦文之玺,其曰丹符出验四方者。”⑧嘉靖十八年(1539),明世宗朱厚熜又新制七宝,加上旧制十七方共二十四方,为符台所掌管。据史可知,“敕命之宝”用于六品及以下官员敕书,区别于皇帝封诰五品及以上官员用的诏书的“制诰之宝”;“广运之宝”是作为黄选勘籍、奖励臣工之用。

“又宋绍兴年间,工部言官诰院所用绫纸,易以伪冒,乞下文思院别织一体花样,专允官诰今样于诰尾,添织某字第几号,以为关,防及取。”⑨在该敕命上,“广运之宝”右侧边线骑缝下压一纵行墨书小字“□字百一五号”骑缝字仅写左半边(图3),是该敕命的防伪编号,也是该敕书的防伪标志之一。

从格式上看,一般而言,诰敕命都有固定的格式,官员品级不同,字句数量也不同。多数“诰织文曰奉天诰命,敕织文曰奉天敕命,俱用升降龙纹左右盘绕”⑩。而此敕命“敕曰”之“敕”字抬格书写,并未以“奉天敕命”开头。起8句,中叙述12句,结2句,属于典型的骈文风,相互对应的上下句句法相似,如“雍雍沼沚之仪,肃肃珩璜之度”“睠乃宁民之勋,成于职馈之劳”,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生律铿锵。

从史料上看,据《乐陵县志》记载,该敕命全名为《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史高胤并妻敕命一道》k,有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颁给史高胤本人,下半部分是颁给史高胤妻郭氏的,并记录有完整的敕命内容,缺失上半部正文参考如下:

敕曰:百里之众,宅心于令。谓仰沫承流,朝施暮讫也。若乃近畿之民,望恩尤切;?郡之邑,应务弥繁,而有治行高等、历试皆宜者,蒲书来奏,可无所以褒异之。尔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史高胤,器识恢宏,风犹凝远,轩墀初对,民社肆膺,学道爱人。琴不下堂而治,批却导窾,刅有余地。以挥清心注向冰壶,莹然不滓。敏手同于玉珮,动则有声,威棱慑薤本之强,宽恤绝茧丝之计,随施辙效,所去见思。合三任,以有成冠一时而称最。兹授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夫民劳则抚以宽,而顽则紏以猛。今徴发频,仍民力竭矣。乃桀黠喜乱者,间亦时有。以尔调竞絿刚柔之节,而优优敷之,百禄所以遒也。朕方核实,徴廉以备左右,法从之,选将于尔有厚异焉。尔其益励以需,钦哉。

从敕命中看到,史高胤任大名府元城县知县期间,因治理有方,宽柔并济,民社称赞,卓有循声。任职三地期间,成冠一时,此次敕授文林郎。而据县志的记载,敕授同一天,朝廷还颁发给他的父母诰命一道,名为《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史高胤父母敕命一道》l,正文参考如下:

制曰:宪大夫监司,一路职任旬宣邑令长,环抚四封,政先和辑,皆官之不易称者,有如父持斧,子绾符,桥梓勋名,后先相望。考家乘而综政谱,深足尚巳。尔原任河南按察司副使晋阶中宪大夫史邦直,乃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高?之父,轶尘绝品,应变长才。自治邑以至营田,厥庇民而能凝绩。高风劲节,居然砥柱污流,宦绩乡评,到处官墙尸祝。诒惟清白,教以义方。一门才媲三苏,联璧名齐二睦。政成留计,已被涣恩,最课雷封,宜徼洊宠。兹晋尔阶中议大夫,仍尔官,旧勋永誉于臬台,新命侈光于祢庙。

制曰:程妇德者视其夫,稽母仪者观于子,盖相须□有成也。若乃佐廉干于生前,而迪□哲于没后。□承下覆,世济其贤,则荣名岂有靳焉。尔原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史邦直妻封宜人赠恭人高氏,乃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知县史高?之母,儒门钟淑,君子作逑。孝诚底豫乎严姑,俭素弼成乎介节。顺志亟谋副簉,和蔼螽斯,当身巳握。双珠祥开麟趾,慈训聿章于机杼。遗思空恋乎杯桊,宜有愍纶,以昭幽嫮。兹仍赠尔为恭人,袭恩数于重泉,荫休祯于奕叶。

天启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从该诰命内容看,在封敕史高胤夫妻同时,也诰授史高胤父亲史邦直中议大夫的封赏,史高胤已去世的母亲高氏赠为恭人。

另外,天启七年(1627)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逝,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其弟朱由检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新皇帝登基,照例对文武百官进行封赠。崇祯元年(1628),与上次颁旨时隔两年,在史高胤升任礼部精膳清吏主事时,朝廷再次给予嘉奖和封赠。据《乐陵县志》记载有诰命两道:《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史高胤父母诰命一道》和《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史高胤并妻诰命一道》m,内容为诰封父亲史邦直为中议大夫,诰赠母亲高氏为恭人,诰封史高胤为承德郎,诰封妻郭氏为安人,可谓步步高升,仕途顺达。

2 史高胤其人

关于史高胤,其出身于乐陵一个非常显赫的史世家族。这个家族原籍江苏溧阳,始祖史秀,适逢元末兵变,携子自京东乘白马来,号称“白马史将军”,明洪武年间跟随徐达、常遇春北上灭元时战死乐陵,遂葬于镇前之黄河崖乐陵县鬲津乡八圆地方,并遗言葬白马于墓道,世號为史马塚,今犹存。后人因守墓而落籍乐陵,成为世代的乐陵人。

该家族共考出进士8人,包括七世史邦直,八世史高先、史高胤,九世史玉明,十世史长昆,十六世史谱、史评,十七世史炳符。史氏家族在乐陵占据了明清乐陵县科举考试的几个第一:进士数量位列第一;七世中的史邦直,不但是乐陵史氏家族走出的第一位进士,也是整个乐陵在明清时期考出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父子三进士”(明隆庆、万历年间,父史邦直与子史高先、史高胤皆为进士);一榜三举子(康熙五十九年间的史尔信、史麟经、史珽皆为举子);第一对“兄弟翰林”(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史谱、史评)n。

史高胤本人,山东乐陵人,字象贤,号梦瓜,性淳笃,慷慨好义。非常孝顺,其祖父患病疽,史高胤便求天愿以身代捐,祖父病就好了,成为佳话。曾捐学田二百五十亩(约0.17平方千米),以瞻贫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式庚辰科三甲六十五名进士。历任襄陵、东明、元城三城县令,后迁礼部主事,提学陕西学政。“拔真才,绝请托,人称关中夫子,晋副使署右藩篆,分守巩昌时,流寇猖獗,胤出奇计防御,以劳勚撄疾乞妇,卒年六十有九”o。史高胤墓,在县东北1000米处。

3 史高胤妻郭氏与妾郭氏

查阅《乐陵县志》《山东通志》《大清一统志》《武定府志》,其中都提到史高胤妾郭氏:

“乐陵县史高胤妾郭氏,夫亡守节,顺治初,避寇反为多掠,不辱被杀。”p

“史高胤妾郭氏,乐陵人,高胤终,苦志守节,顺治间遇寇,不辱被杀。”q

“郭氏,副使史高胤妾,夫亡守节。顺治间避寇,反为所获,不辱被杀。”r

“节孝祠另择地营建,祠门外建大坊一座,将前后节孝妇女,标题姓氏其上,设立牌位、祠祀……史高胤妾郭氏。郭氏,史高胤妾,顺治五年,贼刘二青等五百人犯郭所居,郭骂贼,贼刃其面,骂不绝口而死。直指表曰之死,靡他。祀节孝祠。”s

“郭氏,提学副使史高胤妾,顺治五年贼刘二清等五百人犯郭所居邸,贼以刀砍其面,骂不绝口而死,直指表之曰之死,靡他。”t

顺治五年(1648),史高胤妾郭氏苦志守节的事迹史书上反复多次记载,并列入列女传,为其立了牌位,并入节孝祠。

《礼部志稿》规定:“凡正妻在日所娶侧室,皆谓之妾,正妻殁,诸妾不许再立为妻,若以礼聘良家女子为妻,许封赠,前妻无子,其所生子即为嫡长子,若正妻在日无子,不再娶,而诸妾有子者,当以长男袭父职,其子依本品职推恩,其母具从之。”u据此可知,只有妻才可以许封赠,而妾不许立为妻。因此,敕命中的妻郭氏是否与夫亡守节的妾郭氏同为一人或者只是两人同姓,有待于进一步的史料挖掘。但是,无论是妻郭氏还是妾郭氏,都是同出史高胤家门,其夫亡守节的事迹还是感人至深、让人钦佩至极的,可见,史家不仅出人才,而且出列女,可见家风极其正义公平,气节坚贞,让人钦叹!

注释

①②⑤⑨俞汝楫.礼部志稿:文武官诰命制[M]//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卷九十八.[出版信息不详]:7139-7141.

③徐应秋.玉芝堂谈荟[M]//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二十八卷.[出版信息不详]:2608.

④⑦⑩俞汝楫.礼部志稿:立神帛制敕局[M]//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卷八十一.[出版信息不详]:5895-5896.

⑥俞汝楫.礼部志稿:功臣祖父母封爵[M]//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卷九十八.[出版信息不详]:7144.

⑧郞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M].刻本.

⑨王樵.方麓集:符台记[M]//纪昀.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十六卷.[出版信息不详]:581-582.

klm胡岳立.乐陵县志[M].郝献明,修.刻本.1660(清顺治十七年):142-149.

n史东民.史氏家乘[M].史炳第,修.刻本.1876(清光绪二年).

o王谦益.乐陵县志:人物[M].刻本.1762(清乾隆二十七年):360.

p杨士骧.山东通志:人物志[M].铅印本.1915(民国四年):9746.

q蒋廷锡原.大清一统志[M].刻本.3717.

r杜诏.山东通志:列女志[M].刻本.7321.

s王谦益.乐陵县志:人物[M].刻本.1762(清乾隆二十七年):399.

t李熙龄.武定府志:人物[M].刻本.1859(清咸丰九年):1166.

u俞汝楫.礼部志稿:定嫡妾封赠例[M]//纪昀.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卷九十八.[出版信息不详]:7147.

猜你喜欢
明代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浅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现 宝藏增辉
明代中后期山水画发展情况梳理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贵州卫学与地域文化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